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诱惑与精神的执着:95个短篇小说导论_小说论文

城市的诱惑与精神的执着:95个短篇小说导论_小说论文

都市的诱惑与精神的持守——’95短篇小说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篇小说论文,精神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创作在1995年里都有新的发展。“长篇热”继续升温。长篇成为唯一参与市场炒作的小说门类。但不看数量只看质量的话,创作实绩实在令人沮丧。也难怪,都急于挣钱,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相对而言,短篇小说方面虽不及中篇小说有份量,倒还比长篇小说扎实。这与作者的成份有关。不少短、中篇作者还没有写长篇的资格,又在创业阶段,不敢马虎,所以是兢兢业业的。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年轻,有的还没超过社会上应聘的年龄(这个界限在转型期至关重要),有机会投入时代的漩涡(当然是经济方面),体验、观念都与中老年作者不同,所以能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来,甚至是“主旋律”的东西,因为写“主旋律”也要有点条件。

1995年短篇创作里提供的新东西很多,大部分集中在城市题材小说中,而城市题材创作比例的扩大和乡村题材创作的收缩也是这一年里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城市、特别是都市中已诞生一种当代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生活观念,它们对整个社会的震撼足以使整个社会都将目光集中过来,并形成各自的态度。短篇小说创作上大量主题也由此产生。从这一点上看,短篇小说的确是能够最迅速地反映现实变化的体裁之一。

新都市小说的兴起

城市题材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是新都市小说(广义)。新都市小说与其它城市题材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描写了大款、老板、商人、白领阶层以及城市青年的生活内容,他们是城市中生活方式或生活观念上变化最大的一部分人。富人的生活在以往小说中虽多有表现,但基本上是隔雾看花式的、侧面的、非重点的、批判性的描写,而在现在的一些都市小说中,富人是作为强者和人群中的一员刻划的。对他们的观察是切近的、分析是客观的,既有肯定也有批判,重视他们在普通人心目中的真实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识价值。一些都市小说的弱点则是在对这一部分生活内容的把握上还缺乏深刻的判断力。

钟道新的《指令非法》《环球企业家》(95.2)写京城地区“名人俱乐部”中一种内部“联谊会议”的内幕。会议由香港一软件销售商召开。高价招徕国内高级技术人员破译畅销软件密码,盗版以牟取暴利。“灵感公司”老板于叶雇用欧成威为他设计病毒造成市场恐慌,再发行解毒卡大赚一笔,遭到欧的抵制。作品揭示的不仅是高科技领域中的高级犯罪活动,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令人眼花缭乱、触目惊心的商业竞争场面。这些场面正是不少读者希望了解到的。

都市小说的作者许多已经下海或在公司任职,如康洪伟。他的《怀念一个人》(《小说界》95.3)详细描绘了一个叫做姜辰的老板从经商到发迹的全过程。先是为公家办企业,后辞职去匈牙利,经历过持枪索款的惊险场面、醉生梦死的逍遥情境,最后陷于精神困惑,皈依了宗教。一直处于旁观地位的“我”,虽然过着平静的日子,却是在“继续损耗着青春、生命和新鲜的感觉。”此篇将两类人、两类生活加以对比,概括了一种现实。

陈应松的《一个,一个,和另一个》(《芳草》95.9)写生意人内部的争斗。刘得华、姚方二人与史阳合伙做买卖,被史阳坑骗,钱未拿到手,老婆又被史阳玩弄。二人合谋除掉史阳,但不等动手先内讧起来,一个被杀,一个入狱。小说中生意人多为流氓,大流氓欺压小流氓,小流氓玩不过大流氓,道出了流氓风气盛行的本相。

都市小说中大量的是“都市言情”小说。这些作品的出现是由都市生活中爱情观念的急剧变化引起。是时代文明和风尚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给人提供广阔舞台的今日,许多人认为金钱已成为衡量人的能力和质量的重要参数,于是爱情观念也大不同前,促进了都市言情小说的繁衍。

邱华栋的《两人与城》(《小说林》95.5)意在确定“两人”与“城”的关系。檀和栋本是大学里相爱的一对儿,檀做记者后很快投入有名望的青年科学家的怀抱。栋受了刺激,发誓也要做个成功男人。他终于赚得大钱,享受到“什么样档次的男人得到什么样档次的女人”的乐趣,又准备与意大利女留学生移居国外。但这些并不能使檀和栋感到满足,两人又放弃所得到的重新寻找彼此失去的,但小说的结尾弱一些。

《爱情的素质》(《钟道新:《山西文学》95.10)中, 女音乐家陈葳亚为着实利目的彻底牺牲了古典式的爱情,她需要三万元赞助费制作音带挣钱,求告小叔时,小叔提出无耻的交换条件。后遇到插队时的情人顾航,顾慷慨解囊。她在顾家洗澡间里偷偷向外打电话时被顾在门外四通电话里听到。次晨顾开给她一张支票,两人再不来往。此篇中现代人的感情里已很难剔除实利的考虑。

《遭遇爱情》(徐坤:《山花》95.5期)中,爱情的遭遇则纯粹是一场游戏。岛村面对楚楚动人的谈判对手,心里充满戒意,但对方柔弱无助的样子又使他动了恻隐之心,以为一场爱情正在来临。他交给梅一份合同书后,梅忽然判若两人,付他三千元酬金翩然离去。故事的曲折之处还在结尾:岛村打电话通知她,合同并不完备,需要重来一遍。——商人哪怕在最忘情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商业的原则,一种通行的法则。

大款和白领阶层中时髦的爱情游戏在青年人中也很时兴,《放弃》(田柯:《北京文学》95.7)等作品对此有具体的描写。《放弃》通过大学生米、安、芸、杰等人的关系反映校园中新一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及时行乐的感情态度。“半月谈”、“每周一歌”、“午间半小时”等恋爱形式前所未闻。《我现在就飞》(朱文:《作家》95.10)中两个男女青年的关系也是奇特的,他们可以同睡一则互不干扰,亲密无间却并不相爱,正是经过滥情主义的放纵,精神上处于萎顿和麻木状态的青年人才会存在这种自然化的关系。

域外小说中,也有这类都市言情小说的翻版,只不过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移居到海外。如严歌苓的《少女小渔》(《四川文学》95.8)中,小渔被男友带到美国,为取得居住权与当地一穷困老人结为名义夫妻,离婚时老人已中风,使她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红罗裙》(《大家》95.2)中37岁的女主角带着儿子嫁给72岁的老板,又与老板的儿子发生了微妙的关系。

都市小说的兴起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这是由人们的现代意识和都市情绪的普遍高涨所决定的。

诱惑与选择

都市的诱惑也就是物质的诱惑。不论人们对富裕阶层怀有怎样的嫉妒和敌意,心向往之又是许多人共同的心态。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往往需要在两种生活道路间作出选择,及早结束动摇和矛盾的状态。反映这类主题的作品也开始多起来,并且更接近普通人的心理现实。

沈嘉禄的《大晴天》(《上海文学》95.2)中一批人物的地位并不普通,想法却是普通的。那些记者、作家到南方开笔会,一路游山玩水,谈情说爱,十分逍遥,直到在拜会一位农民企业家时露出了马脚。服装大享赠他们每人一件高级时装,任由自选,于是他们手忙脚乱、丑态百出,完全丧失了往日的精神地位。

彭见明的《晚唱》(《湖南文学》95.5)里介绍了一位抵抗投降的音乐家,此人对外界的变化漠不关心,甚至连职称也拒绝接受,只靠一点水米工资钻研艺术。不过这样的人变起来也很快,小说结束时他已经准备嫁给一位海外归来的阔老太太,为她拉琴。

谭文峰的《中夏的秋》写农村男人们的变化。秋的丈夫去南方挣大钱,三年里只回来一次,秋与夏有了恋情,而夏也抛弃她去了南方。作品清楚地表明,男人们的选择不仅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也在理智与感情之间。

另有两篇作品的故事背景是在部队,就尤其使人感到形势的复杂。《迷途》(何继春:《萌芽》95.1)的主人公方仲平面临转业时深感失落。他遇到被开除党、军籍的前副连长司马前时,才知道司马前早在地方上发了财,生了第五胎,挂有县人大副主任之职。方在他身上发现转业的好处,又在他的帮助下得到最值钱的银行的位置。意味深长的是,当部队通知方仲平仍可留任时,他还是选择了部队。《满斗》(王寿龙:《昆仑》95.3)中新兵满斗带着浓厚的商品交换意识加入到部队,把部队视为商场,透出了十分实利的目的。他表现好是为了得到提干转志愿兵的报酬,不能实现就拉关系在工程队谋得有油水的位置。这个人物的活动范围虽然很有限制,但代表的倾向却具有典型性。

持守精神的小说

与前两类小说相比,这一类小说较鲜明地体现了批判拜金主义、重视精神持守的态度。这类小说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已露出式微迹象,但仍然保持有一定数量。

刘心武的《巴厘燕窝》(《春风》95.1)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屈总”一类老板的鄙视。屈总吃的“工作餐”上有海南空运的整椰、 500元一客的巴厘燕窝,一顿饭耗费上万元,而师母患绝症时只掏出200 元资助。闫连科的《生死志小》(《北方文学》95.6)叙述一位老人为抢救一个孩子四处哀告的经过,他遇到的皆是冷漠的脸孔,医院不收到押金便见死不救。老人终因输血过多死去。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对道德沦丧现象的愤怒。王立纯的《查无实据》(《北方文学》95.8)通过民警老刘调查一桩案子揭露了社会上是非混淆、藏污纳垢的不良现象。情节中案犯已经自首,被侮辱的卖西瓜姑娘,殴打的医护人员却不肯承认有案情发生。老刘执意要弄个水落石出,从而触及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实。萧平的《瑜珈大师和他的徒弟》以大量篇幅铺写瑜珈大师光首跌足在森林里静坐调息、灵魂偕大神出游的情形,接着转向电视报道现场,点明背后交易原来是一场推销“地龙精”营养液的活动。这些作品坚持人文主义信念,显示了作者的立场。

又有一些作品直接表现知识分子的人格观念和持守精神,多运用象征手法。如迟子建的《旅人》(《天津文学》95.8)写一个韶华已逝的女人整日坐在房中,房外是一片海,她等待着海外的消息。男友是个向往自由、终年旅行的人,她的心灵也随之漫游世界。外界人不理解她,视她为精神病患者。残雪的《夹着公文包的人》(《湖南文学》95.4)中,“我”天天站在厨房里忙,窗外总有很多人夹着公文包往一座旧楼房里走。他们路过窗下时,还提到她的名字,开下流玩笑。有女友常到家里来劝她参加进人群里,她始终不为所动,眼看着窗外夹公文包的队伍日渐扩大。徐坤的《鸟粪》(《青年文学》95.4)写立在广场上的思想者塑像的孤寂,他走进人群中,立刻遭到世俗的人们的嘲弄、亵渎,没有一人愿与他交流,都用实利的眼光看待他,还有人企图阉割和赎卖他。他最终摆脱出来,返回基座,并相信“思想是永远不能从人类头脑中连根拔除的。”

其它作品

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作家表现出真诚的爱国主义热忱,抗战题材小说数量多,形成了一个文坛热点,似乎也说明作家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激情。

尤凤伟的《远去的二姑》(《文学世界》95.4)颇受好评。小说写一个本来不可能直接参加抗战的乡间女子锡江,因未婚夫当了汉奸县长发生命运转折。她听从救国军的意见将未婚夫引出城来伏法。自己也因与他有过一夜而远去人世,故事写得很地道。黄家刚的《父子》(《花溪》95.5)写一大户人家知礼义廉耻大义灭亲的经过,不仅表现民族气节,更追溯到民族文化内质,揭示了一个文明大国不可能被异族征服的内在原因。阿成的《赵一曼女士》重塑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形象,细腻地表现了赵一曼的凛然正气和文化修养。石钟山的《大炕》(《长江文艺》95.5)、杨吉玲的《牛县长》(《山西文学》95.6)、庄旭清的《奶奶的河》等,也是各有特色。这些小说塑造英雄人物,在近年创作中并不多见,抒发了作家们在现实中难于寄托的情绪。

发掘人生况味和哲理深度的作品中也有不少精致的篇什,如阿成的《老秋》(《山西文学》95.1),勾画了一副斑驳陆离的生命图景。贾大山的《小说三题》(《长城》95.1)颇具生活情趣,极具品位。裘山山的《卡萨布兰卡的夜晚》(《飞天》95.7期)结构巧妙,情调幽远。张旻的《你和我跳过一次舞》(《作家》95.2)表现除现实与梦幻外的“第三种状态”,别具一格。铁凝的《世界》(《当代人》95.4)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建立起精神联系,自然浑成。赵和平的《滚动的纸球》借用悬念传达真正重要的意蕴,手法独特。常柏祥的《狼烟》(《小说林》95.1)、余华的《阑尾》(《作品》95.1)、万国维的《神书》(《雨花》95.3)、李贯通的《鱼》(《春风》95.5)、杨混的《江羚》(《人民文学》95.5)、韩少功的《余烬》(《上海文学》95.1)、张洁的《楔子》(《北京文学》95.1)、王蒙的《寻湖》(《北京文学》95.1)、石舟的《弃子》(《山西文学》95.4)、阿莱的《雨水与阳光的蓝湖》(《天津文学》95.1)、述平的《上天自有安排》(《作家》95.5)等,也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1995年里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收获,展示了小说仍然具有活力,更预示着小说创作仍然具有的广阔前景。

标签:;  ;  ;  ;  ;  ;  

城市的诱惑与精神的执着:95个短篇小说导论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