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_经济论文

运用系统观点研究区域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观点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崭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特别是我国沿海、沿江经济区域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经济界的极大关注,在全国出现了方兴未艾的研究势头。我认为在区域经济研究上要取得新的进展,就应该在研究思路上有新的发展、有新的观念。

运用系统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这是研究区域经济的新思路,也就是不仅从经济研究区域经济,还要从影响区域经济的各种因素考虑,要从全局考虑,要从整个系统考虑,要从社会的结构出发,考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等。应用整体系统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这已是东西方学者的共识,也是被我国开放、改革经济发展所证实的。

我们考虑研究区域经济的思路,应该如下表述,比较确切、恰当:一定的社会结构对应着一定的经济结构,一定的经济结构对应着一定的产业群体,一定的产业群体对应着一定的社会人群,一定的社会人群对应着一定的智能水平。

这个思路是比较科学的,它是从社会结构出发考虑经济结构,而且是有序考虑。对一个较大的区域经济,我们更可以看作一个社会结构的客体,这种思路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经济研究都是可行的。

我们采用联合国的SNA核算体系, 还可将这个新的研究思路运用定量模型进行表述,即就是对产业构成按一、二、三产业分类,以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构成份额,则:

第一产业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和对应着自然经济;

第二产业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和对应着商品经济;

第三产业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和对应着智能经济。

考察Xi的此消彼长,即可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及演变趋势。

区域经济结构、水平测度模型:

社会智能水平(含有教育发展水平这一重要因素)是随着一、二、三产业的演进而提升的。若以P[,1]、P[,2]、P[,3]分别表示社会智能水平的高、中、低,简括归并结构S和水平L,则结构水平可表达为

L[,3]=P[,3]X[,1]+P[,2]X[,2]+P[,1]X[,3]

根据《定性排序和定量转换研究》(《模糊数学》1987年第3、4期)的结论,

则P[,1]=1.00 P[,2]=0.79 P[,3]=0.50

所以L[,3]=0.50X[,1]+0.79X[,2]+X[,3]

上式既是区域经济结构水平的测度模式,也是区域社会智能水平的量化表达。用这个数学模式就可测度某区域的经济结构水平与社会智能水平。

区域经济的结构水平测度程序:

①列出测度区域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构成份额,用大于0小于1的小数表示,用字母X[,I]表示。

②列出P[,1]、P[,2]、P[,3]的值,即P[,1]=1.00 P[,2]=0.79 P[,3]=0.50

③将列出的X(,i)与P(,i)的值代入

L[,3]=P[,3]X[,1]+P[,2]X[,2]+P[,1]X[,3]

进行计算。

④将求出的L[,3]值给以解释。

我们应用这种系统观点新思路及其新的模型研究了陕西省十个地区的区域经济的结构水平,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我们用表1列出各地(市)的第一、二、 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构成的份额,也就是各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用字母X(,i)表示。

我们运用公式

L[,3]=P[,3]X[,1]+P[,2]X[,2]+P[,1]X[,3]

进行计算。

将求出的L[,3]值进行整理,得出表示各地(市)的区域经济结构、水平位序表(见表1、表2)

表1 陕西省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表 单位:人(1990年)

续表1 陕西省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表 单位:人(1990年)

表2 陕西省各地、 市经济实力测度的结构水平测度位序表

地区 数值(SL) 位序

西安市

0.71820

1

铜川市

0.71815

2

宝鸡市

0.66807

3

咸阳市

0.62644

4

渭南地区 0.60433

6

汉中地区 0.61715

5

安康地区 0.58504

10

商洛地区 0.58665

9

延安地区 0.60233

7

榆林地区 0.59522

8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地(市)的经济能力、产业结构、经济水平,是与陕西省各地市(区域)的经济实际状况相吻合的,是符合实际的。从模型运用之中还可以分析各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差距,对就业人群的整体优劣有个定量的估计;它还反映了区域经济中重要的制约、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的具体作用。使我们从整体上对区域经济既有定性认识又有定量认识,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标签:;  ;  

用系统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