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_高考论文

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_高考论文

试论《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试论论文,普通高中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秋,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首批作为实验省份正式开始新课程实验工作;2005年秋,全国将近百分之三十的省区高一新生进入《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历史学习。从2006年到2007年,全国高一新生全部要陆续进入新课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全面而快速地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会对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及研究思路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更能推动高考命题理论、考试评鉴的深化改革。毋庸置疑,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在即将推行的新课程体系下,如何降低风险,使高中历史教学协调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呢?我觉得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进行探讨。我们相信探讨的结果必定会推进高考命题改革,以使其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一、高考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历史教学影响最大,有什么样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试题。高考试题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历史教学的倾向。如果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与新课程改革形同陌路,就会直接影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相反,高考命题若能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那么,课程改革的阻力将大大减少。因此,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应是一对联系密切的统一体。

新的课程改革形式下,高考命题要配合新课程改革,这种配合并非是全新下的空白,就目前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来看,一些高考命题的特点与《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方式,设计了25个专题,组成必修课的内容,新课程标准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专题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来设计。如,必修课程“历史(Ⅰ)”设有九个小专题,分别是:“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定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①(pp.16—29) 新课程标准高中选修课程的设计含有6大选修课专题,即:“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pp.16—29) 回首近年来的高考,部分试题以专题方式命题的经验与特点,适应了课程内容采取专题形式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命题经验与新课程内容的联系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彻底否定,而是要求高考命题专家,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既要继承过去与新课程关联紧密的成功经验,又要不断发掘、创新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应对高考命题有明确的导向性,使高考的指挥棒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事实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未来高考命题已经做了积极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①(pp.30—32) 这段《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的评价建议,实际就是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命题设计有突破性举措。

毫不夸张地说,新的课程改革离不开高考命题的配合:高考命题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既非难事,又实属不易;新的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要积极探索新模式,而又紧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命题的几点建议

1.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命题,要注意历史记忆的思维价值,考查记忆质量。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同样需要考查对史实的记忆情况,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没有了对史实的记忆,就没有了基本的历史思维。新的形势下,高考历史记忆的考查应当放在对基本的、重大的史实的思维价值上,不应该为了增加难度而去考查那些细小的、在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不占重要地位的史实。《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知识与能力”部分也强调:“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①(p.4) 重要史实的基本脉络蕴含了史实中值得考查的思维价值,史实的思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史实间的互相联系、史实的关键性特征和史实的应用迁移性特征。高考的命题要充分体现对史实思维价值的记忆考查,要考查记忆的质量,不要专重末枝小叶。聂幼犁先生在《中学历史教育论》也深刻地指出:“我们在设计考查记忆目标的试题时,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教材的表述结构和语言形式,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联系’上。”②(p.365) 聂幼犁先生分析的“联系”,论证了考查史实记忆质量及思维价值的重要性。

2.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命题,要注重历史情感性个人价值观,考查情感效果。

历史情感性个人价值观是新课程基本的育人目标之一,《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之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①(P.5)。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价值观取向,高考命题一定要注重历史情感性个人价值观的考查。也就是说,如何用过去的事实在考生的各种有个人价值观教育意义的反应中考查情感效果,是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命题改革必须探索的课题。高考命题考查中怎样能蕴含历史教育的个人价值观呢?蕴含历史情感性个人价值观的高考试题,应有思想教育功能,其史实的考查要多少有这样的基本特征:“①史实更多地蕴含、反映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内容,考生对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要有积极的个人价值观回应;②对于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有关史实,学生能用相应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③学生能正确对待历史教训,并具有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评价史实的能力;④学生能运用丰富原始材料强化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感情。”

3.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命题,要体现社会责任感,考查健全人格。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感培养在《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中,不仅多次提到,而且成为贯穿新课标的一条思想主线。例如,新课标的必修课程“历史(1)”提出:“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④(p.9) 必修课程“历史(Ⅱ)”也指出:“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④(p.12) 又如,新课标的选修课程“历史(二)”说:“通过学习,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①(p.21) 再如,选修课程“历史(四)”说:“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①(p.25) 等等。其他的例述不再繁举。

纵观《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的历史(1)、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和选修课的6大选修课专题,每一个模块的目标要求中都提到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树立。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在注重历史思想教育功能,考查情感效果的同时,尤其还不能忘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

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该如何体现呢?我认为试题应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特征:“①将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查;②试题能积极促使考生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回顾中国国情、世界各国的国情,尊重历史的个性,倡导社会的多样性发展;③试题考查能体现传统史实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例,发扬历史教育的借鉴功能和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勇担责任;④试题能将考生的思想进步与社会的进步相联系,并作出客观评价,使社会的发展、进步观点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中得以融合、升华。”对此,赵亚夫先生也论述说:“在历史教育中,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不能是对立的关系。‘以人为本’的‘人’,既指个人,也指群体。过分强调个性独立,而弱化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过分强调群体意志,而贬损个人价值的存在,其危害我们是一清二楚。而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意义就在认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谋求社会公正的价值。”③(p.9) 这里,赵亚夫先生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高考命题中,有机统一性的社会责任感的考查不能忽视,这是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体现。

4.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命题,要增加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的比重,考查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之基本理念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①(p.2) 既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之基本理念中有明确的“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多样化、开放式的环境”“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系”等基本构想。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完全可以适应这一要求,在试题中增加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的比重,为考生构建答题空间和显示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新材料、新情景试题能充分考查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合评价学生学科素质的考试目的依托新材料、新情景完全能达到。

三、新课程改革下高考主观题命题的几种试题模式设想

模式一:品味历史漫画、图片

漫画、图片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好的漫画、图片作品可以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生机盎然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趣味性和形象性中,感悟真知,思考哲理,弘扬正气。“品味历史漫画、图片”不失为高考命题设计的理想试题,这类试题能较好体现《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教学活动建议”的精神。例如,《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1)”的“教学活动建议”中:“(3)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1](p.9) 必修课程“历史(Ⅲ)”的教学活动建议说:“(6)收集材料,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①(p.61) 等等。此类众多的“教学活动建议”所含的开拓性精神,通过“品味历史漫画、图片”的试题设计,就充分构筑了开放空间。读了下面“品味历史漫画、图片”试题的评价细目表,可以看到此类题型思维空间的广阔性和生动性。

“历史”漫画、图片题评价细目表

学生品味漫 点出漫画、图片主题(2分) 点名主题(2分);主题较明确(1分);文不

画、图片历对题(0分) 测评:分

史的活动体 说明漫画、图片反映的历史

背景层次清晰、准确(2分);背景明了(1

验细则(6 背景(2分)分);偏离主题(0分)测评:分

分)

找出漫画、图片作者的意图

意图准确(2分);意图尚可(1);扭曲人意

(情感)(2分)

(0分)

测评:分

学生评价漫 评价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和认 评价客观、准确(2分);评价基本符合史实

画、图片的 识(2分) (1分);评价不符合历史主义(0分)测评:分

历史活动体 评出漫画、图片给人的启迪 找出发人深省之处(2分);偏失内涵(0分) 测评:分

验(4分) (2分)

(注:评价表取值十分制)

模式二:情景式试题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说:“……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①(p.5) 那么,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该如何在高考命题中构思出来呢?高考的一些试题施行情景式命题,将呆板严肃的历史试题变得亲近灵活,便可解决这个难题。情景式命题主要是让考生以历史事件当事者,或当时情景,去感受历史。例如:命题者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为场景,请考生为孙中山设计一段情景讲话;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华为场景,请考生为中共中央起草一封关于时局的公开信;以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前,与将领们的对话为场景,请考生设计情景对白,或编短剧;以中共七大的闭幕为场景,给毛泽东起草闭幕词,等等。关于情景式命题的尝试,近年来,也有许多老师提出过相关的命题理论。情景式命题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有亲身之感受。该类试题的评价也不难量化。

附:情景式试题评价细目表

学生模拟历 抓住历史事件的背景(2分) 语言反映背景准确、深刻(2分);基本准确

(1分);脱离历史背景(0分) 测评: 分

史情景活动 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细节 语言反映细节生动、传神(2分);细节基本

体验(6分)(2分)

符合史实(1分);背离史实(0分) 测评: 分

反映历史事物的情感(2分) 感情真挚、符合历史情景(2分);感情有失

主题(0分) 测评: 分

学生模拟历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2分)

爱国真挚(2分);没有使命感体现(0分)

史情景活动测评: 分

的价值观(4社会责任感(2分) 反映真、善、美,坚定求真,有积极进取态

分) 度(2分);缺乏求真态度(0分)

测评: 分

(注:评价表取值十分制)

模式三:绘图制表题

要求学生动手创造性地整理历史知识和历史资料,是《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能力目标之一。例如,《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1)”的教学活动建议:“(4)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①(p.9) 必修课程“历史(Ⅱ)”的教学活动建议也提出:“(1)列表勾勒我国仅仅发展的曲折历程;(7)绘制地理大发现的航海示意图,……。”①(pp.12—13) 等等。新课程标准的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主旨是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学生绘图制表能力为基础的创新题。只要命题者提供必要素材、重视思维、浓缩研究过程、注重答案的开放性等,在高考命题中就不难设计这类试题。本文试例两种典型的绘图制表题,以期抛砖引玉;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某阶段或某专题的历史基础知识,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现历史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图示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只要能全面、生动揭示历史事物间的联系即可。另一种,是设计调查表,例如,命题者要进行一次调查采访,请考生为调查采访者设计一份可行的调查表。以抗日战争为例,考题设计:学习完抗日战争后,你要进行一次有关中日关系的实践调查,根据要调查的主题,请你设计一份调查图表。(注意:调查对象要分层次;调查图表的内容要把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中日关系调查表

问题汇集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典型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老年) (中年) (青少年)

1.您知道日本侵华的有关事件吗?请举1.姓名____2.年龄_____

一、二事例。 3.工作____4.习惯____

2.您对日本侵华有什么感受?日本侵 1.姓名____2.年龄____

华留给您最深的印象是?3.工作____4.习惯____

3.您知道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1.姓名____2.年龄____

华事实的事情吗?您对此有何看法? 3.工作____4.习惯____

4.您知道近些年来日本对中国台独势力1.姓名____2.年龄____

的态度吗?您如何评价?3.工作____4.习惯____

5.您对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是否满1.姓名____2.年龄____

意?请说明理由。 3.工作____4.习惯____

6.您希望中日两国建立怎样的国际关系? 1.姓名____2.年龄____

3.工作____4.习惯____

附:绘制图表法揭示历史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评价细目表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分) 据要求抓住完整的历史规律、主干知识(2分); 测评:分

知识主干不全(1分);偏离主干知识(0分)

学生动手

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3分) 全面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3分);部分揭示联

活动体验 系(2分);没有揭示联系(0分)

测评:分

细则评价

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准确地用一定方式表达历史规律(3分);部

(10分)

(3分)分表达出规律(2分) 测评:分

学生动手活动体验审美情趣

图示美观、简洁,主题鲜明(2分);严重缺乏上

(2分)述特征(1分)测评:分

注:学生在某一方面表达突出的,可酌情给分。

(注:评价表取值十分制)

模式四:开放性材料论述题

开放性材料论述试题主要指考生依据命题者提供的素材,结合题目要求,联系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形成某种认识,并论证自己认知的合理性。开放性材料论述试题给考生以广大的思维空间,并引导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此类试题还注重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要求考生综合利用学科知识、课外知识、社会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中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1](p.4) 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中的明确要求说明:我们可以在高考命题设计中,大胆地尝试开放性材料论述试题。读了开放性材料论述试题的评价细目表,我们可知此题型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的力度。

附:开放性材料论述题的评价细目表

效果

优秀一般较差

评分:10—8 评价:7—4评分:3—0

概括能力

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提 论点无法准确提出材

出科学的、统帅全局的 论点部分揭示材料的主旨料的主旨,无法用材

“论点”料信息支撑这个论点

分析能力

能有效联系相关基础知识, 只能利用某一单方面内容进 联系的内容支离破碎、

并准确发掘材料信息

行答题文不对题

知识迁移能力

转换问题情景,牵引有关

将问题转换、分解的思维缺 没有获取有效的解答

知识,准确解决新情景下

乏途径和切入点

的问题

(注:评价表取值十分制)

四、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命题试卷结构的调整尝试

1.试卷整体的题量来看,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题量要逐步调整变化到一个优化值,这个“优化值”能保持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和能力“扩展面”。一般来说,试卷题量以达到当今历史单科高考题量的1.3倍较好;因为,这“数值”可以发挥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的考查空间,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提供平台,这种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查空间,必将使广大中学师生积极投入历史学习,能够有积极的备考心态。

2.试卷整体难度要相对地调整变化,改变由于记忆水平的过分要求所造成的困难,相对降低客观试题的难度和减少客观试题的数量,使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应对主观试题的能力考查。客观试题难度的降低,要充分考虑试卷主观型能力试题的变化,以确保对高层次学生的鉴别能力,同时以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总体难度的调整,要使试卷有一个较理想的难度坡度。据难度的变化,试卷总体试题的排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使整个试题的难度呈曲线阶梯形上升趋势,这种排列过程中,还要略有锯齿形波动,以保持题型的最佳过渡和衔接。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③ 赵亚夫.迎接新世纪,公民教育: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5).

标签:;  ;  ;  ;  ;  ;  ;  

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