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李芮熙
摘要: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获取知识,表达自身思想,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中,更是蕴藏着大量传统文化,尤其是在文言文当中。因此教师需要在对文言文教授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更好的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挖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的优秀精神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的整体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相应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文言文的讲授,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剖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1]。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由于文言文和我们今天接触到的白话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定困难,不能对其中表达的意思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一下当时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好实际效果[2]。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角色扮演”、“古今对照”。
“角色扮演”,就是学生假设自己是“藏书之人”、“同舍生”“硕师名人”、“马君则”,分别从不同角度评价宋濂,对宋濂的求学态度处事方式给予高度评价,感悟作者之难,体会宋濂之坚。“古今对照”就是将自己与宋濂的衣食住行作对比,求学:“尝趋百里外”与轿车接送,穿着“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与名牌潮流;饮食:“无仙肥滋味之享”与营养珍馐......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当时情境产生真情实感,进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体会学习蕴含其中的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等优秀传统文化。
二、角色朗读,感悟精神
初中生理论水平有限,文言文积累有限,文言文学习困难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朗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熟悉理解文章内容,更能感悟人物风貌,学习主人公身上体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有许多篇目就非常适合角色朗读的。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它主要记叙了秦王用强硬的态度以500里地为幌子诈取安陵,安陵方面派出唐雎出使谈判,面对秦王的咄咄逼人,唐雎据理力争,终于使秦王屈服,使安陵得以保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文章中有丰富的对话,例如:
1秦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臣未尝闻也”
3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在针锋相对的对话中,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能清晰的感受到秦王的蛮横狡诈、 阴险残暴,也更体会到唐雎作为一名弱国使者,为了维护国土完整,他不畏强暴,誓死护国的“士”的精神。
三、起于书本,落于生活
在文言文中经常会描绘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例如在学习完一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实际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到的重阳节,我们知道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通过这种日常渗透的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渗透中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对其产生更明确的认知。
总之,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利用文言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讲授,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宋瑶.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之策略[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8):35-37.
[2]刘福友.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3):154.
论文作者:李芮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秦王论文; 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重阳论文; 优秀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