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 四川省蓬安中学 637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与育人理念不断完善,为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及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其中语文思维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需要教师善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在先进育人思维指引下,思考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达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思维;培养方略 ;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223-01
高中是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得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仍存在滞后性,究其内因源于有些教师教学理念不科学,教育方法有待完善,缺失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育人意识,阻滞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稳健发展,基于此,为使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分析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之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思维的具体特点
1、交流性
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并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交流至关重要,尤其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研究,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入挖掘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潜力。
2、渗透性
将语文知识逐步渗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大帮助。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十分优秀,而且语句也非常丰富和优美,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欣赏、探究,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渗透,逐步形成语文思维,并在理解和审视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3、广泛性
语文学科涉及领域众多,内容也广泛,文化广袤,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领域,也会展现出各自的见解,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实现思维的创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有效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式
1、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创新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融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体会三•一八惨案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让学生通过刘和珍的遇害,感受历史。因为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都饱含深意,常常以小事情去讲大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积极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根据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如“通过对几位遇难烈士悲痛的追悼,阐明写本文的起因是什么?”,“刘和珍君生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通过悲叹庸人易于忘却革命者的牺牲,进一步阐明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等,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思考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有很大益处。
2、开发课本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高中语文课本内容也在逐步开发,这对于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有很大益处,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这些文章不仅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而且具备一定的情感意义,所以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优质资源。教师要注重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目标。
3、赋予学生自主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学中,习惯性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独立思考。为了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给足学生应用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比如,讲解《阿房宫赋》这一课时,教师若只是告知学生文章主要批判秦始皇荒淫无道,学生只是记下这句话,很少有学生会独立思考。因而教师在讲课时就要避免直接灌输方式,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时间。
独立思维的培养上,首先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虽说语文不像数学、物理等科目要进行大量思考,但是却不可以完全无思考。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上,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探寻答案。学生若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能立刻就给出标准的答案,而是提出错误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要考虑到在考试的时候也并没有人给其提供答案,因为学生在平时就需要养成遇到问题就学会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
4、树立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意识
良好的意识具有指导人们科学实践的积极效用,高中语文教师需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学习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明晰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内在关系,找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在向学生讲述语文知识同时,可保障学生的思维得以与语文知识交织在一起,调动学生思维活性,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教育目的。为使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树立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教育意识,高中院校需定期组织语文知识学习先进育人方略,明晰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将教材、课标、高考、学生学习诉求、教学目标整合到一起,探寻语文思维培育立足点,重新树立语文教学目标,确保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同时,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并能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全面思维能力
具体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促进学生全面思维的形成。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相关教师就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总之,语文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就需要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语文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且教学中教师还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认清及挖掘自身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独立语文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23).
[2]王艳茹.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
论文作者:曹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素养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