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飞勇
甘肃省气象局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它的多功能性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明显的提高。为了保障智能建筑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其进行雷电防护工作。本文介绍了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接着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阐述了雷电防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雷电防护技术;智能建筑工程;等电位连接
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系统内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设备的绝缘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进而导致设备的内部程序出现混乱,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雷电防护工作,确保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不会遭受到雷电的干扰,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智能建筑的保护工作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外部,而是应该加强对建筑物内部系统的保护工作。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智能建筑内的主要系统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安全、管理、自动化办公和通信,这些智能化的系统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将内部和外部的防雷工作结合在一起,选择合理化的雷电防护技术,这样才能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护能力,避免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雷电防护的外部措施
(一)接闪器
在外部的防雷措施上,一般要将防雷工作同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构建一个合理化的防雷系统。首先是接闪器,它包含了避雷针和避雷线等多种形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接闪器的长、宽和高等尺寸进行准确的测量,按照实际的要求来选择符合规定的接闪器。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屋顶上的装饰物,将其构成接闪器,这样就具有装饰和避雷的双重性质。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的意识到,接闪器的外观并不重要,应该将重点放在它的耐流和耐压方面,此外,接闪器的连续接闪能力也是衡量它防雷能力的主要指标。所以,最好是在智能建筑物的一些主要部位都要放置接闪器,如屋脊和阴阳角等区域,这样才能确保智能建筑的正常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接地体
接地体的安装应该有一个合理化的组成部分,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接触电压或者是跨步电压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故,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接地体装置的性状和尺寸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防护雷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建筑物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共同接地装置来完成的,这样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就可以将建筑物中的柱子或者是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样更方便形成一个完善的接地装置体。防雷接地装置应该被看作是建筑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一些人造材料水泥的时候,一般不可以将钢筋看作是接地装置的,而是应该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接地。这样接地装置的作用发挥才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还可以同接地电阻进行连接,既能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又能达到防雷的效果。
(三)引下线
智能建筑物内的柱子一般都是由防雷系统作为牵引的,可以更加方便的去连接钢筋的金属部分,进而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防雷体系。引下线实际就是接闪器导体中的一部分,也可将其看作是接闪器的延续,是由多个并联的电路所构成的。应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将建筑物自身结构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引下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数量、长度和线之间的距离,确保安装的引下线能够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三、雷电防护的内部措施
(一)屏蔽
内部防雷主要就是减轻雷电流进入防护空间的电磁效应,避免出现反击电压低的情况。为了减少电磁感应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就可以采用外部屏蔽、合理的布线和线路屏蔽等方式来实行相应的防护工作。对于屏蔽的措施,也有一定的设计规定。由于这项措施主要是针对建筑物中的微电子设备,有时候还可以采用设备和管道屏蔽的方式。例如,是在信号部分的保护中,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灵敏度来进行相应的判断,而且还要考虑到信号接收系统,电话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当信息系统在进入到智能建筑物中电缆内的芯线时,就必须要加装避雷器,而且确保电缆中的架空线要接地,最后做好一定的屏蔽接地工作。
(二)等电位连接
在现代化的防雷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采用均压的等电位来连接,根据设备所处的空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内部和穿越界面中的金属部件进行等电位的连接。等电位的连接还可以减少防雷空间中各个金属部件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避免电子信息系统遭到任何的损坏。此外,还要注意的就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工作,因为雷电一般都会通过线路入侵,所以对于高压部分,电力部门应该有专用的避雷装置。例如,对380V的低压线路进行过点保护的时候,则是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级保护则是在机房总配电缆的内芯线中加入避雷器,二级保护则是在总配电缆的内芯线中加入避雷器,三级保护则是在精密的设备和UPS的前端加入避雷器。
(三)安装SPD
建筑物中的电气线路会穿过不同的防雷区域,这时候就需要安装SPD电涌保护器。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保护器之间必须要进行相互的协调配合,根据保护区的耐受能力来进行合理化的承载值分配,这样就可以减少雷击所产生的影响。此外,对于传输网络的雷电防护一般是以电子设备所受到的雷电冲击的路径为依据,如果电子元器件受到了雷电能力的冲击,就会导致器件出现损坏。基于此,就可以采用三种防护工作,第一个是安装SPD,使得入侵的电子设备中雷电可以不用受到电压幅值的影响。第二点则是机房或者是设备的屏蔽工作。第三点,则是使用金属管的敷设方式来进行电源线缆的工作,尽量将感应的效应降到最低。
结束语
现阶段,智能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正在逐渐的增加,而且它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样就更容易受到雷电的侵袭。而且在电子信息系统中有着比较低的绝缘强度,对于电流和电压的耐受能力有限,一旦遭到到雷击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深刻的意识到,加强建筑物中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晏齐,赵鑫,马宁.现代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农家参谋,2017(24).
[2]张宏斌.现代智能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分析及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
[3]肖湘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研究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5):48-49.
作者简介
范飞勇(1983年1月-),男,汉族,湖南省隆回县人,研究生,雷电防护工程师;从事防雷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范飞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雷电论文; 防雷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论文; 工作论文; 智能论文; 则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