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阶段,国内各地区都在开展致富规划,制定了新的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城市化基础建设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统一的发展形式,导致各个乡村的景观都大同小异,各乡村原貌和区域性特征也不复存在,更有一些乡村的景观功能也被严重削弱。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需要借助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等方法来对乡村景观进行进一步规划设计,以有效突出乡村的区域性特征,强化乡村景观功能,促进城乡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振兴乡村;新型城镇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新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也重点指出了,在加强对各乡村基础建设重视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乡村民众的主体地位。自古以来,乡村景观的规划、管护者始终都是乡村民众,乡村民众充分掌握当地土质条件,农业项目发展规律等,可以说,他们与乡村景观能够和谐共存,因此,在实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期间,就需要以乡村民众的角度出发,以体现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水平。
1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
1.1乡村景观概述
乡村景观是不同于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独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泛的景观类型。是在整个乡村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镶嵌体。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人类经营活动的影响。按照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定义为:乡村景观就是在乡村地域范围,由农田、果园、林地、农场、水域、村庄等不同的土地单元构成的嵌块体,主要体现农业特征。并且是的综合体,因此嵌块体的形状、大小、配置、性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共同兼具经济、社会、生态、美学价值、乡村景观的构成既有农舍、农田、果园、自然风光,又有与之紧密相连的乡村人文景观。这种乡村人文景观主要是以农业活动为特征,是人与自然相结合共同构建的景观,在不同的乡村地域拥有不同的特点。
1.2乡村景观的特征
现阶段,在结合城市化建设标准来规划乡村景观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两个不足之处,第一是,借助化学材料所创建的景观缺乏自然化,不能突出区域特色。第二是因没能有效了解和掌握地方的植物种类、气候特点等生态条件,而对原有区域实行了过度翻新,致使植物系统自主成长的能力被严重削弱。通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乡村景观的特点:乡村建筑的特点,建筑间会体现出明显的分散性,这也是乡村景观的典型特点、民用建筑都是结合地方的地貌、土规划情况来打造的。通过对地球环境的特性的影响,对农村生产活动的影响下,农村景观的乡村景观转变为农田景观、梯田景观、景观和运河景观改造后的鱼塘。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乡村社会文化特征,是一种能够反映农村日常生活氛围、反映农村生产活动特点、通过农村长期发展来表达特定地方情结的特色文化。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是为乡村人民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跟随时代潮流,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对乡村土地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设计和利用,还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景观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 等知识,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强大的知识基础支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强调以乡村景观作为复杂的生命系统,和供人们生存、欣赏、创造效益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过程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人、社生息环境。
2.1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景观规划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通过强化乡村生态系统状态,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实现民众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乡村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不应该将着重点落于经济效益方面,而是应该通过维护生态环境良好状态,来强化地方现实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为农业生产项目奠定良好基础,优化区域性建设基础硬件条件。而实行美丽乡村的设计规划,正是对乡村原貌的优化和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展现。那么在具体规划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是生态环境提升
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在实行景观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基本项目,乡村环境是可供各种生物世代繁衍的系统。在生态环境中所体现的基本元素为水、空气和生态景观,那么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就需要通过强化自然景观和整体功能,来提升水与空气的质量,以此来促进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二是艺术环境提升
以美观的层面来考虑,乡村景观可以为民众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乡村景观的美化重点是各类型建筑、交通路线、农耕品种搭配景观等,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维护好乡村区域性的景观特色和风格,融入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创建生态化、自然化的乡村艺术环境。
第三是文化环境提升
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提升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提升乡村文化环境。那么在具体行动中,就需要考虑为乡村民众创建充足的活动空间,空间规模需要结合当地条件以及活动主题,从专业的层面来解析,所谓文化环境,也就是体现乡村特色,主要包括民俗、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等,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如,公共园林、寺庙、文化站等。还需要相应的融入符合区域性文化特色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环境更浓厚,而且还能够很好的对方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
2.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望
第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乡村规划都在以城市化建设规范为基准,技术人员和地方相关单位需要充分注意到,这些些框架式的规范内容所造成的景观大同小异的不良现象,乡村景观规划的风格就应该以农业为主题,乡村民众就可以说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指导者。
第二是维护好各乡村原有景观的风格,农业生产是发展振兴乡村的根本保障。乡村景观的不管体现什么样的风格,都必须要充分保障地方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也就是说,不能只注重视觉上的美观,只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乡村原有样貌、当地的风俗、农业生产规律等来规划设计景观,在维护好原有景观风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不仅如此,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还需要充分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结合地方的地貌、气候特点等客观条件,如区域性耕地和交通路线的调整规划等。
第三是在维护乡村原有风格、不影响地方民众稳定生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一些客观条件,适当增设一些旅游项目,实现城乡旅游资源的共享,构建城乡共同合作关系,促进城乡的同步发展。除此之外,从情感的层面来分析,旅游资源、地方传统风俗及其地方建筑,都属于思乡的关键点。那么,维护好乡村原有风格是开展景观设计的中心思想,相关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自古以来广大乡村民众,所提倡的景观设计原理、意图和深远意义,以此促进广大乡村民众的智慧和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传播。
结语
总体来说,乡村景观规划在我国的实行,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就必须要充分借鉴异域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来对乡村景观实行全面的优化。正确判断各地区不完善之处,制定符合乡村发展特点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以此在强化乡村生态环境状态,强化乡村民众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我国乡村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广元,孙丽娜,董爱晶,吴莱钢,宇思默.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29-136.
[2]黄春华,王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3):93-98.
[3]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03):445-448.
[4]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39-41.
论文作者:覃艺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民众论文; 地方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条件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