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组法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n=45)。对照组菌株未实施任何处理,实验组菌株实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菌株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8.89%,对照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31.11%,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菌株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准确诊断、针对性治疗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感染性疾病诊断;菌株感染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为医学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临床可以的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检验,能够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查,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将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组法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分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组法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n=45)。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数量占比为25:20,年龄在32岁至6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53.04±3.1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数量占比为24:21,年龄在31岁至67岁之间,年龄均数为(53.11±3.03)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菌株未实施任何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基于自身临床经验为患者配药。实验组菌株实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主要应用的方式为试管稀释法、纸片法。试管稀释法主要是对细菌生长抑制的抗菌药物最高稀释点实施实验。纸片法则主要是基于抑菌圈的面积、是否存在抑圈对试验菌的抗菌药物敏感度、耐药性实施实验。将菌株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菌株的感染发生情况,具体包含轻度感染、中度感染及重度感染。明确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p值予以评价,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8.89%,对照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31.11%,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菌株感染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具体可以划分为微生物性质检验、微生物染色体检验以及微生物形态检验等[1]。临床检验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展开工作[2]。比如在实施细菌培养之前,需要实施涂片镜检查,在分离培养的方式下,保证药敏实验的敏感性及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药敏试验期间,涂片镜检的价值十分突出,主要是应用HE染色、革兰染色等方式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而得到阳性结果[3]。
比如在检查尿涂片的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存在复粒细胞,则可以判断为肾梗阻、慢性肾炎等疾病[4]。在排列、细胞形态及革兰反应性实验中,对单个存在、栅栏状、散在等实施对比性分析,且对各类球菌、杆菌及球杆菌等进行鉴定[5]。针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通过镜检的方式得到更多诊断依据,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3.2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3.2.1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肠道菌群感染中的应用
肠道菌群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感染诱发因素之一,因为肠道菌群的类型较多,且不同人群体内的差异较大,故而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分析,对细菌形态学实施检验,进而降低细菌检验失误问题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感染性疾病诊断期间,可以通过细菌微生物形态检验的方式进行判断,且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3.2.2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耐药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院内感染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类型,特别是手术治疗或者是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一些患者手术后病情比较严重,身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特别是针对于开腹手术患者,开胸治疗的患者或者是手术切口相对较大的患者。耐药菌自身便携带耐药基因,在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且需要实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相较于正常的菌体,耐药菌菌体更短、更粗,具有显著的外膜增厚表现,其层厚增加,造成抗生素内流到细胞屏障,影响治疗效果[6]。耐药菌的基因判断期间,需要深入分析细菌的性质与变化的过程,且应用适宜的药物进行干预,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为医学检验中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检验中需要将可疑的样本送入实验室,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式下,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奠定科学依据。
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8.89%,对照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31.11%,组间差值比较证实了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患者临床检验活动的开展能够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上述内容,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菌株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准确诊断、针对性治疗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凌珍,杨兰.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4):147-148.
[2]魏莲花,邹凤梅,刘刚,等.临床微生物形态学及特殊耐药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07):538-541.
[3]李伟.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1):8029-8030.
[4]谭海艳,郝雁,纪明.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80-281.
[5]李珍.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38.
[6]陈东科.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2,1(02):65-67.
论文作者:王玉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形态学论文; 微生物论文; 菌株论文; 感染性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疾病诊断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