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分析儿童的世界--“涂鸦分析”研讨会综述_涂鸦论文

让我们来解析孩子的世界——“涂鸦解析”座谈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让我们论文,纪要论文,座谈会论文,涂鸦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于秀芳(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今年以来,中科院心理所的李文馥教授用科普形式在本刊发表的“涂鸦解析”系列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家长都以此文来对照自己孩子的绘画和行为,认为确实很有意思;有的家长还将孩子的绘画寄来,请李教授“解析”。我们认为李教授的这一系列文章突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家长应怎样正确看待和对待婴幼儿涂鸦和儿童画:2.绘画对儿童的教育意义;3.家长应该正确地指导和帮助孩子绘画。下面请大家围绕这几方面谈谈见解、经验以及有关于此的一些见闻,以便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婴幼儿涂鸦和儿童画的奥秘,参与“涂鸦解析”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活动。

一、“涂鸦”大有学问

赵维贤(北京市教科所副研究员):没想到儿童绘画这么有学问。以前我对此并不重视,以为小孩画画不过是胡戳乱点,不能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没必要在意。但自从看了李教授这篇文章后,突然感到“涂鸦”绝不是成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映,可以通过儿童画来诊断孩子心理上的疾病;儿童画还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促进他们想像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知道了儿童画里面有学问,家长就会自觉地去注意孩子的绘画,这些文章对家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徐凡(中科院心理所助理研究员):李教授的这项研究已搞了十多年,成果让我感到很震动。我觉得李教授这种绘画研究选得非常好,它特别适合儿童能力的发展。借绘画这一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来促进儿童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把幼儿阶段绘画的自然发展过程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观察和记录,这一工作很不简单,也很有意义。

王贞琳(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绘画是孩子最早发展的智力活动之一,往往是自发进行的,它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使他认识世界,区分“物、我”。早期绘画可以促进孩子手眼动作协调,一定阶段以后孩子会在绘画时投入自己的情感,更成熟时孩子会开始寻求社会的认同,希望老师喜欢“我的画”,可见绘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紧密相关。

梁萍(家长):婴幼儿涂鸦的确能开发儿童的一些天分。这对发展儿童素质大有好处。比如我的女儿对色彩的识别运用能力就比我要强。有时早上出门前我配衣服便征求她的意见,而她的这些天分如果不去开发也许慢慢就会丧失。通过“涂鸦”这种形式去培养、开发孩子的一些基本素质,是很有好处的。

二、成人的误区

赵维贤:看儿童画,不能拿成年人的画来比较,像评鉴艺术品那样品评孩子的作品是不足取的。这只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他想像力等能力的发展。

徐凡:李教授的这一系列文章中很有指导意义的一点就是成人不该干涉孩子,不该非让孩子画得“像”不可,其实婴幼儿涂鸦一旦加入了成人的意念,儿童就拒绝画画了。儿童最初涂鸦阶段的意义完全在于手眼的协调、动作的发展,以及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快感,也就是说它本身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游戏。等儿童的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他握笔、画线条什么的。

梁萍:我最大的感触是家长和幼儿园都应该由此得到教益。目前社会上的许多绘画班在教孩子们画画时都给孩子们一个规范,不遵守就阻止他们画下去。按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指导他们,这其实并不科学,这不但干扰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对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一种挫伤。孩子毕竟有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在他这个年龄段他就会按画中的样子去记忆、认识世界,而成人非要让他接受成人的印象不可,这岂不是拔苗助长吗?

和英(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教师,原空军幼儿园教师,曾用李教授的方法培养幼儿绘画,取得突出成绩,被授予二等功):一般幼儿园是按照家长的想法和要求去发展孩子绘画的。因为家长对孩子不成形的画不感兴趣,也就是对涂鸦不理解,认为上绘画班的钱白花了,是老师没教好。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幼儿园只好让教师规范孩子画画,使孩子无法进入创作过程。

潘信群(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智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看来我们成人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该打破,国内的教育方式与国外相比,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方面很不够,家长很不满意孩子“胡想瞎琢磨”,所以孩子们只会习惯于模仿,遇到不会的东西习惯于求助别人帮忙,而他本身的创造力就被扼杀了,这很可惜。

王贞琳:必须扭转观念。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自己看世界的眼睛,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和手,弄乱了家,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画。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因势利导

梁萍:我们不要干涉孩子画画,而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画这幅画的原因,让孩子解析他画的是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手段,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做不好。

王贞琳:在孩子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时,家长应适当点拨,如:如何握笔,线条如何使用,颜料如何表现等一些基本技能。让孩子先学会识别颜色,认识线条。

和英:儿童刚开始画画时,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画,不认识形体,就会觉得乱七八糟。我们就教他们先认识十几种颜色,再从点到线到图形,认识十几种几何形体,然后去观察、写生。初期一般是先画,画完了再想,三四岁时孩子自己就要求画“像”了,五六岁时就发展到“我自己想画什么东西,我希望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那时他画的线条已经很好,也不会很乱了。通过这样的指导他们自己就能画出立体的东西来。

徐凡:孩子的认识能力是可以超出形象思维的程度的。李教授正是认定了这一点,从点线、几何形象、几何体入手,把基本知识教给孩子。这样他们根据观察的结果自己组合,很形象地画出来。

四、问题及展望

赵维贤:很希望能够通过杂志和电视手段把李教授的研究成果普及到更多的家庭中去,与电视画面结合起来,配以专题讲解,使更多的人正确地看待儿童涂鸦,了解涂鸦解析。希望能更详尽地介绍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引导孩子涂鸦。我们究竟是以儿童画为手段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还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依托去发展孩子的绘画水平,这两者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李文馥教授:我们的这项研究不从绘画本身出发,而是从教育出发。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材,最主要的就是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我给它起名为“自主绘画”,既充分让孩子发挥自由、自主,同时还要帮助、引导孩子,目的是把它当成一种教育手段,发展孩子的基本素质。

走自主绘画的路并不是涂什么算什么,因为孩子的经验、能力、知识都还很欠缺,如果完全让他自己弄,反而局限在他贫乏的知识范围内了。我们主要是从培养素质角度来分析涂鸦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这是我们与社会上办的绘画班的根本区别。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培养一个画家,还要启发和调动孩子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综合性知识,使他们有思想、有主见、能表现、会创造,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标签:;  ;  ;  

让我们分析儿童的世界--“涂鸦分析”研讨会综述_涂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