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郑州市上街地区农村政策、法律纪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郑州市上街地区农村政策、法律纪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郑州市上街区开展农村政策法纪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论文,郑州市论文,法纪论文,街区论文,新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大量新形势、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正确的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够抓住机遇,争得优势。可以说,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项具体的工作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郑州市上街区在开展农村政策法纪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中,始终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寻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及适应新时期思想教育的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机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等重要的两方面任务,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资源,促进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滞后同样会影响经济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解决得并不好,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们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物质文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则往往经过了一段时间才看得出来,而且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把物质文明建设看作是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软指标;把物质文明视为“实”,把精神文明视为“虚”。上街区在开展农村政策法纪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中,着力于两个文明的协调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是领导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在经过“万民问卷”的调查之后,找出当前农民和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富了,教育丢了,脑袋空了,人心散了,秩序乱了,风气坏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到了不得不抓的时候了。因此在教育活动之初,区委、区政府就把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做为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实事来做。

其次是着眼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街区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并不是采取简单说教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一开始就着眼于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他们在活动中坚持“精神文明以小促大,物质文明以大促小”。“精神文明以小促大”,即从小事、实事入手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物质文明以大促小”,即在经济发展工作上,区委、区政府只制定宏观目标,经过了思想武装的农民各显其能,一致跟进这个目标,推动全区经济的发展。

上街区的经验是: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中不是分别抓两手,再让其结果去互相影响,而是着眼于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把精神文明变成硬任务,把:“两手硬”拧结成更硬的一手去抓。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树立新风、美化村容、密切干群关系、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长期思想教育与集中治理整顿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新发展必然带来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这些新矛盾的表现在农村尤为突出。同时,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相对放松了思想教育和一时难以找到的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教育的新方法,致使农村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越积越多,群众不满意,干部难管理,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上街区以加强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为主题,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把党的富民政策交给农民,把民主与法制的武器交给农民,把发家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从而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在教育培训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之后,又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优化发展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打击歪风邪气,铲除邪恶势力”为主题,集中开展了综合治理活动。集中治理活动深得民心,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在集中培训和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之后,上街区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从长远着眼,进一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修改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使整个农村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规定了每周升国旗、唱国歌等制度,使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

上街区的经验表明,在问题成堆的时候采取集中培训和集中治理的办法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这仅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取得成果之后还必须有相应的、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基于对这一点的充分认识,上街区把系统化建章立制,构筑农村工作的新框架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在较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下,把农村社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在运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尽量不使问题成堆;使政策法纪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此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果。

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是一对辨证统一的关系。农村实现小康之后面临的深层思想问题是对现实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的表现和反映,思想问题的产生又往往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进行思想教育而不解决实际问题,则思想教育就没有说服力,解决思想问题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只解决实际问题而忽视思想教育,则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而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可以说,解决思想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导,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上街区在教育活动中较好的处理了这两者的关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治标与治本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整个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街区的教育活动在第一阶段的思想教育培训中,突出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重在解决思想问题,同时也为第二阶段的集中治理打下了思想基础,使第二阶段的治理活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二阶段的集中治理以“优化发展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打击歪风邪气,铲除邪恶势力”为主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第一阶段教育培训起到示范作用,成为第一阶段的再教育,使群众在治理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思想教育的内容,学会了如何把学到的理论变为实际,变为发展自己、保护自己、规范自己行为的武器。

四、党的领导与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党政之间分工不分家,既协调动作又不相干扰一直是个难题。对这个问题,上街区的教育活动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通过“万民问卷”,对全区农村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对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做了理性分析,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了改革的深入。为了把实现小康后的农村经济社会推向更高层次,区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

具体运作方法是:教育活动的整体策划由区委牵头,区委区政府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由区政府牵头,区委全力支持,区委区政府所有部门全体参加。活动中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为指挥长,由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武装部、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10多位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集中活动指挥部。先后从乡村组和公检法司等部门抽调了350 多名干部和群众组建了集中活动工作队,设立了办公室、政策法纪宣传组、基层政权建设组、执法执纪组、经检监察专案组、创建指挥组和民兵突击队、青年先锋队、“三八”女子服务队、土地热潮大队、计划生育小分队等“一办五组五队”的组织,并分别明确了各自职责和任务,全部开赴农村一线全日制工作。

这样的组织方式突破了通常认为党的部门管思想政治,政府部门管经济发展,宣传部门管宣传教育的思维定势,真正做到了党政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各领导班子总动员,各部门分工不分家,立体交叉,协调运作,合力攻坚。这也是上街区教育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五、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良性互动

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其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又是关键问题,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重要的在于教育农民,这已形成共识。问题在于谁来教育和如何教育。一般来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是一对矛盾。通常的做法是干部宣讲,农民听讲。虽然教育内容是有益和必要的,但由于并不贴近农民的实际需要,往往使人感到难以理解或离得太远;而这种生硬枯燥的教育形式也使人反感,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上街区在教育活动中首先把教育主体定位为农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规范农民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而是用理论武装农民,因此较好地处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理论宣传与实际需要、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形式等关系。

在教育对象上,育人先育己。首先对各层干部进行为期10天的全封闭、半军事化培训。然后把已培训过的乡村组干部作为群众教育的组织者和骨干,采用农民进党校的方式,由乡村负责,以村为单位,分期分批对村民代表、户代表等占全区农业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进行了广泛培训。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重点,贴近群众。大前提是把邓小平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道德法治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先拿出教育内容安排的初步意见,让农民提出自己“想要的”和“想学的”,制定出更贴近农民的教育内容。如:“怎样行使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信访工作条例及程序”“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致富”,提出“假如我是村委主任、假如我是村民代表”等讨论题目,从而使教育内容既宣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又贴近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民学到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易于理解、学了就可以用的知识。

在教育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街区的教育活动采取了半封闭、半军事化的培训方式,在制度上保证了学习时间;同时在培训中除了请专家干部讲课以外,还请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导讲课,组织外出参观、文体活动、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既有面对面的授课式教育、实际教育,又有干部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自我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块土地上进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许多农民走出小乡村去闯大世界,成了见多识广的人,同时也还有一些尚未找到致富门路的比较落后的农民。农村社会的现状要求对农民的教育要有新的立足点、新内容和新形式。上街区的教育活动正点是立足于用理论武装农民,立足于教育主体是农民,因而使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和严肃活泼的教育形式实现了最佳结合,使受教育者由以往的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用自己的事教育自己,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占领农村阵地,进一步从思想和观念上解放农民,使农民从被动的适应市场经济转变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自觉的发展自己。

(执笔人:刘爽)

标签:;  ;  ;  ;  ;  ;  ;  ;  ;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郑州市上街地区农村政策、法律纪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