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尚志市林业局 150600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阻碍问题,总结为虫害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与害虫种类逐渐增多。其次重点介绍提升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有效措施,提出提高管理重视程度、及时汇报工作情况,选择先进的方法等方面建议。促进树木成活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防治工作 防治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人工培育种植的森林由于品种单一,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可能性更大。除此之外,森林还具有面积广的特征,增大了管理难度,一旦病虫害发生,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影响周围树木的正常生长。一旦病虫害恶化扩散,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即使通过喷洒农药得到控制,也不能保障此类问题不会再次发生。造成虫害全面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受气候影响,冬季低温环境下害虫没有被冻死,仍然存活,春季气温回升后便会快速繁殖,最终影响到整片森林的安全。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由于森林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差,森林管理人员会定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久而久之使害虫对药物产生了免疫力,常规的药物很难将其杀死。害虫种类逐渐增多,对树木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森林火灾等问题通过加强防护都能够得到解决,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病虫害已经成为影响树木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治理需要花费的成本也很大。尤其是在人工种植的公益林中,此类问题更加明显。
二、制约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的单位和个人搞育苗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极为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定期对森林中树木生长情况做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日常管理中发现有病虫害发生,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发病树木进行隔离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人工种植的森林是以净化环境提升经济收益为目的,可以选择搭配种植的方法来进行,帮助提升森林自身防御能力,当发生虫害问题后,树木自身能够形成隔离带,减缓恶化程度,为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
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防治病虫等监测技术。
小结: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够提高树木成活率,树木生长速度也能达到预期目标,为种植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森林病虫害的重视程度,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管理计划,通过严格管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能够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兴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6).
[2] 王科,陈熙丽.浅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07).
论文作者:赵凤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病虫害论文; 森林论文; 工作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农药论文; 树木论文; 害虫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