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本节课中心任务是通过已知的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探索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通过简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由来、结构、功能及其运用,分一课时完成。
三角恒等变换处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前面所学三角函数知识的继续与发展,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素材。所以,从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上看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
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3.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启发式教学。
(2)教学用具:多媒体。
导入: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cos45°= ,cos30°=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45°-30°)=?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
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β)=?
探讨过程:
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cosa等于角a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a的余弦线来表示,大家思考:怎样构造角β和角a-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
展示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正、余弦线及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探索cos(a-β)与cosa、cosβ、sina、sinβ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cos(a-β)=cosacosβ+sinasinβ,认识两角差余弦公式的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思考: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
提示:
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展示多媒体课件:
比较用几何知识和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与便利之处。
思考:cos(a+β)=?,cos(a+β)=cos[a-(-β)],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出cos(a+β)=cos[a-(-β)]=cosaacos(-β)+sinasin(-β)=cosacosβ-sinasin-β。
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75°、cos15°的值。
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
cos7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 × - × =。
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 × + × =。
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
例2:已知sina= ,a∈( ,π),cosβ=- ,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a-β)的值。
解:因为a∈( ,π),sina= ,由此得cosa=- 1-sin2a=- 1-( )2=- ,
又因为cosβ=- ,β是第三象限角,
所以sinβ=- 1-cos2β=- 1-(- )2=- ,
所以cos(a-β)=cosacosβ+sinasinβ= (- )×(- )+ ×(- )=- 。
点评:注意角a、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作业:
1.化简 。
2.设a∈(0, ),若sina= ,则2cos(a+ )=( )。
A.B.C.-D.-
三、教学反思
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a、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
论文作者:秦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余弦论文; 公式论文; 向量论文; 知识论文; 象限论文; 结构论文; 函数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