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卢家宁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卢家宁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成本管理。项目的综合管理贯穿了编制、实施和最终验收的全过程。为确保成本管理得以实现,施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应采取主动预控、动态管理的方法,并对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

一、建筑工程经济预算

(一)预算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主要是由施工准备阶段的主动预控组成。预控制是一种主动控制,是对未来的控制,也是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应基于现有的成本管理的经验使用一些方法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施工方案、开发施工成本管理系统和规划预算等等,以确保项目的全球性制备的成本控制。

(二)全面准确地预测成本

项目施工前的成本预测包括施工企业对投标企业的成本预测、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和行政管理成本的预测。此外,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和风险的成本。然后,施工企业可以利用成本信息科学地估计未来成本水平和可能的增长趋势。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认真研读设计图纸、投标文件和合同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管理,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使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工期[1]。

(三)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人员配置不当、材料浪费、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等现象。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组织设计应在组织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劳动和技术措施有序的基础上节约成本,并合理安排建设和部署施工现场,确保文明、安全施工,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和管理流程科学地进行整个建设活动。成功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防止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

(四)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门是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部门。在组织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项目经理的核心地位,作为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应在中标后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种法规和管理体系,建立成本账户,确认每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实现评价与个人利益联系,然后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生效。

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

(一)施工实施阶段的动态管理

1. 建筑材料成本管理

建筑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5%—75%,是建筑企业控制成本的重点,具有很大的潜在节余。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应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材料消费的剩余两方面入手。首先,施工企业应选择运费较低、供货单位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于单价高、需求量大的材料,在采购时应考虑招标,使采购成为标准,通过合理竞争降低材料成本;在材料消耗方面,在采购材料之前,需要科学合理的计划,所以材料部门可以根据计划采购材料,当材料到达时需要严格验收以保证建筑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必须检查工厂证明和其他必要的信息。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进行物资采购和供应,建立限时拣选制度,实现零星回收,避免物资浪费。

2. 工程机械成本管理

工程机械的成本管理是指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包括机械使用费和机械安全、拆迁费以及场外运输等,通常占工程总成本的20%-25%。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机械设备有合理的选型和配置。其次,必须充分考虑施工作业面、施工强度和施工过程,尽可能在不影响整体进度的前提下使用机器,从而提高机械的利用率,达到降低机械成本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需要定期对工程机械进行维护,确保机械的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

3. 人员和技术的成本管理

建筑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人事和技术管理分为现场和内部人事和技术管理。施工企业应将现场管理与内部管理放在同一等级。各工序的工程量应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减少开支的奖励可以用来控制劳动力成本。建筑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经理的组织管理水平。

4. 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技术管理

按照“事半功倍”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工程成本。此外,技术人员应与成本控制人员密切配合,由于其工作的特点所带来的限制,往往考虑的是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而不是经济性,因此,成本控制人员应积极配合技术人员。只有把经济和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5. 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成本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的项目文件。因此,合同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合同管理时间应自合同协商之日起至保质期满结束。工程变更期间,合同各方应处理并确认工程变更价格、处理签证和索赔过程中施工,以确保项目的结算价格能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建筑工程实际成本核算是成本分析和评价的基础。项目人员应计算项目实施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以成本管理人员的形象月底向他们的上级报告在本月的实际进展和实际消费,这样企业可以随时知道成本变化的情况,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和分析他们的差异,找出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因此,成本核算对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施工验收阶段

1. 完成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结算是评价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应积极编制各阶段的相关经济技术文件、工程变更签证和索赔报告。同时,施工企业应根据合同安排并提交相关竣工验收资料,及时完成竣工结算,确保施工企业将成本管理进行到底,有利于及时回款。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降低内部运营成本。

2. 对比分析成本

工程造价事后分析是指建筑企业将实际工作量、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化,然后根据分析偏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将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本的变动规律[3],积累经验,这样他们可以采取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3. 评估成本

项目完成后,施工企业应该比较实际成本与计划指标,并评估他们依照有关规定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并评估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每个负责人的性能,从而给负责人相应的奖惩。企业通过对成本的评估,让员工了解奖惩的纪律,从而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努力工作,完成成本目标,达到节约和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全体职工参与,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需要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事前控制、过程中控制、事后控制,企业可以加强对施工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计算和控制,实现节约和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企业在达到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璟威.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策略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2019 (6):86-87.

[2]施永禄.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7):138-139.

[3]孙士堂.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探讨[J].会计师,2019 (6):43-44.

论文作者:卢家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卢家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