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正在向着高层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不断有新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出现,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质量基础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全面发挥。当前深基坑施工在安全性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已经成为施工重点,支护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基坑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必须要对其足够重视。
关键词:房建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工程概述
某房建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级,地基基础设计达到了甲级水平,其建筑结构安全水平达到二级,结构耐用寿命最多为50a,并具有标准的抗震能力,可以有效抵御7级地震。从结构上分析,桩基类型为CFG桩;规格方面,直径为400mm。本工程所建设的房屋类型为商业住宅混合型,地面建筑数量达到12栋,其中,包括9座居住楼以及3座商业楼,地面最高为33层,其最大高度达到99.65m,若计入人防部分,则地下室为典型的2层结构设计。
2特点
基坑支护是一种临时工程,也是一项工程多、技术要求复杂的工程。其施工技术特点主要有:大多数住宅项目位于人口密集的城镇,由于城市地下管网和工程场地的限制,使得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更难以实施。房屋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大多是临时施工的,施工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区域结构的多样性对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有很大的影响。
3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3.1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手段在后期逐渐被许多施工单位使用,且效果十分良好。其原理是通过在深基坑的土坡面结构内部铺设面积较大的钢筋网,使深基坑的稳定性和承重性增加,同时,为了防止钢筋变形,还需要在其上喷以混凝土材料,凝固之后的混凝土面板变成了良好的支护面,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建筑稳定性,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正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大部分地质中,其都可以发挥非常有益的支护作用。当然,较为特殊的土质则与这种方法不相适应,例如淤泥土质的深基坑就不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支护。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的工作规范性,此外,还需要对钢筋网的覆盖面及结构布局进行正确的调整,从根本上提高深基坑的承重能力。
3.2桩支护基坑技术
桩支护基坑技术是当前深基坑支护施工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排桩的支护体系刚度相当大,可能会对基坑自身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由于施工的造价相对较高,所以适用的范围也较窄。在一般的情况下,深基坑支护的开挖深度应当较大,最高可达到十米以上,这样可以合理解决当前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去安全性问题。对建筑主体影响较小,采用相关施工技术,不会导致地面沉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另外,排桩的支护体系结构还可以使用连续墙或者锚杆排桩等进行组成,这样的操作模式可以相当有效地承担水压,减小侧向土层的压力,减少外部作用力所产生的负荷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对支护桩的设计与控制,保证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效果,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应功能设置,保证泥浆可以得到及时的排放。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见地下水的情况,则应当采取有效且及时的措施,对地下水进行隔离,避免地下水对周边深基坑支护产生影响,保障施工安全。
3.3地下连续墙支护
当基坑的深度≥10m时,周围的建筑物和管道往往会受到其较为明显的影响,为了保证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支护是常用的手段之一。连续墙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其能把基坑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当然,如果基坑地层硬度较大,那么这种连续墙的支护作用就会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连续墙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对环境的污染相较于其他方式来说也更为严重。
3.4施工降排水
基于防止水渗漏现象的目的,对于基坑顶外侧而言需要配备截水沟以及集水井,进而可以将地面水引流到市政管。开挖时应当确保施工现场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因此,在正式开挖前两天需要对场地进行抽水,以最低挖土面为基准,应当确保水位低于该基准0.5m。但过量抽水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基坑外侧设置观测井,其数量大多以10座为宜,在抽水过程中密切关注基坑的水位降低情况,当上部结构自重超过浮力值时便可以停止抽水。整个过程各环节作业者需要密切配合,为基坑的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3.5支护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存在有非常大风险,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维持基坑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和监理人员入场前配备齐全防护措施,相关人员持证上岗,新员工给予专门的安全培训,通过考试保证其有足够安全意识。支护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选择专门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维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不会有安全事故出现。
3.6深基坑监测
为了提升深基坑施工的可靠性,应当做好全面的基坑监测工作,根据设计标准设定极限值,将获得的监测数据与极值进行对比,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或者基坑周围环境发生突变后,系统将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随之提升检测频率。对于较严重情况而言,应当停止所有施工,而后以应急方案为指导作出相应处理。监测准确性需要依赖于丰富的检测元器件,在埋设过程中不可出现漏埋的现象。就基坑监测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应包括:围护桩的移动程度、支护系统出现形变的幅度、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周边建筑物的位移量等内容,应当确保所有监测数据符合规定。否则,需要暂停施工作业。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地面空间的局限性,基坑工程被逐步运用到建筑工程事业中。基坑工程是基础工作,它对于建筑安全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基坑工程开展过程中,应当做好支护工作,采用完备的支护技术手段,确保基坑符合设计标准,提升基坑质量的同时也是对地面建筑系统的一种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秋明.浅析房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8(8):118-119.
[2]刘敏.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8(15):99-100.
论文作者:李金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