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0)05-0062-05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实质和引领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力图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的、现实的经验总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和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研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作进一步的概括提炼,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中央提出六个“为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自觉划清四个界限”(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以后,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进展,学术界推出了许多新的成果。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从一些报刊上看,在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如一些学者重视了应该重视的非本质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行概括不够简明,难念、难记、难传播等等,而忽视了不应该忽视的本质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性质问题。甚至有舍弃本质去追求非本质的倾向;又如有的学者重视了应该重视的理论创新的问题,而忽视了不应该忽视的理论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一以贯之的连续性以及总体效果问题。有的学者置中央已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定论于不顾,完全另起炉灶,带来了顾此失彼的不良影响;有学者甚至不顾中央近一个时期强调的问题,把弄清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界限”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分离开来或对立起来,削弱了两者教育的综合效果;再如有的学者重视了应该重视的我国社会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问题,而忽视了不应该忽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该正确体现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原则问题。有把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某些生活现实凝固化的倾向。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问题,从思路上谈几点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宣传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宗旨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是从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适应巩固和完善我国经济基础和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着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出发的。其目的在于,要求从当今我国社会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中,提炼、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明确其基本内容,使之在现有各种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整个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起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以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保证社会前进的方向不被种种思潮所左右,保证人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不被错误观点所动摇,从而避免人心涣散和社会混乱,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定的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得以实现,然后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建立,是新中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它、完善它,只能坚持、不能离开这个根本宗旨。现在对于这一点,必须加以重申,加以强调,加以宣传。
二、进一步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相对于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其他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应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引领性的,而不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被决定性的、被引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灵魂、基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警惕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普世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宪政社会主义思潮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研究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本质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无疑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而不应该是同其他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列宁曾指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1]284自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如此。它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必须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但是也正如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只有对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1]284-285。这就提示我们,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合理要素,都不应是直接照搬照抄的,而应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发展的要求,经过批判改造、加工提炼,得到了升华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成果。它源于人类历史的文化资源,但又高于原有人类的文化资源。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应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前行
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拥护和响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应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精益求精,使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得到改进、丰富和发展,使之逐渐完善、达到它应有的全面性,而不应该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意味着另择方向、使用另外的话语系统。如有人主张构建一种“普遍认同的崭新的现代价值体系”,并用一些极抽象的概念,以图把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衔接起来,使现代价值观念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什么是现代价值观念,不同理论立场的学者看法不一样。其次,提出这种主张,在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会把我们前些年的宣传教育推翻。果真这样,群众会认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前后矛盾,会产生种种疑惑。二是弄得不好,会落入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设下的陷阱。如民主社会主义中的伦理社会主义就惯于使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把社会主义说成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只是实现某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戈尔巴乔夫就是伦理社会主义的一种典型,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以下价值:“人道主义和全人类价值原则;民主自由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爱国主义和族际主义原则。”所以,戈尔巴乔夫说,社会主义是“社会逐渐失去其原先状态的一种实际运动”,只要不断实现这些伦理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显然,对于伦理社会主义的渗透,应保持高度警惕。假如我们在价值观体系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中,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所谓的“普世价值论”(特定政治概念),那就背离了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衷,背离了邓小平提出的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精神,同时也与现在中央强调的要弄清“六个为什么?”和“划清四个界限”的精神相冲突。这必然使自己的研究不能适合党对理论工作的要求。
(四)进一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正确解读和对待思想领域的“三多”(多样、多元、多变)、“三交”(交流、交融、交锋)的现象
中央有关文件中概括的“三多”(多样、多元、多变)、“三交”(交流、交融、交锋)现象,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思想领域的复杂性。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解读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就如何对待说,是消极适应呢还是积极应对?如消极适应,就会带来危险。众所周知,冷战结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增多了,并出现了彼此交融的新现象。但彼此的交锋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复杂和深刻。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作用下,在“西强我弱”的国际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并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不断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文化观念渗透的情况下,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彼此交融,方便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条件。从近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组织越来越周密,力度不断加大,手法更加多样,花样不断翻新。面对这种形势,如只是消极适应,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可能被融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可能被削弱的危险,而“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这是绝不允许的。”[2]86因此要更多地注意研究如何进行交流和交锋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如怎样理解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问题。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本身就意味着将各种有差异的、多样的社会思想包容、整合在马克思主义统领下的社会意识之中。只有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同性,才能“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先进的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相融和、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3]42。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影响扩大的表现。然而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能作随意解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非常明确。其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前提确定。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其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目的明确。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内涵清楚。这里的“差异”、“多样”,是指丰富多彩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包括科学上的不同学派、文化艺术上的不同风格、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形式等,决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我们党历来主张,“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2]88对这些会影响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必须是非清楚,不能含糊。
总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防止偏离这个根本。列宁说得好:“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4]103-104这是很深刻的,应作为我们理论研究和创造的指南。
(五)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要体现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统一的原则
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能脱离中国这个最大的实际。但同时又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凝固化,僵死地、孤立地对待这个实际,特别是某些社会现实情况。而应该遵循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统一的原则,注意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进发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又不能淡化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相反,要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要有利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教育,避免给“共产主义渺茫论”留下空隙。
(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概念的规定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解读、阐释加以适当的区分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概念的规定应该尽可能简明,使人容易记忆,从而容易推广,为人们所接受,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阐释应该翔实、具体,使人对已经被高度概括的概念得到准确的理解。在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时应着力从其内涵的丰富性、完整性中进行科学抽象,尽可能以简练、鲜明的概念加以表达,不宜用过多的解释性的话,以致使人难以记忆,难以接受;同时在社会存在多种利益群体的条件下,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时,不宜过多地考虑如何取得社会共识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科学的体系,是真理的体系,包括工人阶级在内,这种体系不能自发的产生,社会成员对它的接受、认同,是进行思想灌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结果。不经过教育群众就直接能把握的问题,恐怕只是人类的生活常识,而不一定是科学,否则就不需要理论工作者、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费尽心血了。自发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在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不能不高度重视“三贴近”工作,但如果过分地、片面地强调照顾不同利益群体的接受要求,必然会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本质要求,使之不能科学地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三、对进一步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几点具体建议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还需要作进一步提炼和概括,使之更加完善。具体有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把这个体系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宜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法,不仅难以科学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而且不易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划清界限。在西方唯心主义哲学中,不区分主观和客观、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所以不区分价值和价值观。因为它们在总体上都是唯心主义的。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价值和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而价值观则是人们的头脑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前者是客观对象,被反映者,后者是认识主体,反映者。反映者和被反映者的关系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两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等同。从现在中央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来看,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系。
现行的提法还容易使人产生另外的误会,因为“价值”通常有两种说法,即哲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讲的价值)和经济学中的价值。这两种用法既不能混淆,也不能混为一谈。经济学中讲的价值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说的是商品对人们的意义和效应,用的是“使用价值”这个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显然是在哲学意义上使用的。但现行提法不明确,需要加以解释以后人们才不至于产生上述误会。如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提法,就不至于产生歧义。所以建议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行提法改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二是要把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如集体主义原则。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共产党人一贯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中央的其他的文件当中也多次强调集体主义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和要求。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却没有鲜明凸显集体主义的内容,使人感到还不够理想;又如,为人民服务,这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向全世界宣示了的共产党人的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坚持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却没有鲜明凸显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也使人感到还不够理想。
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现行概括需进一步提炼,使之更加简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括的五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简短二十个字,高度概括和展现了当代革命军人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念,既简练又鲜明,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忆。应该以此为范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进一步提炼和概括。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表述。科学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件很有意义而又难度很大、不易一次做好的工作,需要全党同志、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努力、长期不懈的工作。根据目前的认识程度,建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表述为,坚持科学理论,凝聚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明辨荣辱是非,崇尚集体主义,服务人民群众。这里讲的坚持科学理论,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基础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里讲的凝聚共同理想,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这里讲的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以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这里讲的明辨荣辱是非,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优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这里讲的崇尚集体主义,就是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思想,不断克服个人主义、小集团主义;这里讲的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社会倡导和逐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风格。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教育本质论文; 时政论文; 集体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