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BIM技术被广泛于建筑数字描述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将建筑信息内容完整的存储在电子模型中,以便于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BIM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和优化,可在不同专业及部门中实现数据共享的功能。将其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使得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都能共享数字设计信息,通过相同的可视化、参数化数字模型,模拟和分析建筑环境、空间、功能及结构。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BIM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特点、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BIM;建筑设计;应用
一、BIM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特点
1.1可视化、信息化
近年来,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信息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信息化的状态下进行。
1.2协调性
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必须制定出解决方案,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
计布置之协调等。
二、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 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这项技术被称为革命性的技术,是由美国 Georgia Tech College 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博士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提出的一个概念: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不同专业的所有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把一个工程项目所有信息包括设计过程,施工过程,运营管理过程的信息全部整合到一个建筑模型。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复杂曲面被认为是最能激发设计师想象力的 一种“高技术”和“后现代”的设计手法。建筑设计里这些复杂的多维“数的关系”,在早期传统的设计表达采用的是2D技术,通常通过图纸的平面形式表现出来,复杂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无法很好的解释表达。二维的表现让各部分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造成设计各部分之间的脱节和独立,更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长久的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IM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采用的是3D技术,数字参数化表现能够对建筑设计进行相互联系和传递,形成多维视角观察计算,避免建筑设计各专业在各种空间碰撞问题,实现信息的协同和共享,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了图纸完成后对建筑施工时的影响和返工。
2.2建筑结构性能分析的应用
建筑结构设计并不是对建筑各个部分简单的排列,还需要使各个部分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彼此支撑的整体,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牢固性等达到相应标准,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分析。在BIM技术中,可以设计相应的性能分析软件,将BIM模型的相关数据导入软件之中,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2.3钢结构的建模应用
在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大跨度、大空间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钢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加广泛。钢结构的链接和加强件布置十分繁多,给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带来了难度。利用BIM技术,通过对钢结构梁高度的计算,对所有连接件进行专门的设计,并对连接件进行参数化处理,通过BIM技术的参数共享功能,即可完成对钢结构中螺栓等连接件数量和间距的控制,在需要构建新连接件时,设计人员只需要调整相应的参数即可;对于加强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绘制出相应的大样图,在钢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只需要参考相应的设计位置,就可以确定加强件的施工部位,避免了钢结构中薄弱环节的存在。
2.4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在项目规划阶段,必须把握和控制业主以及产品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也是一个建筑工程进行工程规划的内容之一。BIM技术应用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BIM技术可以对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解析,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的正确性。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会花费较大的资金,但是BIM技术却可以有效促进可行性分析的效率和降低可行性分析的成本,这样就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工期进行缩短。实际上,规划一项建筑工程要根据BIM技术的主要技术,对产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及可行性定位分析,必须将建筑工程和环境结合在一起。目前来说新城当中的体育场设计为巨形环带围绕,这项工程的实施必须要利用BIM技术才能够得以实现,体现BIM技术在建筑项目当中规划阶段的重要作用。
2.5建筑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规划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在选定建筑地点后对当地的空间进行地形分析,尤其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建筑基地上地形分析必不可少。通过BIM技术对建筑基地进行空间分析,例如具体的坡高、斜率、以及坡向等分析,对于建在地形复杂地区的建筑物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为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开阔思路。在坡度分析上可以利用GIS建模,对其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模拟,设计人员能够根据需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并生成一系列基础数据,供后期设计参考。地形探索完毕后即可进行建筑物的空间规划。对建筑物的空间规划可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分析技能,将建筑通过3D技术立体呈现出来,并进行室内的视野分析、规划可视度分析、道路可视分析等。在进行各项分析前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利用BIM技术进行调试,结合各因素综合参考,得出最佳的空间规划模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渐的扩大,建筑结构设计也非常的复杂,使得BIM技术的作用更加的明显,设计企业对于BIM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BIM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建筑设计方案的内容,同时保证了整体设计的准确性,及时需要作出更改,其也会将与之关联的图形作出一定的修改,大大的提升了建筑设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靖.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02)
[2]胡关彬.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7)
[3]罗淑平.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03)
论文作者:吉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模型论文; 钢结构论文; 空间规划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