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气象局,云南 元江653300;2云南省富宁县气象局,云南 富宁663400)
摘要: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8月7日出现在玉溪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发生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域主要呈2脊1槽的形势,玉溪市位于高空槽前,槽前有西南气流逐渐向玉溪市上空区域持续输送丰富的水汽。受日本海高压、贝湖高压、以及副高的共同作用,上游低槽移动减缓,这为玉溪市暴雨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在暴雨天气发生时玉溪市上空区域的比湿数值逐渐变大,至8月7日20时比湿大幅减小,暴雨天气趋于停止。此外,玉溪市分布着显著的水汽散度负值中心,这充分说明玉溪市有显著的水汽辐合,水汽的积聚推动了暴雨天气的发生。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共同配置为玉溪市暴雨天气的发生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玉溪市处在高梯度区的不稳定区域,k指数较大,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
关键词:玉溪市;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
引言
暴雨天气是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南方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经常因暴雨天气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暴雨受到广大气象学家和业务工作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在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玉溪市隶属于云南省,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09′之间。玉溪处于低纬度高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复杂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湾温湿与干燥气流综合影响变化,具有冬春干季、夏秋雨季及垂直与背向、朝向影响而具多样性气候变化特征,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24.2℃;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多集中于6-10月,尤其是雨季集中于5-10月,暴雨大都集中发生在6-8月。因暴雨天气的出现经常导致泥石流、洪涝以及山体滑坡等灾害,其对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广大群众的财产、人身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往往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玉溪市2016年8月7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强化对暴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为对提升暴雨天气预报预测以及防灾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1.天气概况
2016年8月7日,云南玉溪市大部分区域出现分散性降水,局地发生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导致玉溪市局地内涝,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城市交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天气形势分析
在此次暴雨天气前,2016年8月6 日20时500hpa上,欧亚大陆中高纬域主要呈2脊1槽的形势,且十分稳定。玉溪市主要位于500hpa高空槽前,槽前有西南气流逐渐向玉溪市上空区域持续输送丰富的水汽。高压脊分别处在日本海以及贝湖,受日本海高压、贝湖高压、以及副高的共同作用,上游低槽的移动有所减缓,这对于玉溪市暴雨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特别有利。在700hpa处,玉溪市位于低槽区,境内主要受西南气流影响,同时在玉溪市的上空区域分布着一显著的冷式切变。在850hpa处,玉溪市主要位于低涡底端,并且低涡中心处在500~700hPa的槽前,为辐合上升运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我国云南省大部分区域处在湿舌内部,为显著的湿区,区域温度露点差不超过5℃,并有西南气流存在,致使玉溪市一带具备充沛的水汽。在海平面气压场上,玉溪市北边分布着一低压系统,产生良好的抬升触发机制,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条件。8月7日08时,500hPa高空槽逐渐移出玉溪市,此时西北气流控制玉溪市。另外,副高不断变弱,588线朝东撤退,对玉溪市所产生的影响随之变弱。700hPa处,逐渐从槽前变成槽后脊前,高空切变逐渐朝着南边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出玉溪市,降水趋于结束。
3.物理量场分析
3.1 水汽条件
在暴雨天气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水汽条件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在暴雨落区上空不但应具备较大的含水量,而且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汽向降水落区输送。通过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低空区域比湿场分析可知,比湿大值区逐渐移向偏西南方,2016年8月6 日14时玉溪市的比湿值处于12-13g/kg之间,至8月6 日20时,玉溪市的比湿值稍有增加,为13-14 g/kg,这意味着玉溪市上空低层的水汽丰富。到了8月7日20时,玉溪市上空比湿值大幅减少,只有7g/k左右,这个时候玉溪市的降水天气趋于停止。分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过程的水汽通量散度场可知,8月6日20时起,玉溪市有水汽散度负中心持续北上,这充分说明玉溪市有显著的水汽辐合,水汽的不断积聚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动力条件
分析2016年8月7日08时玉溪市上空中低层的散度场可知,在玉溪市西北方存在有明显的辐合区,其中心值为-10×10-5/s,这表明辐合抬升运动增强。通过对8月7日08时中低层涡度场以及高层涡度场分析可知,玉溪市北边低层为辐合区,其中心值达30×10-5/s,而在高空则有弱的辐散中心分布,如此这种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共同配置为玉溪市暴雨天气的发生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到了7日20时,在低层有负涡度区分布,涡度强度明显减弱,说明玉溪市暴雨天气趋于结束。
3.3热力条件
分析本次暴雨天气出现时的K指数可知,2016年8月6日20时,玉溪市k指数为30左右。8月7日08时,玉溪市k 指数逐渐增强,局部区域达k指数高达36;玉溪市处在高梯度区的不稳定区域,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7日20时,高值区逐渐朝着西南转移入海 ,k指数大幅下降,意味着玉溪市暴雨天气基本结束。
4.结论
(1)本次暴雨天气发生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域主要呈2脊1槽的形势,玉溪市位于高空槽前,槽前有西南气流逐渐向玉溪市上空区域持续输送丰富的水汽。受日本海高压、贝湖高压以及副高的共同作用,上游低槽移动减缓,这为玉溪市暴雨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
(2)在暴雨天气发生时玉溪市上空区域的比湿数值逐渐变大,至8月7日20时比湿大幅减小,暴雨天气趋于停止。此外,玉溪市分布着显著的水汽散度负值中心,这充分说明玉溪市有显著的水汽辐合,水汽的积聚推动了暴雨天气的发生。
(3)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共同配置为玉溪市暴雨天气的发生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玉溪市处在高梯度区的不稳定区域,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
参考文献
[1]游飞,陆卫华,吴德平.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J].广东气象.2011,35(5):24-26.
[2]黄远盼,林振敏,葛意活,等.2015年5月广西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
第一作者简介:韩敏(1990-),女,汉族,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韩敏1,钱靖2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玉溪市论文; 暴雨论文; 天气论文; 水汽论文; 辐合论文; 发生论文; 区域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