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中心卫生院 161300
【摘 要】目的:本文采用液导法7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进行了食道压力测定,旨在研究FD患者的食道测压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Synectics PC polygraf食道测压仪及分析软件,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UES,LES)压力,并采用吞水试验检测食管体部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各项运动指标。同时对其中25例FD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及测压 的变化对比观察。结果:LES功能异常43例。食管体部运动异常57例。食管UES功能异常19例。25例FD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24%),缓解10例(40%),有效率64%。治疗后测压:LES压力、松驰率、UES 压力及食管体部压力及蠕动协调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症状的改善存在着不一致性。结论:FD患者有食管功能紊乱,提示FD同时有全消化道功能紊乱,抑或是全身性功能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治疗上必须全面考虑片面强调FD的治疗可能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功能性疾病这一领域中,探索既治疗FD,又治疗其他部位功能紊乱的较理想药物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食道测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的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的诊断标准不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导致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临床症状。基于上述理论罗马工分类标准将分成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个亚型,期望亚型的划分能对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发展有所帮助。新分类标准的制定使患者的人群特点发生了改变。
1.对象和方法
1.1背景介绍
功能性消化不良即,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慢性反复出现的疼痛或不适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方国家医院对就诊患者的统计资料表明,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对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的人群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这种人群患病率的不同可能确实是由于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但是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的诊断标准不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临床症状。基于上述理论罗马工分类标准将分成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个亚型,期望亚型的划分能对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发展有所帮助。
1.2方法
74名患者,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诉纳入本项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重叠症状问卷调查,将其分为无重叠。症状组仅具有胃十二指肠症状和有重叠症状组除胃十二指肠症状之外,同时具有食管、肠道和直肠肛门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采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Synectics PC polygraf食道测压仪及分析软件,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UES,LES)压力,并采用吞水试验检测食管体部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各项运动指标。同时对其中25例FD 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及测压 的变化对比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LES功能异常43例(58.1%),其中低压型21例(28.4%),高压型22例(29.7%),LES松弛率下降12例(16.2%)。食管体部运动异常57例(75.5%),其中湿咽后蠕动不协调率大于50%者 36例(48.6%),近端蠕动压下降54例(72.8%),远端蠕动压下降22 例(29.7%),远端蠕动压增高3例(4.1%)。食管UES功能异常19例(25.7%),其中低压型10例(13.5%),高压型9例(12.2%),高压型合并松弛不良3例。25例FD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24%),缓解10例(40%),有效率64%。治疗后测压:LES压力、松驰率、UES压力及食管体部压力及蠕动协调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症状的改善存在着不一致性。
3.讨论
食管测压就是在食管腔内放置一条横径约3.5毫米的医用PVC塑料测压导管,通过压力感受装置及压力监测仪,对食管在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了解食管的收缩、蠕动及括约肌舒缩功能。食管测压主要用于不明原因胸痛和吞咽障碍的鉴别诊断。食管测压也用于评价继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如风湿病、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神经肌肉病变、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等所引起的食管动力异常。食管测压在评价食管裂孔疝(HH)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的食管功能状态、制订治疗方案及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初次感觉阈值,35%的FD存在食道机械感觉过敏,且其胃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2CGRPmR2 NA)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机械感觉正常的FD和健康志愿者(P<0105),FD患者食道黏膜2CGRPmRNA的水平与其感觉阈值呈负相关。α2CGRP广泛分布于对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C纤维中。这种C纤维来自于脊髓背根神经节或迷走神经,其外周端游离神经末梢本身就是感受器,在介导非伤害性和伤害性感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初级传入纤维中α2CGRP表达异常增高时,刺激信号被异常放大,或神经冲动被增强,或两种效应同时存在,从而引起食道机械感觉过敏。朱良知运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F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食道感觉阈值。根据感觉阈值将FD患者分为两组:感觉正常组和感觉过敏组。FD患者对食道机械扩张刺激的感觉阈值,不适阈值,疼痛阈值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肥大细胞释放的颗粒有向神经末梢靠拢趋势。胃感觉过敏可能与近端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脱颗粒增加有关,推测肥大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如组织胺、52羟色胺等)参与了食道机械性感觉过敏的发生。有报道,肥大细胞所含的某些递质(如52HT和组胺)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各自受体,使神经兴奋性发生改变。此外,肥大细胞分泌组胺、脑肠肽、前列腺素等,具有直接致痛作用。肥大细胞释放神经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21等可谓节外周伤害性C感觉纤维的敏感性。C纤维致敏后在外周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SP等,反过来作用于肥大细胞,形成正反馈调节,使C纤维的兴奋性持续存在。本文试着介绍了一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道测压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食道测压是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金指标,通过为患者食道测压,可以了解到患者食道的一些问题,例如患者的食道活跃性不足,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展地步,一边积极的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希望本文使相关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道测压表现极其临床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柏瑶,张法灿,梁列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v.2201:85-90.
[2]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白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v.21;No.41309:785-790.
[3]梁翠萍,龚四堂.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3,v.13;No.13109:14-18.
论文作者:武继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食管论文; 食道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症状论文; 消化不良论文; 测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