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闻
(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 江苏无锡 214001)
【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与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关键词】直接肌肉刺激法;神经肌肉;电生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52-02
在特定区域内,肌电生理特性被定义为肌源性或神经源肌的肌肉,采用直接肌肉刺激法可有效进行判断,与定量肌电图有流程上的差别,定量肌电图需在肌肉收缩时进行随机筛选的20个不同点位,对其进行定量平均数值的计算流程[1]。本文为在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现根据我院120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临床对照,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利用丹麦肌电图检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神经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神经源性疾病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26.3±4.5)岁;肌源性疾病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26.5±4.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27.2±4.9)岁。通过对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上的对照,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做研究对比。
1.2 方法
采用丹麦Keypiont肌电图仪器来进行实验,根据QEMG测定方式,需用一次性同心圆针性电极对其使用触发技术,平均记录大约20个移动单位点位,测量其实现性波幅平均值,判断其是否进行自发点位以及募集性。另外根据异常性界定参考本文实验中同年龄段患者的正常平均值进行对比,根据DMS测定方法,均采用峰波性波幅测量手段,再次用一次性同心圆针与单项级针电极以及粘贴性面电极,超强性电刺激法,是同心圆镇成为记录电极与单机针电极,用三角肌中部为记录中心。马鞍电极在点刺激法中取得符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将其称之为神经刺激波幅,根据单机真刺激电极以及表面粘贴来进行刺激参考电极平均数,分别将其放置与锁骨肩峰及三角肌肩峰两端,刺激并记录电极两端连线方式是否成近似垂直状态,直接电刺激肌肉记录CMAP性波幅,将其称之为肌肉刺激波幅[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实验过后,分别对比起记录数据,肌肉刺激波幅、神经刺激波幅以及神经与肌肉刺激波幅。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²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角肌直接肌肉刺激法对比结果
根据对照组的神经刺激和肌肉刺激,其CMAP波幅数值基本无明显差异,且肌肉与神经波幅的比值基本将近为1,肌源性疾病组患者的神经刺激和肌肉刺激CMAP波幅也十分相似,而且其神经与肌肉刺激波幅比值也将近为1,但两个参数的数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神经刺激和肌肉刺激CMAP波幅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波幅比值都将近小于0.6并且大多接近于0。根据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比较,肌肉刺激波幅与肌源性疾病组合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的毕治中均无明显差异[3],剩下三个数值在三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角肌直接肌肉刺激与镇电极定量肌电图对比
在临床医学中,针对就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结果通常为真正阳性组和真正阴性组。在这种诊断基础上,DMS诊断结果与QEMC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在肌源性诊断基础上,DMS与QEMG的灵敏程度为76.3%与65.1%,两者在灵敏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并且特异程度为95.3%与83.1%,也无明显差异。而在神经源诊断结果中,DMS与QEMG灵敏程度为76.1%与66.3%,两者对比均无明显差异,特异程度诊断结果为97.2%与88.3%,特异程度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3.讨论
在1997年rich等首先报道中,针对应用直接肌肉刺激法技术在ICU技术鉴别中诊断出中整形神经病及肌肉组织患者。这项技术现在国外中偏重于帮助诊断神经性刺激疾病与肌肉型刺激疾病,另外可以增加临床中对该项技术和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在我国内部主要偏重于进行临床理论性探索和研究其综合性相关报道,研究分析该项技术与神经刺激疾病、肌肉刺激疾病的综合运用关系[4]。危重病性神经病为危重病感官和运动神经圆周突出性疾病,患者多为浓度血症和多内脏器官功能衰弱,而危重病性肌病发病率较小,主要指患者肌肉萎缩或环伺情况的发生,但二者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表现都为肌肉麻痹、无力,所以两种疾病无论是共同发生或单独发病,都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状,尽量使用较低剂量的神经阻滞剂或皮质激素可促进患者改善病情。
定量肌电图针对操作性人员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中动作熟练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并且在检测肌肉对照数据库中的准确性较为敏感。直接肌肉刺激发原理旨在神经源性患者在肌肉兴奋程度上基本在正常状态,肌源性疾病患者一般兴奋度普遍较低,所以直接肌肉刺激发在济源性疾病中的变现较为降低趋势,同时神经刺激波幅在神经源于肌源性疾病中变现略微较低。本次实验中之所以选择三角肌是因为其是人体上肢净重轴肌,不仅为解剖定点还是定量肌电图进行首选的肌肉类型。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可以连续性完成两项指标检测,也可以减少患者对于针痛的刺激感,同心圆针与单级针相比较记录,除了针对患者可以适当减轻针痛刺激感,还能够记录的波幅波形比单级针较高大且光滑功效,拥有一针两效之用。对于本次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过程中,针对我院120例神经肌肉组织疾病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的临床实验资料对照得出,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汇总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条件,可有效准确判断电极生理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志良,唐修明,李穗生,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3):45-47.
[2]戴毅,丁青云,何腾龙,等.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8):604-609.
[3]李效华.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71-73.
[4]赵亚雯,张秋荣,张巍.神经肌肉病临床生物学资源数据库建立及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10):656-659.
论文作者:陈竹闻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肌肉论文; 神经论文; 波幅论文; 患者论文; 性疾病论文; 疾病论文; 刺激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