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王晓斌 于雪玲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品德修养的四大主要功能。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回信中写到:“希望红军小学的学生们要爱党爱国,传承红色基因。”从2014年到2018年,总书记亲力亲为,践行和传承红色基因,从福建古田到江西于都,从嘉兴南湖到甘肃高台,红色革命圣地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代表着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反映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体现着中国革命精神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历程中的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贯彻好总书记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要求,努力书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革命精神研究、教育和宣传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验性强,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沃土和思想资源。因此,要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和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充分挖掘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格调、讲品味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活动,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984年之前,村民日常的饮用水,包括做饭、刷碗、洗衣服、洗澡等日常用水,基本都是依靠山上的山泉水建起来一个蓄水池,灌溉用水则是河流水或者水坑积水。1984年,是由政府主持修建了村里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居民的用水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特质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1]1。它在不同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阶段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的闯劲,淬炼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凸显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奋发有为的干劲、只争朝夕的朝气、夺取新时代胜利的锐气。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非知识性和非传递性,这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不能采取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它的体验性教育特质要求思政工作者应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实现形式,从而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实效性。
(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非完全知识性
传统思政课授课模式更多的是理论讲授,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学生记住了课堂基础理论,就可以自动转化为价值观的自觉。然而,“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意志品格、道德情操等,更多地表现为人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2]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结进取的意志等绝非一般理论学说所能承载,这更多表现为非理性形式,不能用概念、推理、判断等形式来加以认知学习,而是应该使用情感体验、意志磨炼等实践体验形式来习得。假如长期使用理性模式授课会使得红色资源育人的实效性、针对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授课效果。
相对更低端的Lumix S采用了相同的机身设计,但是有效像素更低—2400万像素。两台相机预计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发布。
(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非传递性
承载红色文化资源的人、事、物为显性载体,而红色文化资源内蕴的精气神等隐性内容则是最为宝贵的财富。红色文化的非知识性、非传递性决定了它的体验性。与理性认知不同,红色文化属于情感意志类型的非理性认知,通过体验者身临其境,亲自感受红色文化带给体验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提升。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文化,这要求感受者要摒弃知识性习得,而采取体验式方法,通过承载红色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来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精气神,真切感受红色文化内蕴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形态,反映着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标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对中国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发展到近代阶段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产物,反映着中国人民求解放、争民主的要求,展现着中国人民顽强抗争外来侵略、同仇敌忾、团结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再现着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民族气节、精神风貌。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道路是我们无数先辈上下求索一百多年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中国强盛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进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力量。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价值,接受红色文化思想洗礼和精神熏陶,进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其中的基本逻辑是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是依靠大学生去体验获得的,这种价值认同更持久、更深刻。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具有正确的引导,歪曲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是符合当代中国进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耦合性,因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体验性
红色文化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理念信念、价值信仰等形态,难以用符号、理论、编码来编译,这种文化元素的独特形式不能用一般的概念、范畴来表达出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以实现特定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3]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是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密切相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表征,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表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展现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表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事业。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非传递性,而只能是红色基因传承。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在不同革命时期,不同革命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革命精神。譬如,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求人们树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做事的行为要求;延安精神则是要求人们树立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航天精神则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红船精神则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红岩精神则是要求革命者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还有诸多精神蕴含着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以及品德修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锤炼道德品行,磨炼意志,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严密的组织力,坚决的执行力,果敢的行动力,思维的敏锐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勤俭节约品质,诚信意识,民主意识,吃苦耐品质等。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的人生追求,提升他们的价值品味,培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形成高尚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5]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红色故事是滋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精神养料,对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优秀的品德,锤炼坚强的意志,培养求实上进的精神状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可贵品质具有模范启迪的作用,有助于矫正某些大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倾向。播放革命人物视频,讲述革命人物故事能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品格,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一)坚定理想信念功能
红色文化的形成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努力,为增强综合国力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共产党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最低目标与最高目标相结合,把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结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非传递性、非知识性、体验性,因而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感、地域性生动形象地再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的英勇献身精神,以革命遗址、红色文献、革命遗物等人事物形式表现出来。在现实情境中,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些大学生思想迷茫,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而,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教育特质,即体验性决定了利用红色文化进行理想信念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让大学生去亲自感悟这些革命先烈的悲壮故事,使得他们的灵魂受洗礼,情感意志得以升华,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通过现场教学、实际参观革命纪念馆、阅读红色经典文献、聆听红色经典歌曲、观看红色文艺节目、进行红色艺术作品创作等,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导向力、社会影响力。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是中国人民的主流价值观,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整合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国之利器。它给我们指明了当代中国人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展现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实现伟大事业。革命党人最伟大、最可贵的气节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近代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所凝结和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追求和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具体依托。[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作为一项基本方略来抓,足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逻辑、中国文化的理论逻辑的统一。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保存下来的“红色印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理想社会、革命意志、纪律要求、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价值理念、格局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需要我们对公民进行培育,目标是践行。同样,以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课的使命任务具有一致性,与我国教育目标也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红色文化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三)增强文化自信功能
目前大部地区秋粮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做好作物后期田间管理,采取清除杂草、剔除空秆等措施增加通风透光率、改善田间环境,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合理施肥,缺墒农田及时灌水,同时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防治,促进玉米、一季稻、大豆等秋收作物充分灌浆和乳熟成熟。江南、华南地区应根据晚稻长势进行田间水肥管理。
(四)提高品德修养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它自身的文化结构反映出了其稳定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先进性、创新性、群众性、阶级性的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使命,赋予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学术界提出了诸多意见,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让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境界,锤炼道德品质,传承文化基因,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3)在员工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满意度评价中,本文依据文献,设计出如下二级评价指标:企业公益慈善(U331)、企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U332)、企业社区共建(U333)。
三、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三个教育特质决定了其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我们必须遵循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规律,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实践体验教学、混合式思政课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融入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经典创作与演出,进入社区理论宣讲,参观革命遗址,重走长征路,深入红色革命地区调研,利用艺术采风等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多形式、多样化、多元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活动。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体验和践行中提升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高校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规律,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性和亲和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张泰城.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N].江西日报,2019-05-20.
[3]庄海龙.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4]胡建,冯开甫.红色资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5]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17-0086-03
作者简介:
王晓斌(1991—),男,汉族,新疆奇台人,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于雪玲(1991—),女,汉族,新疆奇台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王宝林)
标签:红色文化资源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功能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