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
唐立婷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随着网络以及通讯设备的广泛普及,中国大陆地区的网民数量逐年增多,中国一跃成为了网民最多的国家。网民数量之大以及中国大陆地区民众的内在性格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意见的传播迅速成长起来,由此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激进狂躁情绪的蔓延、网络道德的淡薄以及责任意识的缺乏,对这些问题应该进行有效的改进,并且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具体的措施表现为技术监控、相关部门引导、主流媒体的有效调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其运用机理是存在密切关系的。
关键词: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构建;运行机理
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当前工作的重心。因此对这一方面研究是当前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许多研究者也创造了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仔细去研读、分析,就会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呈现出“宏观叙述概括”的弊端,不过是对一些浅层次、肤浅问题的“再叙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于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现状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构建的主要途径进行探究,并且对运行机理也要进行深入的剖析。
沉箱内块石回填料采用伸缩臂挖掘机进行清挖,伸缩臂挖掘机停靠在码头外侧进行施工,清出的块石采用小型泥驳装载运走;沉箱段开挖作业面有限,拟先抓斗船清挖,再安排抽砂和块石清挖,作业面较宽时可采取错位同时施工。
一、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及运行机理
(一)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
1997 年,美国学者Thomas H.Davenport 与Laurence Prusak 合著《信息生态学: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提出了微观层次的信息生态系统概念,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指采取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对组织内部信息利用方式产生影响的各个复杂问题,并利用系统观来分析许多不同现象的相互作用的问题。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技术和价值所构成的系统,并认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占核心地位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人。
(二)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
其实所谓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网络舆情主体、网络舆情以及网络舆情环境在网络热点事件评判的过程中因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这一网络概念在当前社会中是非常惹人注目的,因为它不但对当前的网络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文化。
(三)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
其实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的建立,背后是有着一定的内在理论支撑的,这种支撑理论就是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一般来说,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机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开始、运行的循环以及运行的组织平衡。
1.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的开始
郑尚维介绍,培训内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卫生与健康政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医院文化、团队建设与干部作风等,而培训模式同样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完善创新。
其实从运行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更多呈现出开放、复杂的特征,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内部和系统之间往往是依靠信息交流来进行相互联系的,并且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其实是以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主要来源的。这种模式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社会民众在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评论和发声中,很多网民之间往往会出现激烈探讨、争论,甚至出现观点碰撞、交锋。这样往往就会使很多事件发酵之后,各种媒体的关注介入,促进舆情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运动呈现出了组织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呈现出了协调互补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从而最终使得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一般来说,一旦网络事件发生,网络舆论意见就会呈现出许多种群。在种群的内部会进行各种观点或意见互动,这样就使得杂乱无序的信息在网络中进行快速的传播。一旦网络中与事件相关的舆论信息达到一定阈值,那么网络事件就会以非常规、几何速度进行传播,并且在这种传过程中“意见领袖”的意见往往会引发事件性质的裂变,从而因为延伸出其他事件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公众事件。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虽然存在,但是整体上更多呈现出不健全的状态,并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激进狂躁情绪的蔓延、网络道德的淡薄、责任意识的缺乏。
从内在本质来看,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生成其实来源于不断的网络事件发生与舆论的发酵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维护就会积累形成网络舆情生态系统。
当今中国大陆民众由于受到上个世纪五十年到八十年代历届政治运动的影响,因此激进狂躁的情绪在民众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1]。并且这种思想特征在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日益蔓延,这种蔓延具体地表现为很多网民往往会极端的情绪和言论把一些本来是很普通的小事闹大,甚至能够演变成了一件社会都关注的事情。并且这种关注是由于引发一定的危险性产生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狂躁冀晋情绪的蔓延造成了很多悲剧。
3.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的组织平衡
运动学参数除了有着较好的重复性外,前后两次测试平均值差异最为显著的为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2.73°),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运动学参数重复性测试两次差异应<2°为佳[16], 但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提示两次测试间的差异在2°~5°属于可接受范围[17-18]。
泵站设计流量为24.31m3/s ,扬程为20.5m,配套电机功率为6 300kW。进水流道安装布置如图1所示。肘型进水流道的进口断面按进口流速控制,为了减小进口水头损失,进口流速需在0.5~1.0m/s范围内选取。设计平面图如图2所示。
二、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现状
2.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的循环
(一)激进狂躁情绪的蔓延
在“微时代”,要让“微媒体”在高校成为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坚强武器和牢固阵地,可通过组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并建立文化学习微信群,应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微媒体”的网络文化团工作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让学生轻松而自由的发表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分享自己对文化的学习心得,提出对文化学习的疑惑,便于教师及时解疑并做出正面的指导。组建文化学习微信群可有效提高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传播,从而丰富文化教育的资源。
(二)网络道德的淡薄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网络道德淡薄的问题,我们知道即便是在网络言论中也是应该要讲道德的。但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很多网民完全不讲道德,肆意对一些事件中的人物及这些人的家人进行无底线的人身攻击,目的在于发泄私愤。
(三)责任意识的缺乏
其实在很多人认为网络言论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因为网民的发言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说网民在网上发言完全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状态。其实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实际上网络言论不但是能够控制的,而且还能够通过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检测和不良语言的删除。这些工作完全是由互联网技术及设备完成的,不但时间快,而且效果相当的明显。
三、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构建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述对当前我国网路舆情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白其实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因此,应该构建一种完善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笔者认为构建的完善的网络舆情的主要途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技术监控、相关部门引导、主流媒体的有效调控。
(一)技术监控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网民责任意识的缺乏,完全不考虑自己言论发表之后的结果。很多人认为反正网上发表言论也没有实名制,所以爱怎么说就怎么,动不动就发起“人肉”,制造了悲剧以后嘴硬,死不认错。可以说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表现出了中国大陆地区民众的劣根性[2]。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只是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对政治敏感话题的控制而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其实应该把互联网的监控技术放在服务社会网络舆论环境上,对于那些低俗的、偏激的、一味政治上谄媚的言论进行有效的“过滤”,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保持健康[3]。
(二)相关部门引导
我们知道我国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是主管舆论的专门部门,宣传部门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强制性的引导,能够对网民言论进行有效的管制,防止网民发表一些极端、“泛政治化”的言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全召开后,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和部署,及时组织召开了党组党委(扩大)会议、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学习讨论会等会议,以各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学习领会陈雷部长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动员讲话精神,并就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作出相关部署。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宣传部门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制应该更多集中到道德和社会责任,而不应该集中到政治敏感话题上。其实中共党委部门对网络舆情引导只是一种对细节的防止和对大方向的,而并不是对民众思想的扼制[4]。
(三)主流媒体的有效调控
为什么在网络舆论环境中,会出现一些偏激的言论和一些“伪道德”的弥漫?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主流媒体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有一种误导。很多主流媒体完全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完全上升到了“爱国”、“民族”的层次。这样就导致了网络舆情完全陷入了道德虚伪的状态,很多网友利用道德制高点、利用网络舆情进行私愤的发泄。可以说,很多网络上的“爱国者”、道德上的伪君子基本上都是现实中的失败者,不过是在网络上寻找一种快感,而主流媒体要对这种异常的网络舆情生态产生负主要责任。
因此,主流媒体应该对网络舆情生态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调控更多表现在对网民的价值观念和网络言论道德的调控上。不能一味地局限于中共的政治意识形态引导上,更多还应该关注社会民众道德,让网民能够有一种冷静、理性的价值观念,在看待事物时能够秉持科学客观的观念。只有网名思维理性和冷静了,整个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才能够日益健全起来。
参考文献:
[1]侯雷.我国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动态性特征、问题及治理[J].行政与法,2018(10):8-14.
[2]何志平,卿志军,李明菲.网络“新意见群体”演替现象的生态学解读与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9):21-26.
[3]王晰巍,赵丹,李嘉兴,杨梦晴.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及仿真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J].情报学报,2016,35(10):1011-1021.
[4]喻国明.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复杂性原理[J].新闻与写作,2016(5):43-45.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2-0403-02
作者简介: 唐立婷(1996-),女,汉族,辽宁铁岭人,研究生在读,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标签:网络舆情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构建论文; 运行机理论文;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