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改革的探索与思考_工作分析论文

企业统计改革的探索与思考_工作分析论文

对企业统计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在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是政府宏观统计的基础,更是企业开发市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大都市特点的统计体系过程中,把企业统计工作的研究与民间统计的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便逐步形成以政府统计为主体的、全社会的城市统计体系,是必要的。本文着重对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机遇与困难并存

我国的企业统计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国家统计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要求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为国家制定计划提供了大量统计数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还没有根本变化,新的统计调查任务要求又不断增加。不少企业统计人员面对这一形势,审时度势,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国家法律规定的各项统计任务的同时,不断为企业统计工作的转轨变型积极进行探索,紧跟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有新进步。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统计工作至今还没有走出困境,主要表现在:

1.企业在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条件下,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参与市场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信息,但面对政府部门和主管机关的多层需求,企业统计工作忙于应付上报的统计报表任务。这种“报表型”的工作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

2.从企业统计工作的内涵看,主要根据国家现有统计制度所采集的数据过于庞杂,大多偏重于反映企业产品产量、资产规模、生产能力等,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少。有些指标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上企业内部核算工作薄弱,不仅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差而且反馈滞后。企业领导普遍反映,需要的数据没有,不需要的数据一大堆。

3.目前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一般只能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则严重不足。

4.企业统计队伍构成、素质、工作能力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反差。目前不少企业统计人员配置一般都是按照统计报表任务的要求进行的,缺乏中高级统计人才,加上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统计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二、企业统计改革的目标: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党中央已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将原来依靠粗放经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总扩张的方式转变为依靠集约经营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及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方式转变。作为企业科学管理基础的企业统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自身的转变,在思想观念、工作内涵、运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企业统计工作既为宏观决策服务,也要为企业微观决策服务;既要体现集中性,又要有分散性;以适应多层次、多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1.广开思路,调整、充实企业统计信息结构,努力开辟统计信息的流通渠道。从过去主要在企业内部流通的状况,扩充企业外部、地方、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信息和宏观环境信息;从过去只向上级报告的纵向流通,转变为与企业外部的横向流通。

2.扩展统计研究领域。努力把统计方法运用到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分析和企业管理、决策上,使统计信息与其他信息融合在一起,从更广阔的总体上研究探讨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信息的加工和综合开发能力,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描述统计向推断统计的方向发展。

总之,企业统计改革必须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要化大力气分析企业在改革中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力争以创新的工作成果和效率来体现统计的地位与作用。

三、企业统计改革的关键:观念的转变

1.对企业统计概念、职能的再认识。统计活动是有统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统计主体)、认识对象和提供统计资料者(统计客体)、运用研究资料者(统计宿体)三部分组成一个具有认识社会总体现象数量方面特定功能的统计活动系统。这种活动伴随着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说从厂长经理到所有管理、技术人员都在运用统计方法认识事物的运动动态和推断事物的发展轨迹。这种现象是经济活动分散化,导致信息分散化所产生统计调查多元化格局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说明企业统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多地得到大家的共识。现在问题是作为企业统计主体的统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它在企业统计活动中负有集中性的特殊使命。

对企业来说,企业统计组织所担负的统计工作有其特定的涵义,有一定的范围、方法和程序。它的工作研究对象是把企业作为总体,运用统计方法,收集、综合、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量关系的统计信息。它通过对大量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和综合分析,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规律,它与其他部门运用统计方法去认识事物和把握事物数量表现的目的任务不同,与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具体任务也截然不同。它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具有集中性、综合性的特征。要使企业统计组织真正成为高效、精简的综合统计组织。

2.一般来说,企业的原始记录和台帐工作,是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但严格地说,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应该建立在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上面。企业统计利用原始记录和企业行政记录数据,也就是对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基础资料的运用。企业的原始记录、台帐和行政记录虽然也有计算工作,但并不是统计工作,以研究企业总体数量方面为对象的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基础上的再加工,运用的是大数法则,不象会计核算那么精确。尽管企业统计研究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尽相同,统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指标设立和计算方法各成体系,但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推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都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统计和企业会计应该相互结合、交叉运用,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方法。当然,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上不规范和弄虚作假行为都会影响统计质量,加上统计数字上的水份,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实绩的如实反映和宏观决策上的判断,为此都要在确保数据质量上下功夫。

3.企业服务对象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统计工作,其服务对象要从过去的为国家政府和上级部门服务为主,转变为本企业服务为主的方向上来。企业的统计工作以企业的生存发展为前提,没有企业,何谈企业的统计工作;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渠道和流通。至于企业要求企业的统计工作承担哪些职责?做些什么?发挥什么作用?要由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员配置条件作出决定。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国情,企业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执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已呈现刚性状态,这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大特点。研究企业统计的工作任务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情况。但是,不能局限于这方面的任务,必须为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企业需要的统计信息。企业统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自己的“所为”,争取在企业的地位,实现“报表型”向“企业经营管理型”的转轨变型。

四、企业统计工作的定位:与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

现代企业,既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又是市场竞争主体。当前的外部环境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逐渐扩大,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压力使企业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对与企业发展相关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剧增,这就使企业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统计工作要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为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为主的定位,改变为立足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统计信息与其他各种信息融合一起;使统计信息的流通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好地结合,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加工能力,形成更高形态的综合统计信息,在实践中体现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主体作用。

当前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越来越被重视,并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挥作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大系统,统计信息是其中一个子系统,企业统计信息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结合起来。目前,不少企业设置的信息中心与统计工作组织机构是分离的两个部门,没有实现有机的结合。前者着重于硬件的配置规划,后者着重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信息的开发。在人员配置上,熟悉计算机的不一定熟悉统计工作;搞统计工作的又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在软件开发应用上没有形成两方面的优势互补和优化组合。这是影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程的障碍之一。今后企业统计工作要适应政府、上级部门和企业自身对统计信息的多层要求,不依靠企业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是难以奏效的。而且,这也是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

企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进行。企业统计工作立足企业,把统计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提上主要的议事日程。

1.努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各种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

2.加强统计信息的加工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谁能及时准确的拥有各类信息,谁就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谁就有希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获胜,相反就可能在竞争中败北。因此,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同时工作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了数据,并不等于就能成为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整理与分析以后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只有被使用才能真正成为资源。同时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收集、汇总、加工、分析、使用的全过程,才有可能使统计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发挥主体的作用。

3.充分发挥企业统计活动的组织协调作用。企业统计工作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涉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的方方面面,加上有关人员的习惯、经历、知识不同,就是同一项要求的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如何把数以万计的数据进行汇总归纳提炼使之成为有用信息,从表面看是个方法问题,实际上还包含着一种工作艺术,即处理各种相关关系和组织协调能力。

4.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与此相关的各种软件是现代化企业统计工作手段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管理最好的载体。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管理的最佳手段自然是计算机和与此相关的各种软件。实现一个功能齐全的统计应用软件来进行辅助信息管理,一般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企业自行投资开发,要么购买商品软件。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总公司或一个行业来组织来开发相对通用的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五、企业统计工作的目标:发挥统计信息建设的主体作用

1.加强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工作内容包括: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的设计,统计调查表式和统计调查方法的设计,统计管理程序和整理方法的设计,数据处理软件和分析软件的设计,各阶段工作进度的安排,各环节衔接的筹划,人力组织,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物资保障等等。特别在拟定统计标准上,目前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几个不同层面的标准。当然,下一层次的标准,可以对上一层次的标准进行重组、细化和延伸,但要保证能够与上一层次兼容和转换。既要坚持统计指标的集中统一原则,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面的特殊需要,因事制宜。

2.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加强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企业统计既需注重数字质量,还要注重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企业统计还要讲究效益。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努力提高统计产品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另一方面,企业统计要大力开发市场信息资源,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资本或资产的有效运作,为企业产品占领市场而提供所需要的商业情报,包括: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的地区分布率;不同地区购买者的购买心理变化趋势;替代产品的生产规模;同类产品与替代产品的价格比较及变动趋势;产品技术开发动态;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成本价格、管理水平;等等。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消化和预测能力。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其生产经营活动是微观经济的范畴。企业统计立足企业,要把握其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成果量化表现。但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知己知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企业统计要重视政府和主管部门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有关统计分析调查报告,这是了解宏观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

企业统计还要化大力气研究市场,加强同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这方面工作面广量大,要善于应用“社会头脑”(包括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中介管理机构的作用。从这定义上说,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势必能推动我国现行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培育,发挥民间统计的力量,有利于形成政府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的全社会统计的新格局,推进统计的深化改革。

企业统计信息产品应不断开发创新。企业统计产品的生产方式,要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所谓“刚性”,是指统计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计的原则,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必须重视标准化的工作,确保数据的共享。同时,还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殊需要,生产一批小批量、多品种的统计产品,如统计数据和统计报告等,这种产品与“刚性”产品对称,为“柔性”产品。

企业统计产品的包装,要打破搞资料汇编的单一形式,特别要在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上下功夫(例如区别:历史资料可以对比的口径,同一指标内含的变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事物、新指标、新口径)。

3.加强企业统计制度建设。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规则和规则考核、监督办法、检查制度及奖惩方法,且严格执行重奖重罚,以确保企业统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根据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高桥化工厂经验,一套完整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1 )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总则);(2)专项管理制度,包括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统计数字管理制度,统计分析管理制度,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经济统计数字及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统计人员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统计报表填报规定,统计年报工作顺序,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统计工作中资料档案管理规定,统计工作中计量管理规定,统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规定;(3)基本工作规范,包括统计保密职责规范, 统计人员职责规范,统计基础工作规范;(4 )专职统计岗位工作标准,包括综合、生产、质量、物耗、能源、劳资、销售、物资、技术、设备、环保等各部门、各车间的统计工作标准;(5 )统计工作程序示意图,包括统计信息传输程序图和统计报表传递联络图。

4.完善企业统计的组织管理体制,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依照《统计法》规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设置机构、配备统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业务核算范围内的统计登记和计算工作,可由有关专业人员担任。随着企业这部分工作逐步由电脑替代,原手工操作的工作势必不断减少。

企业统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队伍在文化结构、知识结构上要有层次地逐步调整,充实高文化的知识力量。专职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各种统计资料的能力和分析研究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要改变过去“封闭型”办统计的状态和“自成系统”的观点,努力办成“开放型”的统计,加强与各部门、各专业的协作配合,互相融合,优势互补,努力在统计应用开发上加大力度。在人员配置上,逐步形成统计调查、统计管理与协调、统计分析三方面紧密联合和优化组合。对稳定统计队伍和开展统计工作具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尤其对高级统计人员要有激励机制。

企业统计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速统计人才的培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迫切需要不但具有统计专业知识,而且还具备经济、市场营销、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统计人才培养的方向。企业必须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对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及法律知识培训,使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六、推动企业统计改革的动力:统计法制建设

1.依靠统计法制,推进统计改革。统计法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准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对统计法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企业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既要严格执行,也要认真总结当前执行《统计法》中的经验教训,为不断充实完善统计法规作出贡献。企业应按照《统计法》,建立健全本部门本系统的统计规章制度和加强统计管理的办法。

2.建立企业统计负责人制度。《统计法》和《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各企业根据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但是对统计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企业统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证明,能否顺应改革的步伐,发挥统计组织的职能与作用,开创企业统计工作的新局面,关键在于企业统计负责人的职责到位。从实践经验中归纳,企业统计负责人的具体职责,有以下10条可供参考:(1)负责企业的统计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企业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对外提供;(3)负责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一规划及组织实施;(4 )负责企业统计数字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检查评估;(5)向企业领导以及有关投资者、 债权人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和各种统计产品,并进入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层; (6)负责企业上下左右各方面关系的公关协调;(7 )负责企业统计队伍的业务技术与职业道德教育;(8 )负责企业统计学组的统计科研活动;(9)负责企业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的评比与奖励;(10 )大力培育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中介机构作用,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努力开拓市场信息资源。

3.加强统计的计划性。政府统计部门要以身作则维护统计法制的严肃性。严格按照《统计法》规定,依法制止滥发报表现象,加强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有序性和科学性。政府统计部门要重视与部门统计之间的协调,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尽量避免数出多门、重复劳动、数据混乱的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标签:;  ;  ;  ;  

企业统计改革的探索与思考_工作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