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100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运而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推广与应用,如今已经成为检验建筑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其检验的结果也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验收依据。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顺利通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研究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监管措施
1.检测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性
1.1能提高工程的效率。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通过工程检测进行有效地控制,可以缩短建筑工程建设的周期。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的建设当中,工程检测的实施可以间接地提高工程建筑参与人员的决策能力并且还可以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竣工速度。
1.2减低造价。
工程检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了严格仔细地排查,通过检测,可以比较出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的材料,从而降低了工程的造价。工程检测能有效地避免工程事故,避免返工的尴尬,从而侧面降低了工程的造价。工程检测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流入市场,消除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给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工程检测还可以及时地检验出偷工减料的建筑工程并对其进行适当地引导从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建筑市场氛围。
2.建筑工程常用的质量检测技术
2.1 非破损检测技术
此技术主要是以间接物理量值为依据来对所需参数等相关指标进行推测和确定。例如,可采用声速波速、表面硬度、红外线像等多种量测方法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推测;可采用磁效应来对钢筋的位置及其直径等进行判断。此种通过统计及分析间接物理量来对所需要相关参数的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不会对建筑的原结构造成伤害,且实施过程也较为方便简单,由于此法所需样本量可能相对较大,而且具有相当的精度,因而成为非破损检测技术。此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回弹、超声回弹综合、反射波、同位素、红外线以及桩基动测等多种方法。
2.2微破损检测技术
此技术主要是在所需检测的母体上进行取样,或者将母体微量破损之后再进行检测,因而较非破损检测技术而言更为直观,但是,缺点是检测过程会对母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需要测试的样品不应过多,此外,对于批量而言,此技术的评定结果不一定高于非破损检测技术。因此,常常用于指定部位或者单构件的评定。例如采用拉拔法对混凝土的强度等进行检测。
2.3破损检测技术及构性试验
此技术主要是将建筑进行原位,或将其取下对其性能进行试验。此种技术的结果所反映的通常是最终的综合性能,也可通过其结果进行主要参数等指标的计算。其试验的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选择通常同试验室的一致,而现场进行试验或对较为大型的结构构件所进行的构性试验,常采用极限状态下的短期荷载组合。
3.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监管现状
3.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地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检测和被检测之间不仅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的关系,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方面,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严谨。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是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3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在技术、人力、资金上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迫切。
4.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有效监管措施分析
4.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的各项要求,而导则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应该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4.2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等。一旦检测技术真正作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才真正有可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3明确权利与责任
对于建筑行业内部存在的部门监督职能交叉,责任主体不明确问题,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尽快明确责任。采取政府委托,社会监督的方式,在建筑工程建设初期就严格监管各个环节施工质量,保证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完善与质量达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建筑体制已非常落后,其是导致无法明确主体权利与责任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先将主体权利与责任予以明确,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成效,有效推进建筑施工工作的良好发展。
4.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不仅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施工监督和现场验收,还要全面、详细记录好各环节质量检测和材料试验数据,在施工工序结束后,还要收集并整理好备查检测资料。如存在资料不齐全等问题,应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要作出停工处理,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假数据的情况。此外,监管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施工现场情况,提出鉴定意见并详细记录。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开展进行施工,逐步落实各项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商处理。为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还要严格试验施工现场建筑材料,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问题。
4.5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明确每个部门的任务,对各地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定期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考评和检查。对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人员也要有较高的要求,信息化系统建设人员需要有信息技术、意识和基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知识。各部门应对信息化系统建设人员进行定期信息化知识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
4.6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将质量监督管理看作一种形式,必须重视质量监督,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好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大部分建筑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建筑理念,质量问题越发严重,这就需要相关建筑部门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并提高所有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检测技术和控制方法的合理运用,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为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飞.桩基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11):156.
[2]王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混凝土检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162.
[3]林通.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10):146.
论文作者:董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检测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论文; 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