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_期货市场论文

期货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_期货市场论文

期货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突破口论文,上海国际论文,金融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由82位商人在芝加哥建立150多年以来,期货市场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期货交易的参与者逐渐增多,期货交易量逐渐放大,期货交易的品种逐渐丰富,从当初的只有农产品期货逐步发展到农产品与其他非农产品期货以及后来的金融期货并存的阶段,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外汇期货、股价指数期货和利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一上市便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期货市场迎来了它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最为成功的新阶段,金融期货也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期货市场主导品种。在2002年,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合约达64亿份,比推出市场当天增长了441000%。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H·米勒曾经说过:“期货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举。”期货市场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发展,完全是因为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两大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即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并在供需力量的作用下上下波动,这样就会给生产者、消费者等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风险更大。这样人们就需要一种机制来规避他们在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上将会面对的价格变动风险,而期货市场恰恰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制和场所,人们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构造一个与其持有或将来会持有的现货市场相反的部位,从而把价格风险消除。正是因为期货市场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使得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泛欢迎,并在世界范围到处生根开花。

另外,由于期货市场是一个奉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的市场,它聚集了各行各业的掌握大量信息的市场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以一种十分规范的方式进行竞价,因而往往能够对未来价格形成一个不偏的估计,从而充分反映市场均衡价格,这一价格发现的功能大大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使资源配置尽可能达到最优。期货市场这一价格发现功能也迎合了政府经济管理当局的偏好,从而受到了各国政府部门的普遍支持。

一、期货市场的国际比较

作为期货市场发源地的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其城市的标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作为美国第一大期货交易所,它的交易量几乎占到了美国总交易量的一半,并且占到世界总交易量的1/3。近年来,芝加哥的期货市场发展势头不减,200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总成交量2.603亿手,比2000年增长了11.5%,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总成交量达4.117亿手,更是创下该交易所成立10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并比前一年增长78%。芝加哥的农产品期货价格甚至成为了当今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基准价格,芝加哥也被称为农产品价格中心。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期货市场在推动经济市场化和参与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作用,于是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本国的期货市场的建设步伐,以期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尤其是一些新兴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不遗余力地积极发展其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来迅速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法兰克福和我国香港就是其中的典型。

首先来看新加坡。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一个新兴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优势表现在它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并且实行自由港政策,因而汇集了不少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东南亚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促使它迅速地从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提升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后来新加坡期货市场的建设。1984年以前新加坡没有期货市场,新加坡是从1984年开始建设期货市场,由于当时美国的期货市场建设已经一百多年了,积累了大量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这给新加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新加坡在建设期货市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美国期货市场借鉴和学习,按国际惯例来建设期货市场,并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建立密切联系,在交易合约设计以及运作方面进行沟通,并上市一些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吸引到一大批国际机构的参与,从而较好地把它的期货市场融入到国际期货市场之中去,国际化的期货市场建设为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9年SIMEX的期货与期权成交量为2586万手,在全球衍生产品交易所中排名第13位,被ASSET杂志评为1999年度亚洲最佳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

其次来看德国的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地处德国中西部,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德国的中央银行总部也设在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和新加坡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一个港口城市,而是一个内陆城市,并以德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经济发达的欧洲为后盾,这使得法兰克福很早就成为了欧洲一个举足轻重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期货市场建设也比较迟,直到1990年1月26日,才建立了德国期货交易所(Deutsche Termingorse, DTB),同样,法兰克福也享受到了后发优势,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先进的电子化的期货交易平台,1994年1月1日通过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FWB)合并,成立德国交易所有限公司,DTB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后来在1998年它跟瑞士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Swiss Option and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SOFFEX)各出资50%,强强联合组建欧洲交易所(Eurex),使得它的市场份额很快上升,Eurex已成为当今世界成交量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期货交易所之一。数据显示,在1999年12月31日,Eurex全年成交量达到3.79亿张合约,交易量超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期货交易所,也是世界上功能最强的电子化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此后,Eurex的成交量逐年以高速度增长,2000年又创新高,全年成交4.54亿张合约,比1999年增长20%;2001年,Eurex以创纪录的成交量继续位居全球衍生产品交易所之首,全年成交量超过6.74亿张;2002年,Eurex年成交量的纪录又被改写,达到8.01亿张,比2001年增长19%。法兰克福期货市场的横空出世,以及所表现出的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使得法兰克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急骤上升,并对英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1999年欧元在欧盟15国的面世,使得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最后来看香港。香港和新加坡有类似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实行自由港政策的港口城市,并且都力求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政府都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推动期货市场的发展。香港的期货市场建设也充分享受到了后发优势,并且走了一条先立法、后开办的路,参照国际上成熟市场的做法,从一开始就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使得期货市场建设的进程比较顺利。香港建设期货市场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1975年8月,香港立法局通过了《商品交易条例》,并开始筹建工作,香港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香港商品期货交易所于1976年12月正式成立,并于1977年5月9日正式营业,开始上市的期货品种是商品期货,如棉花、砂糖、大豆和黄金期货等商品期货。由于条件限制,香港的商品期货品种发展并不顺利,甚至于后来停止了棉花期货的交易。香港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在1986年5月6日推出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它的交易额曾创全球第二的纪录,使香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大大地提升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中,香港期货在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结论

上海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要找准一个突破口,借此才能在当今世界上面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强大实力的背景下,迅速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而迅速地崛起。这就要求这一突破口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上海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建设上海的期货市场,并把期货市场的建设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这一举措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新加坡、法兰克福和香港的经验证明,期货市场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把利器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新加坡、法兰克福和香港正是把期货市场作为它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来建设的,并很好地依靠了期货市场的巨大力量,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二)中国的期货市场建设十多年来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中国从十多年前开始建设期货市场,上海也是第一批参与期货市场建设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当今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智利CODELCO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都将上海铜期货的“上海价格”作为定价标准,期胶的价格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另外,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今后建设期货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上海有相对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较早执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金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期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有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我国是世界上许多商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第六位,很多经济指标都名列世界前列,完全有条件支撑一个发达的期货市场的形成。比如,我国贵金属供求总量、有色金属的总供求量和钢材的供求总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谷物总产量一直保持在4.2~4.6亿吨之间,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21%~25%,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粮食市场。中国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名列世界各国前列,能源供求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1995~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在11~13亿吨(标准煤),同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3~14亿吨,供求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发展期货市场的市场基础十分坚实。

(五)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上的障碍。而今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形成证券期货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推进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今后期货市场努力的方向。

标签:;  ;  ;  

期货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_期货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