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生就业论文,人力资本论文,资本论文,质量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054(2012)03-0052-07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人力资本是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角度。20世纪60年代初,舒尔茨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个人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并促进经济增长。①(P1-17)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实现就业,即使实现了就业,就业质量也差距很大。本人曾提出就业能力假说,认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差异取决于就业能力,而就业能力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受到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的影响。即在教育大众化阶段,学历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解释就业质量的差异。②(P46-215)姚艳红、张晶的研究表明,包括大学生表达情绪、调控情绪等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P99-103)
社会资本是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另一个重要角度。格兰诺维特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个人获得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家族圈及其网络对找工作最有效。④边燕杰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人情关系越强得到照顾的可能性越大,获得工作的可能性也越大。⑤(P366-385)赵延东却指出了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使用关系网络途径求职的职工反而获得了质量更差的工作。⑥(P43-54)
运用双重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是一个趋势。郑晓涛的调研表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影响就业结果的不同层面;工作满意度与人力资本相关,而工作收入与网络联系强度、网络跨度相关。⑦(P20-25)黄敬宝的调查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大学生能否就业的双重动力;随着就业形势变差,人力资本的作用弱化,社会资本的作用强化。⑧(P6-8)薛在兴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资本的社会地位,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要显著得多。⑨(P150-273)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三条研究假设:(1)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较大的正面影响。(2)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较大的正面影响。(3)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同指标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描述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就业地区。我们通过“北京比”(即在北京就业的比率)以及“沿海比”(即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比率),来体现就业地区分布状况。②就业行业。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环境也不同。根据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⑩(P155-157)粗略地分为高工资行业和低工资行业。前者包括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电煤水,采掘,地质水利,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党政社团;后者包括农林牧渔,制造,建筑,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社会服务,教育文化,军队。通过“高工资行业比”,即在高工资行业就业的比率来体现就业行业分布。③就业单位性质。体制内单位主要指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国企、军队,这些单位一般解决户口并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体制外单位包括外企和个体民企,一般不能解决上述户口、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通过“体制内单位比”即在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比率来体现单位性质分布。④单位承诺月薪。用人单位的承诺月薪直接影响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高月薪比”即月薪为4000元以上的比例来体现承诺月薪分布。根据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依据收益大小来判断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论,北京比和沿海比越高,高工资行业比越高,体制内单位比越高,高月薪比越高,表明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
沿着人力资本的角度,采用11个指标,考查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①高校。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长期形成的社会形象也会产生信号性功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11)(P355-374)②学科专业。专业及其口径宽窄反映了人力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12)(P105-110)由于专业太多,我们将各专业归入对应的学科门类来处理。③政治面貌。它反映大学生的思想进步状态和政治素质。④成绩。成绩名次体现了该生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实际效果。⑤英语。⑥计算机。掌握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是从事现代化工作的必备条件,反映了一般人力资本(General Human Capital)状况。⑦其他证书。指除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之外的证书,(13)包含着特定的专业技能和专有性人力资本(Special Human Capital),与某些单位具有较强的对接性。⑧发表论文。能公开发表论文反映了该生的分析问题、写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都达到了一定高度。⑨干部。做学生干部工作锻炼了组织和协调能力。⑩实习。它反映大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动手操作能力。(11)奖学金。它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或某方面的优秀之处。
沿着社会资本的角度,采用6个指标,考查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包括信息网络、规范和社会组织等。(14)(P16)本文所说的社会资本专指与大学生关系较直接的家庭背景及其延伸的社会网络,属于先赋因素(ascribed factors)的范畴,是狭义的。①生源地。生源地是大学生父母工作的地方,形成了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人的利益,把户籍或生源地作为进入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条件,本地生源的大学生就拥有了更大的人为竞争优势。②城乡分布。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市生产活动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更广泛,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却在农村占有较大比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于城市,故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③父母职业。父母职业的性质和层次反映了其社会地位及其掌握的社会资源,本文分为单位负责人和非单位负责人两类。前者的子女显然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④家庭收入。高收入家庭可能创造更好的社会网络。⑤利用社会关系。在寻找工作中真正利用过社会关系的影响可能更直接一些。⑥性别。性别虽然不是由社会关系形成的,但存在着性别歧视,因而成为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也纳入社会资本范畴。男生一般具有更大的优势。
我们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比如,探讨大学生所在高校对就业地区的影响,我们先把高校分为211高校和非211高校两大类;然后比较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如果前者较高,则表明高校层次及其声誉对大学生就业地区的影响是正面或积极的,反之就是负面或消极的;具体影响力度通过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北京比差额和沿海比差额的平均值来体现。(15)其他指标的处理方法类似。
本文数据来自2010年6月笔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18所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1412份,其中哲学占0.4%,经济学占12.9%,法学占3.6%,教育学占0.3%,文学占12%,历史学占0.7%,理学占8%,工学占41.9%,管理学占15.5%(各项百分比之和不足100%处请见注释说明,后同)。(16)被调研者来自我国31个省市和香港地区,其中可确定性别的男生占55.8%、女生占38.8%。(17)无接收单位、继续寻找工作的占14.66%,有接收单位但没签协议或合同、还在寻找更好工作的占12.11%,找到工作并签三方协议的占18.34%,找到工作并签劳动合同或临时合同的占8.14%,考上研究生的占29.75%,出国或准备出国的占6.87%,自主创业的占0.78%,自愿失业、继续考研等暂时不准备就业的占9.42%。其中,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共374人,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样本。
三、实证结果
1.对就业地区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区的影响。(17)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大学生的北京比分别为48.8%、50%、64.5%、39.1%、59.1%和70.3%,管理学最高、理学最低,最大差额为31.2%;沿海比分别为79%、100%、83.8%、82.5%、82.4%和90.7%,法学最高、经济学最低,最大差额为21%。北京比差距和沿海比差距的平均值为26.1%,即符合单位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大学生更可能在发达地区实现就业,学科专业的影响特别强。有2个月或以上的实习经历,北京比和沿海比为17.5%和9.4%,平均为13.45%,优势特别强。成绩居前50%的北京比和沿海比为13.5%和8.2%,平均为10.85%,积极影响很强。获得奖学金的北京比和沿海比为9.8%和5.3%,平均为7.55%;发表过论文的北京比和沿海比为7.8%和6.9%,平均为7.35%;中共党员身份的大学生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分别为10.3%和2.1%,平均为6.2%,影响较强。曾做干部的北京比和沿海比为6.8%和1.1%,平均为3.95%,有一定的就业优势。通过计算机2级的北京比为负3.9%,而沿海比为3.6%,表明计算机等级在北京没优势、而在其他沿海地区有一定的优势,综合影响为负。拥有其他证书的北京比为3.7%,而沿海比为负10.4%。通过英语4级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分别为负14.8%和负4.5%;211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分别为负41.3%和负15.5%,平均值为负的28.4%,没正面影响。根据11个指标的平均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能否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影响力分别为3.69%和2.47%,总体影响力为3.08%,有一定影响。
根据表2,可看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区的影响。北京生源的大学生的北京比和沿海比为50.7%和19.6%,平均为35.2%,体现了生源地对就业地区的影响特别强。高收入家庭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平均为18.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平均为15%,体现了家庭收入高低和是否来自城镇对就业地区的影响特别强。父母为单位负责人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平均为11.1%,体现了父母职业地位的影响很强。曾利用社会关系的北京比和沿海比平均为8.6%,说明社会关系影响较强,但影响力小于生源地、城乡分布、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可能与有些学生填问卷时有所顾忌而故意隐瞒有关。男生没优势,即在就业地区层面没有支撑性别歧视的观点。根据6个指标的平均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能否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影响力分别为23.82%和11.32%,总体影响力为17.57%;与人力资本的总体影响力3.08%相比,强度很大。
2.对就业行业的影响
根据表1,对学生就业的行业来说,学科专业、英语4级、高校、发表论文的影响特别强,通过计算机2级的影响很强,实习经历、政治面貌有一定的影响,学习成绩、奖学金有微弱影响,干部、其他证书无正面影响。根据平均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在高工资行业就业的总体影响力为10.4%,影响很强。
根据表2,对学生就业的行业来说,父母职业的影响特别强,家庭收入有较强的影响,来自城镇、利用过社会关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性别、生源地无积极影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在高工资行业就业的总体影响力为3.54%,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人力资本的总体影响力10.4%相比,较小。
3.对就业单位性质的影响
根据表1,对就业单位性质来说,学科专业的影响特别强,政治面貌的影响很强,拥有其他证书、发表论文有一定影响,计算机2级有微弱影响,英语4级、实习、奖学金、干部、高校、成绩无正面影响。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在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总体影响力为2.89%,较为微弱。
根据表2,对就业单位性质来说,利用过社会关系的影响特别强,生源地、父母职业有较强的影响,性别有一定的优势,城乡分布、家庭收入无积极影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在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总体影响力为3.48%,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比人力资本的总体影响力2.89%稍高。
4.对承诺月薪的影响
根据表1,对承诺的月薪来说,学科专业、发表论文、高校、计算机2级、实习经历、英语4级的影响特别强,奖学金的影响很强,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强,政治面貌的影响微弱,其他证书无正面影响。人力资本对大学生获得高月薪单位的总体影响力为12.38%,影响特别强。
根据表2,对承诺的月薪来说,父母职业的影响特别强,利用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强,家庭收入、城乡分布的影响微弱,性别、生源地无正面影响。社会资本对获得高月薪单位的总体影响力为1.82%,很微弱;远远低于人力资本的总体影响力12.38%。
四、结论与建议
1.基本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基本上验证了前面提出的三条假设。(1)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的影响力为3.08%,对就业行业的影响力为10.4%,对单位性质的影响力为2.89%,对承诺月薪的影响力为12.38%。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的各个层面都有积极影响,但对就业行业和承诺月薪的影响更大一些;根据平均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总影响力为7.19%,影响较强。(2)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较大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区的影响力为17.57%,对就业行业的影响力为3.54%,对单位性质的影响力为3.48%,对承诺月薪的影响力为1.82%。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就业地区的影响更大。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的总影响力为4.69%,有一定的正面影响。(3)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具体指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人力资本的11个指标和社会资本的6个指标的具体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综合影响特别强的人力资本指标有学科专业、发表论文,较强的有英语、实习和计算机;综合影响很强的社会资本指标有父母职业、利用社会关系。
这些结论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从影响方向来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双轮驱动力,同时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会更高。第二,从影响力度来看,人力资本为7.19%,社会资本为4.69%,人力资本仍起主导作用,而社会资本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2.讨论
(1)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差异扩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大学生端上了“金饭碗”,就业质量差异不大。而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差异扩大了。对于就业质量较差的大学生来说,这肯定不是好事,而从宏观层面来看则未必是一件坏事。第一,高校扩招政策。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是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而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扩大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正常现象。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手段,高校扩招的基本方向没错,为了避免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而停止扩招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第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体制。在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国家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的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就业自由,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风险。拥有真才实学、且有市场需求的大学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而没有真才实学或有真才实学而无市场需求的都可能失业,介于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各种质量的就业状态。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筛选机制是建立在尊重主体意愿和市场供求现实的基础上的,能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相对于传统的“国家分配”,则是一种历史进步。
(2)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人力资本作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的重要驱动力,其合理性可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得到证明。人力资本积累会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增加单位财富和社会财富。另外,分析也表明,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差异的解释力度有限。换句话说,大学生就业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的大小首先与大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有关,也受到高校教育的影响。关于高校教育功能的定位,一直是有争议的。就业是大学生生存的基础,如果连就业问题都解决不了,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很多高校似乎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社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都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3)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社会资本能提高某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但从宏观角度上看未必是合理的。在社会资本的形成方面,尽管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等构建一定的社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依赖父母、家庭及其延伸的各种关系。这会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况,有悖于社会公平。当社会资本取代了人力资本成为招聘录用的标准,会导致人员与职位的不合理匹配,不利于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和单位的长远发展。因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通过访谈得知,211高校的生源好、教育质量较高,再加上品牌效应,其毕业生受到了很多单位的青睐;非211高校一般都是北京市属高校,大约三分之二的生源来自北京。而生源地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特别强,这样,人力资本的影响就被社会资本更大的影响所抵消,出现了负值。当社会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的主导因素,会形成“龙生龙、凤生凤”的局面:原有的社会关系实现了代际沿袭,“官二代”“富二代”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弱势群体的子女则很难获得较多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3.建议
要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并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就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提高政治素质、学习成绩、英语、计算机水平,还要加强学生干部、实习和写作方面的训练,争取获得更多的奖学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需要根据就业目标所关注的就业质量的具体层面,有所侧重地做准备,以提高学习和就业的针对性。
高校要开展就业能力导向的教育改革,为大学生积累人力资本提供条件。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高校应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方位开展服务。具体来说,一方面,放宽并规范转专业的制度,使大学生能根据自身偏好和就业形势做出专业调整,提高学习的效果,并避免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大学生传授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政府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将社会资本的作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通过就业信息网络、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降低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缩小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另一方面,规范招聘录用流程,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各种不正当的“黑箱操作”,使拥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
注释:
①Schultz T W.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
②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③姚艳红,张晶.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6).
④Granovetter,M.1995,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⑤Bian Yanjie.1997,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2(3).
⑥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社会学研究,2002(4).
⑦郑晓涛,李旭旦,相正求.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⑧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的考察[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
⑨薛在兴.打开大学生就业之门的钥匙——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⑩国家统计局.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Spence,M.1973,Job Market Signal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7.
(12)田永坡.人力资本一般性和专用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
(13)包括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造价员证、施工员证、秘书证、办公自动化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汽车维修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口语证、雅思、BEC、GRE、英语竞赛奖、日语、俄语、韩语、驾照、篮球裁判、乒乓球裁判、国家运动员、古筝四级证、营养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献血证、北京大学生交通安全演讲赛奖、北京热力操比赛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奖、首都大学生挑战杯奖、天华杯奖、用友证等.
(14)[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5)界定:两者的差距在3%以下,影响程度为微弱,3%~6%为一定,6%~9%为较强,9%~12%为很强,12%以上为特别强。对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承诺月薪的影响力大小的判断标准相同.
(16)空缺项是指被调研者没有填写所形成的空白项。由于空缺项的比例没有计入,故各种比例之和可能不足100%.
(17)删除就业地区为空缺的问卷27份,还有347份问卷。处理某指标时,还要剔除该项空缺的问卷。如某份问卷的“性别”项没填,无法判断是男生还是女生,就无法反映性别对于就业地区的影响,故剔除。各指标空缺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但都在10份以内。对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单位承诺月薪的处理方法相同.
(18)平均值A为每列数据的平均值,表示全部人力资本指标对就业质量的某层面的影响。平均值B为每行数据的平均值,表示每个指标对就业质量的总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