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写作讲评与指导课堂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读书笔记论文,课堂实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PPT)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对作文案例的讨论、讲评,进一步理解“读书”与“读书笔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作文案例的讨论、讲评,梳理并归纳“读书笔记”的种类、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3.通过对作文案例的讨论、讲评,重点掌握“心得”类“读书笔记”的写作要点、方法和技巧。
师:(PPT)
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从某种角度上讲,会做读书笔记,就是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是找到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师:最近每个同学都给我写了一封信,其中一位同学提出阅读课要提高效率。我这节课也是针对这位同学给我提出的建议而做的安排。
师: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也是这样,同学们如果都能写出有质量的读书笔记,那语文学习就如虎添翼了。从课文的宏观、微观、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去探究,你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师:(PPT)
今天课堂上主要讨论的习作:
1.2011年高二(下)期中考试作文例选(如何写即席型的考试读书笔记)。
2.《我读“红楼”与“三国”》选登(如何写专题型的日常读书笔记)。
3.老师的读书笔记选登(一个例子)。
2011年高二(下)期中考试作文例选:
《洪武大帝朱元璋》(祝嘉东)
《不完美的完美》(茆丹)
《她的卑微与高贵》(沈思源)
附录:灵魂的拷问——读《罪与罚》[高二(3)班梁冰玉]
师:请同学们看讲义上的这四篇文章,今天我们主要探讨这三篇文章。
师:(PPT)
期中考试写作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为高中生,相信你已经读过一些文学名著,也肯定有一些文学人物或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会替他们担忧,为他们掬泪或称庆,在文学人物或故事中照见了你自己,因对人物的好恶褒贬不一而会与他人争论;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如此“折腾”着你,使你如醉如痴,不能自已,也常常令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师:通观同学们的作文,我看到大家都抓住了题目的要求,选择了文学作品,写了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并且能够照见自己,拓宽思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讲义上的三篇文章在选材上有共同点,都写了人物,都评价了记忆中、积累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师:我们看这三篇文章分别评价了哪几位人物?
生(齐声回答):《洪武大帝朱元璋》——朱元璋;《不完美的完美》——福尔摩斯;《她的卑微与高贵》——简·爱。
师:他们为什么在考试那个瞬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写人物,而不是情节或结构?我们请作者自己来说说。
生(祝):我期中考试那段时间正好在读这本书。
师:这本书中的内容很多,你为什么不写其他而单写人物?
生(祝):因为书中写到的朱元璋和我以前认识中的反差较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也就是说,你对人物的印象评价来源于平常的积累。
师:茆丹,你为什么选择写福尔摩斯这一人物而非小说的内容?
生(茆):因为平时看过书,对于这一人物比较了解,对于我来说,他比较好写。考场上时间比较紧,我会挑好写的下笔,并且我可以通过提一些小说中的细节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所以我选择写人物而非内容。
师:那你是根据平时看的书还是影视作品来写人物的?
生:基本是根据平时看的书来写。
师:沈思源,你来说说。
生(沈):小说的情节和环境都是为写人物服务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师:沈思源说得非常好。小说的情节、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因此抓住要害,写了人物。
师:具体来看这三篇作文是怎样评价人物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开篇就说“还原给我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原来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但他的写作目的不止于此,点明写这篇文章本意的议论性话语是哪些话?
生:朱元璋,从你开始,历史会使我成长!
师:祝嘉东同学是怎么进一步阐明这句话的?
师(PPT):
都说读史可以明心智,作者也力图在书中给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各种善恶美丑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背后的历史故事,都能给我们启发。
师:我讲朱元璋的故事就是希望我们多读史,因为读史可以明心智,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人物福尔摩斯,作者是怎样来写他的?读书笔记是怎么来评价他的?
生:文章中对福尔摩斯特点的概括都是独立成段的。“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英雄不一定是粗犷的。”“英雄不一定是孤僻的。”“英雄一定是淡泊名利的。”最后一段总结:“这就是福尔摩斯,一个不是英雄的英雄,不完美的完美。”
师:周天音回答得非常好,和我想的完全一样。
师(PPT):
评价福尔摩斯:
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
英雄不一定是粗犷的;
英雄不一定是孤僻的;
英雄一定是淡泊名利的。
议论:这就是福尔摩斯,一个不是英雄的英雄,不完美的完美。”
师:这是一句很有思辨色彩、很有哲理性的话,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绝对和片面的眼光去看待。有了这样辩证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未来的事业、生活中会走得很顺利。
师:《她的卑微与高贵》,作者是怎样写简·爱的?
生:沈思源将《简·爱》里的简和《飘》里的斯嘉丽作对比,以出身高贵的斯嘉丽来衬托出身卑微但灵魂高贵的简。
师:回答得相当好,和我想的又一样。
师(PPT):
《洪武大帝朱元璋》《不完美的完美》,直接写,就此人写此人,而《她的卑微与高贵》则是对比来写,与《飘》里的斯嘉丽作比较。《灵魂的拷问》也是这样。
师(PPT):
总结:
即席型考试型读书笔记的写作特点——
选材:最有印象的人(或物、事);引用资料的模糊性,要依靠平时的阅读积累。
写作方法:结构相对单一,叙述单一,评价直接。
三篇案例的论证方式:
边举例边议论,层层推进——《洪武大帝朱元璋》。
衬托对比,迂回推进——《不完美的完美》。
并列式,分层推进——《她的卑微与高贵》。
师: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一类读书笔记:即席型考试型读书笔记的写法。接下来我们来讲专题型读书笔记的写法。
我从《我读“红楼”与“三国”》中选了两篇,一篇《红楼》,一篇《三国》。其实大家的文章都写得很好,翻看目录,大家写到了“红楼”与“三国”中的众多人物。这是我们一学期课前演讲的积累,出了这本小册子,平时小花一朵朵,今日汇成花海一大片。我非常欣慰。易中天、于丹、刘心武的“百家讲坛”,其实就是读书笔记的交流。我觉得同学们,随便哪一个,也都可以做一个“红楼”或“三国”方面的讲座。
师:我们还是请作者自己来谈一谈。周天音,说说你写这篇文章(《我看〈红楼梦〉之梦终》)时的想法?你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生(周):因为使《红楼梦》完整的是高鹗。读完续本后我发现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的一些情节细节上有吻合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就举了几例具体表述一下。
师:周天音的《我看〈红楼梦〉之梦终》,表达了两个观点:(1)我认为“宝钗嫁与宝玉”和“香菱扶正”这两处是与曹雪芹先生的构思不符的,宝玉应当是与湘云结合的。(2)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也有合适之处:①黛玉该死;②宝玉应当出家。同学们,我个人更喜欢这篇,有考据的味道,令我信服。
师:从文本中考证,再推理,得出与胡适不一样的观点,敢与大师较劲,让我很钦佩。而且不是泛泛而谈,有理有据,是做学问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看〈三国演义〉之赵云》是怎么写的?请作者自己谈谈。
生(庄):我做这个题目是因为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心中的赵云。很多人都只看到他武艺超群的一面,殊不知他体恤民情,成熟稳重,可称为一个完人。
师:现在人们对赵云的评价都是根据影视作品或野史而来的,作者认为这些评价不准确,要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些话。
师(PPT):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物是按照完人来塑造的。文的是诸葛亮,武的是赵云。
有的人说其实赵云并不完美啊,他曾经打过一场败仗。非也非也。赵云打的那场败仗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这场“败仗”,其实对赵云的英雄形象一点也没有损害,反而更加能够看出赵云的成熟稳重,敢于承认错误,不失为一个领军人物。
师:我看到这段话,觉得庄雨希不仅学会了如何评价人物,还学会了如何看待荣辱,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有的时候你遭遇了挫折,但并不影响你的人生,你的整体发展。要以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态度。
师:我们来归纳一下专题型日常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它和考试型读书笔记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期中考试的几篇优秀作文是考场作文,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更多是从人物入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几篇演讲其实是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因此内容更为丰富,写作角度也更多。作者摘取了大量原文作为依托,故显得有理有据,学术性也更强。
师:李一纯回答得非常好。专题型日常读书笔记,可以从容写作,旁征博引,有更多的时间创建自己的观点。写这一类读书笔记,希望大家一定注意要有自己的观点。专家,就是读书多、积累多。所有的专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观点的。很多人的创见都是在读书笔记里提出的。比如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就是他的读书笔记。所以,同学们要重视阅读,上好阅读课。
师(PPT):
归纳“读书笔记”的写作: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
古人留给我们的读书治学经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我们今天的“习作例子”,就是“心得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师:下面把我作为靶子,请同学们看我的文章,《关于尊严——读梁实秋〈雅舍小品·同学〉》。请同学们把我的文章和同学们的五篇文章作个比较,说说我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的?用了哪些例子?
生:在第五段中举了孔子弟子子路的例子,身着旧衣站在豪华场所却丝毫不自卑,有修养、气度和尊严。然后举了两个同类型的事例:渔夫接济伍子胥一碗饭,因不想泄露他的行踪而自杀;田光因太子丹的一句话而拔剑自刎,用来表达对这种近乎迂腐与褊狭的尊严的不赞同。最后举了郦食其要求刘邦向他道歉的例子,来表现郦食其的非凡气度,从而紧扣了“关于尊严”这个话题。
师:很具体,只是回答问题的语言可以更概括些。还有两个例子:我自己也写过一篇《同学》的文章,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生1:迂回推进的方式,用很多例子作正反对比。
生2:我觉得您的文章既运用了边举例边议论的方法,又运用了层层推进的对比式论证方法,综合论证了什么是尊严。
师:我自己的写作体会:打破时空,旁征博引,多方面“聚焦”——尊严。
师(PPT):
读梁老的《同学》,我倏然想起曾读过的一段文字。
我也写过一文《同学》。
孔子描画出的子路。
古有渔父者,路遇奔逃往吴的伍子胥。
介绍荆轲给太子丹的田光。
高阳酒徒郦食其。
孟子说“说大人,则藐之”。
师:我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这句话:“我们都希望有尊严地活着,也希望老同学二十年后再聚时,能气宇轩昂,能有一派运筹帷幄之态,却不知尊严原来还是要用学识作底气的。”
师:不管有没有成就,我们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师(PPT):
总结:
心得式读书笔记就是一种议论文。
议论文就要讲究“论点”和论证方式。
考试作文没有时间供同学们考证,但议论文写作,万变不离其宗,书评一样是提出观点,并论证观点,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站不住脚。
师:同学们,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话。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
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记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能培养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自己的探索欲。
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今天我整日带着便携式电脑,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同学们,让我们多写心得读书笔记吧。
师(PPT):
写心得读书笔记,需要智慧与思想,与你拥有多少学识似乎无关,只是表达你对事物的独到看法。观点要不落窠臼,要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
师:课后,请选一篇没有学过的课文,写一篇读书笔记。坚持几年你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甚至是一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
师(PPT):
“读书笔记”阅读参考书目:
有些是今天需要看的,有些是今天需要知道的,有些是明天一定必须看的。
刘勰著《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施耐庵著《水浒传》(全二册),金圣叹评。(齐鲁书社,1991年版)金圣叹编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正中书局,1977年版)罗贯中著《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全三册),毛宗岗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著,脂砚斋评。(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钱钟书著《谈艺录》《管锥编》。
师:今天既是怎样写议论文的指导,也是怎样上好阅读课的指导。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