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李世莲

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李世莲

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为达到教育效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美德 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传统道德,也就没有现代道德。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道德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转型而急剧变化,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加之改革开放,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传入,人们的道德修养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加之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两头六位长辈共同呵护这一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对其照顾唯恐不周,自小养成了他们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不良习气。因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丢失传统美德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降,社会责任感不强。

某网站作过一次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校潜心钻研学问的占了不到20%,玩乐型的和到学校混文凭的大学生却占到60%以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多数学生上网并非是为研究学问和求知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从网上获得乐趣。

2、生活上不顾条件的盲目攀比 。

大学生既是时代的骄子,也是家庭的荣耀与骄傲,一般的家庭对大学生子弟在校需求都想尽办法给予满足。但是,近些年大学校园刮起的消费攀比之风,让不少家庭明显感到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农村家庭更是无法承受。在不少农村大学生连学费都交不起、生活费都不能支付的学校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却拥有了大学校园里根本就用处不大的手机、电脑,甚至是手提电脑,还有不少学生放着校内宿舍不住,到校外租房过起了“小日子”。当然,如果是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家产的家庭子女,确实是有钱无处花,也无可厚非,只是现在的情况恐怕根本就是这样的。有资料显示,现在一般的大学生一个月的消费远超过一个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月工资水平,大学校园里的贫困一族达到20%。其实有不少学生和学生家庭就是被校内的攀比消费之风拖垮的。

3、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比较差。家庭以贫富划线,生活上以高低划线,在一些大学校园已是约定成俗。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和人本能的友爱互助,在一些校园里也被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替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面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不良道德品质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校方面:

1、各高等院校的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认真搞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一些高等院校的党委,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我们高等学院的党委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切实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排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发挥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对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是党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部门,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理所当然地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清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道是,做官先做人。做学问何尚又不是这样呢?对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不能靠纯粹的说教,必须用学生的日常言行来检验和考核,通过学生群众来评定,坚持美德教育一票否决,过不了美德教育关,就不能发给毕业证。

高校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学校党委及全体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各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共同的责任。学校管理部门的人员要管理育人。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要服务育人。大家齐抓共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包括传统美德教育在内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要求高等院校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熏陶学生,给学生树立表率。

2、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美德观。要在大学校园内营造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大学生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浪费。宣传刻苦学习的典型,弘扬钻研学问的风气。在大学生中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

3、要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抓好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网络。学校与家庭要畅通协调沟通和反馈情况的渠道,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生活必需开支情况,防止一些学生向家里乱张口要钱。同时通报学校学生生活纪律和教育目的,请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在社会上的高消费娱乐场所,对大学生要有所限止,并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

第二,社会方面

营造弘扬传统美德的良好社会氛围。高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只是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并没有完全的自立性,客观存在的成效还取决于另外一个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影响。高校已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它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当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大学生几乎都是网民,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都与社会和网络的消极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社会没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氛围,而去奢望大学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是不现实的。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尤其要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功能,建立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有合理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传统美德就会变成一种现实的力量,成为一种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伦理资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李世莲 ,女, 1971年生,重庆涪陵人,政治学副教授。

论文作者:李世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李世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