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靳美娟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医院五官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50-02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人。一旦患者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视力、视野、视神经损害等症状,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1]。但是,多数患者缺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正确认识,加上受病痛折磨及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其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2]。本研究以11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知情同意。研究组57例患者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4.2±8.5)岁。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4.5±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常规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内容包括: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等,并评估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以此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重视告知良好心理状态在促使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

②帮助患者形成良好心态: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疾病治疗造成的影响,指导其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情。针对因遗传因素而引发青光眼的患者,同时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指导其多安慰、鼓励、陪伴患者。此外,指导患者亲戚、朋友、同事等多陪伴、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③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倾听患者感受,以专业的知识和诚恳的态度,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提升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3]。 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特殊的青光眼类型。该病主要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房水排出受阻,房角关闭,提升眼压水平而引发的。有研究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促使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提升房水分泌含量,提升眼压[4]。而且,若患者眼压长时间反复增加,会压迫视神经,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其失明。

心理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式强调在对患者基本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良心理发生的原因,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形成良好心态、营造良好护患关系等。其中,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需求,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有利于提升其治疗信心;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升其信任感和安全感,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凸显出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宁.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7):44-45.

[2]代颖.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2-113.

[3]刁丽娥,叶清建,吴红梅.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13-215.

[4]肖红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2(7):114-115.

[5]关晓霞,张小凤.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7):202+204.

论文作者:靳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靳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