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

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

王永强[1]2004年在《某进口汽车转向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进设计和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进口的某全自动校直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采集的转向器齿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数据,分析其直线度评定方法,研究了校直的机理;对全自动校直机的测控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用工业控制计算机IPC-610代替原来的单片机作为上位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一道形成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同时控制两个伺服电机。硬件的改造过程中,为了降低费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步进电机、可编程控制器、位移传感器、编码器等,增加了电机控制卡、I/O卡和数据采集卡等;论文同时开发出相应的控制软件。为保证设备改造后的校直精度及工作可靠性,对转向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与手动校直的对比分析,全自证明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进是成功的,扩大了试验台的使用范围,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转向器轴的校直需求,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工作稳定性和良好的人机界面。

胡本波[2]2004年在《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全自动校直机中的测控系统。测控系统的核心是工业控制计算机IPC-610。外围设备包括传感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可编程控制器(PLC)。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部分内容: 1.对整个测控系统进行研究,确定其硬件架构。用模拟量采集卡PCL818L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用数字量采集卡PCI1756实现对PLC的控制,以及用运动控制卡PCI1240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2.为采集到的离散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来评定轴类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此方法具有处理数据速度快、处理结果准确的优点。 3.在Visual C++6.0的MFC开发环境中,编写了步进电机控制程序、PLC控制程序和数掘采集程序。并且建立了磁盘文件和数据库,以保存采集到的数据和进行历史统计与查查询。

刘越琪, 王良模, 王永强, 胡本波[3]2006年在《转向器齿条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造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的改造及应用。建立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研制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并用于轻型汽车和轿车的转向器齿条的检测和校直。通过与手动校直的试验对比分析证明,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进是成功的,扩大了试验台的使用范围。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对齿条直线度进行检测和处理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王良模, 王永强, 刘越琪, 胡本波[4]2008年在《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的组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齿条的直线度误差进行评定,建立了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研制了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并用于轻型汽车和轿车转向器齿条的检测和校直.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对齿条直线度进行检测和处理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于晓平[5]2005年在《轴类自动校直机的开发与研究》文中指出轴杆类零部件在机械加工、锻造和热处理工序中产生弯曲变形是一个普遍问题,它一直困扰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也给加工企业的物力和财力造成了一定浪费和损失。目前国内生产多压点式自动校直机的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对于这种轴杆类零部件的校直,主要采用手动压力机方式凭借操作者的经验来实现,其测量准确度和精度以及生产质量的稳定度都很难保证。为了提高轴杆类零部件的校直精度和生产效率,系统研究开发集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智能化为一身的全自动液压校直机产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轴类多压点自动校直机的设计原则和理论依据,利用最小二乘逼近法则和mathlab 数学软件拟合工件测量数据曲线,用曲线方程方法拟合工件的空间弯曲曲线关系,并建立适当的校直修正控制数学模型;自动校直机测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测控系统硬件构架的搭建;数据采集、运算处理和校直过程控制程序的编写开发环境选择工作。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使生产实践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升华,这些工作必将对今后的自动校直机设计和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许太, 马敬春, 杨永贺[6]2015年在《基于触摸屏的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触摸屏的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其结构符合主流工业控制系统设计。该测控系统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媒介,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简单直接,提升了自动校直机的品质。

陈晋军[7]2006年在《串励电机转轴全自动校直机的研制》文中指出在电机转轴加工过程中,热处理后进行校直,使其跳动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本论文结合我国电动工具生产行业对串励电机转轴校直技术落后的现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轴类零件校直行业状况和大量理论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串励电机转轴全自动校直机。本项目的开展,对于促进我国电机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校直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我国电机行业特别是电动工具行业现状的调研,分析了自动校直机开发与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对现有的校直方法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适合串励电机转轴的校直方法,并确定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任务。 第二章从弹塑性力学的角度对轴类零件的反弯校直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轴类零件校直工艺过程中压点与支点的选择和校直行程的计算等技术要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自学习校直行程算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校直过程的工艺流程和要求,完成了自动校直机的机械设计,主要包括检测与定位系统设计、加载校直系统设计、自动上下料系统设计。 第叁章结合校直机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校直工艺流程设计了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校直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并对硬件电路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过程中,考虑干扰因素对校直过程的影响,从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提高敏感元件的抗干扰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在自动校直机的机械设计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编程的方式,完成了自动校直机控制软件的编制和调试。按照自动校直机的功能,控制软件主要可分为主程序、初始化程序、自学习程序和自动校直程序等几部分进行设计。 第五章通过实验验证了校直理论分析和校直行程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压点与支点的组合实验,分析了支点分布和压点位置选择对校直效果的影响;校直载荷和变形实验,分析了校直载荷—校直行程—残余变形叁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校直行程计算参数,并按照拟合的校直行程计算参数进行校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六章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陆青松[8]2007年在《数控精密校直机的研制开发及其液压伺服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轴类零件和轴系部件是机械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弯曲变形普遍存在,需要对轴类零件的进行精密校直,以保证轴类零件生产质量。本文在现有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金属弹塑性弯曲理论,建立了轴类零件校直模型,分析了轴类零件在校直过程中的弯矩、曲率及挠度变化过程,推导了行程控制的校直计算方法。研究设计了YH40-10型数控精密校直机控制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及其组成硬件设备的选用。同时对数控精密校直机液压伺服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并运用传递函数法,建立数控精密校直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负载时数控精密校直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包括系统稳定性、系统精度等性能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并对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为数控精密校直机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实验结果表明,YH40-10型数控精密校直机不仅满足了实际校直要求,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刘子涛[9]2013年在《轴类自动校直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变形,为了保证轴类零件生产质量减少废品的数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需要对轴类零件进行精密校直。人工校直方法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校直精度无法保证。自动校直在智能化、自动化、测量精度以及生产节拍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为提高轴类零件的校直精度和生产效率,对自动校直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先从弹塑性力学的角度对轴类零件的反弯校直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校直过程中压点与支点的组合问题以及校直下压量的计算问题。根据反弯校直原理分析设计了自动校直机工艺流程,并对校直机控制系统总体功能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控制方案。通过对工控机、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卡、运动控制卡、PLC控制系统以及交流伺服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校直机硬件系统的建立。在VisualBasic6.0的开发环境中完成了上位机操作界面的设计,实现人机交互、加工程序输入和参数设置等。编写了运动控制程序实现轴类零件的旋转检测以及压头和工作台的位置控制。对检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轴类零件的弯曲变形量。根据试验建立了校直专家系统数据库,通过查询数据库确定轴类零件在不同弯曲变形量下各个压点处的校直下压行程。

陈丽[10]2011年在《高精度电梯导轨自动校直机电气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梯及电梯导轨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电梯导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多数导轨切削加工后直线度却达不到要求,所以出厂前必须进行导轨校直。而传统的人工校直或半自动化校直在校直精度和校直时间上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开发专门针对电梯导轨的高精度自动校直机。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精度电梯导轨自动校直机电气系统的开发过程。首先阐述了电梯导轨的直线度检测和校直原理,提出了本精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系统的工作流程。选用了先进的多轴运动控制板卡为控制中心,结合伺服电机、激光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搭建了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并完成了运动控制板卡与伺服电机的接口设计。然后在此硬件平台下,利用MFC程序设计结合多线程技术、数据库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实现了对所有运动过程的控制,并且可以有效的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控,除此还实现了用户管理、曲线查询、生成报表等一系列辅助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现场调试,利用伺服控制及其优化技术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整套系统在试运行阶段运行正常,校直精度和生产效率均达到要求,使导轨真正实现全自动化校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某进口汽车转向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进设计和软件开发[D]. 王永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 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D]. 胡本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 转向器齿条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改造和应用[J]. 刘越琪, 王良模, 王永强, 胡本波. 现代制造工程. 2006

[4]. 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的开发[J]. 王良模, 王永强, 刘越琪, 胡本波.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5]. 轴类自动校直机的开发与研究[D]. 于晓平. 吉林大学. 2005

[6]. 基于触摸屏的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设计[J]. 许太, 马敬春, 杨永贺. 工程与试验. 2015

[7]. 串励电机转轴全自动校直机的研制[D]. 陈晋军. 浙江大学. 2006

[8]. 数控精密校直机的研制开发及其液压伺服系统研究[D]. 陆青松.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9]. 轴类自动校直机控制系统研究[D]. 刘子涛. 重庆理工大学. 2013

[10]. 高精度电梯导轨自动校直机电气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 陈丽. 南京理工大学. 2011

标签:;  ;  ;  ;  

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