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农村学生家长相对来说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文化氛围也稍差,想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课堂内、外两方面齐头并进。
关键词:课堂内外;课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010-02
文化,此乃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泱泱中华,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民族文化,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责无旁贷。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知道:有益的书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
就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农村学生家长相对来说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文化氛围也稍差,想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课堂内、外两方面齐头并进。
一、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一)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要“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还要“读出情,读出趣”。但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愿读书;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大多是缺乏语感,读不出情趣;就算是学校特意开展的读书比赛,如在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等的朗读效果也不是很佳。
通过我从教多年来的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一系列的反思,我发现问题在于未能调动学生读书的激情,没有创设出让学生有想读书的欲望。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他是不可能主动地参与其中的。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课时,我们不妨选择一个要下雨的日子学习,这样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能更生动、更具体了。我们还要做到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课前安排学生走出教室细心观察,上课时趁学生热烈交谈之际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读课文。提出“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一样?”这一问题,学生读书的热情必然高涨,都想在文中去印证自己刚才看到的情景。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学预设水到渠成,老师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课堂中提“趣”善导。
我们知道,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才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才会努力完成得更好。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提“趣”善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对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如《草船借箭》,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课堂上激发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尽可能地多方推测、假想、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了《乌鸦喝水》后,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你们还能帮乌鸦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喝到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旦打开话匣子,学习兴趣高涨,定会热烈地讨论,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四)课堂上精心设计导语激趣。
语言对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会使人激起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具有极强的受暗示性,能够无意识地接受老师的启发、诱导。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优美精彩而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是,老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还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南方,因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的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那秀丽多姿的风景吧。”几句精炼的导语,让学生恨不得身长双翼马上飞到桂林去一饱眼福。这样,学生在感受优美的语言导入的同时,必定也能够直接地感知教师的谈话动机,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上深入挖掘教材激趣。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运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为学生提供榜样形象以达到人文统一的教学目标。如学生了解了司马光,毛泽东、周恩来,王二小等人物后,这些主人翁的形象在学生们的心理就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还能把这些榜样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融入学习和生活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为丰富自己人生阅历而热爱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为现实。
二、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一)狠抓阅读训练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识字量小,给课外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儿童可能会因无法扫除字词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时老师可教给儿童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做到多拼、多问、多查、多想。对中高段儿童来说,课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更高,遇到的困难也可能更多。只有当学生在课内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时,他才会对课外阅读充满信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兴趣。
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班级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学校要利用星期一晨会等时间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使学生对“书”的理解上升为“知识”、“学问”,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除了在图书室让学生借阅图书外,还要多方动员学生自己买书、订书、借书、换书,增加图书流动,成为源头活水。
(三)为学生选择读书内容提高兴趣。
儿童受年龄、认知水平的制约,对书的优劣鉴赏能力比较有限。教师就要通过对各年龄段读物书目进行推荐或者筛选,指导或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读书,让他们获得健康的认知。小学生读的内容一般是以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作文、笑话等感兴趣居多,同时将《三字经》《弟子规》诗、词、歌、赋等相机加入其中,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素质的提高和心灵的净化。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兴趣。
无论什么样性格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可以组织读书小组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有了展示的舞台,开展“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诗歌朗诵争霸赛”“读书大王”评选、“故事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从而把课外阅读内化为一种自发的需要。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自由地呼吸,汲取养分。
此外,培养农村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个性、良好习惯的培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学生持之以恒地、更加有效地参与阅读。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内外阅读将对农村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举足轻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坚定信心,大胆开拓;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须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论文作者: 刘思强,江月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课文论文; 就会论文; 小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