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专业建设亟待调整与发展。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研究了在现有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模式,提出最小化投入与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专业基础,实现课程体系规划和教学支撑要素配备等。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拓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岗位的增加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我校交通运输专业部分学生对新的就业方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渴望,希望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方向的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工作选择中有一定的竞争实力。目前,学生通过选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课程,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
1研究方法
立足于现有的教学体系条件,运用经验总结法、比较法、预测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了轨道交通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支撑手段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获得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并预测未来科技进步和城市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借鉴其他高校的成熟经验,研究我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系统分析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形成适应需求的教学体系。
2专业课程面临的困境
2.1院校间缺乏必要的专业交流沟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办的,专业师资条件不足,很多学校甚至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在代上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的授课一直都是针对于该城市的城轨企业需求埋头单干,依靠现有的资源辅以互联网的一些专业知识补充,闭门造车,自学成才,甚至现学现卖。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教师缺少了同行间的交流沟通,而且国家也缺少对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专门培训,导致教师在城轨运营管理这类相对新颖并且更新迅速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难以得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结果就是课程教学方式上严重滞后,学生得不到适应职业岗位的有效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难以达到现在我们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2教学难以标准化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地方特色强,各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营设备,相互间不兼容,因而也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流程。而各地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都是针对当地的轨交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应用式教学,所以就导致了在这一个城市所学习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在另一个城市的地铁公司不能完全融合运用,甚至有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错误的操作行为。
2.3课程缺乏实训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设备》、《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安全管理》等。一方面,由于目前该专业发展尚不成熟,缺少实训设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目前开发出的实训项目,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车站控制室实训设备(IBP盘实训设备)、轨道沙盘实训设备、信号道岔实训设备等,在教学上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模型结构讲解、动作演示,或是依靠教师的想象设计一些模拟操作,而且设备少,学生多、课时短、并没有实际锻炼能力的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由于很多学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训课时量少,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案设计策略,导致实训课就沦为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一遍设备而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目标
3.1培养目标
根据选定的发展模式和现场需求调查,明确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使学生具有以下特质:(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综合运输系统思想和国际化视野。(2)具有“厚基础、能力强、后劲足”的专业技术能力,掌握交通运输基础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知识,能够完成交通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规划管理与控制、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工作。(3)具有引领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潜质,成为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规划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与科研人员。
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与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的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的共性有: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宽基础、后劲足的专业技能,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共性技术知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要求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术细节不同,如前者是轨道交通技术设备的管理与应用,而后者是道路交通技术设备(汽车)的检测、维修与运用等。同时,二者具有联系,即可相互作为选修方向,其中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选修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3.2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规划
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主干学科,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其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1)学科基础: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大学物理、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工程测量、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工程力学C、交通运输经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专业基础:综合运输概论、交通运输规划原理、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统计、运输商务、市场营销学等。
(3)专业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与项目管理、仿真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
3.3教学学时与进程设置
课程设置首先要根据教学相关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要求设置课程学时,考虑知识点的衔接关系确定课程开设的时序,根据学制规划和均衡各学期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安排课程的教学进程。根据教育部规定和学校本科教育相关规定,设置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通识教育模块672学时、学科基础课1696学时和专业课模块544学时。以保证专业特色课程的学时和进程安排为关键流程,串联其他支撑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安排。例如,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为32学时,并配以课程设计1周;前面安排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车辆与牵引计算、交通规划等课程,后续可拓展选修铁路车站与枢纽课程;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设置行车组织课程为64学时,配以课程设计1周和生产实习3周;前面要求安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后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规章、交通运输统计等课程;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3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行车组织、系统工程等知识,是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提高,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宏观掌控;设置在第7学期。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对运营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我校宜选择立足现有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方向的发展模式,以专业特色课程为抓手形成教学体系,以多种方式统筹建设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从而支撑专业方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克宁,罗朝盛,康敏.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51-54.
[2]赵哲,宋丹,楚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三次转型与自觉探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126.
[3]李泽红,刘冬.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84-185.
论文作者:王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1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专业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课程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方向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