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体会论文_毛晓红

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体会论文_毛晓红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东罗中心卫生院 532115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13年3月发生产后出血分娩产妇68例的临床救治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3.8%)较正常的阴道分娩(1.6%)高。68例患者经补充血容量,及时输液输血,改善微循环等积极抢救、精心治疗措施,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救治;体会

产后大出血;救治产后大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至今仍居首位,由于产后出血突发,出血凶猛,可短时间内因失血过多而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急剧的产后大出血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如果处理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影响家庭安康幸福。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分娩产妇3116例,其中阴道分娩2337例,剖宫产779例。发生产后出血68例,发生率为2.18%。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9.8±4.6)岁。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24例。孕周35+5~42周,平均(39.00±2.61)周。

1.2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1.3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测定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及目测法,①经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即将专用弯盘置于产妇臀下至分娩结束,用量杯直接测量弯盘出血量。目测其余出血量,分娩结束后计算产后2h至产后24h总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并记录负压瓶中羊水量,术后记录负压瓶中液体量,其刻度之差加上面积法所计算纱布、布类出血量即为术中出血总量,余出血测量方法同经阴道分娩者。

1.4产后出血原因及分娩方式

子宫收缩乏力49例(72.1%),胎盘因素14例(20.5%),软产道损伤4例(5.9%),凝血功能障碍1例(1.5%)。剖宫产779例,发生产后出血3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正常的阴道分娩2337例,发生产后出血38例,发生率为1.6%。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5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出血量500~800ml49例(72.1%),失血量>800ml19例(27.9%)。出血时间发生于产后2h内56例(82.0%),2h后12例(18.0%)。

1.6救治措施

纠正休克是产后出血救治的关键,通过补充血容量,及时输液输血,改善微循环,以保证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宫缩乏力者给予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米索前列醇等治疗;胎盘因素者予以清宫、徒手剥离胎盘、缝合或切除子宫等处理;产道损伤者予以裂伤缝合;凝血障碍者给予输新鲜血和血小板等。对产后出血不超过800ml、无休克表现、全身一般状态良好者只给予补充平衡液与对症处理,未给予输血。出血量超过800ml且伴有休克表现者均予以输血400~800ml或以上,同时纠正酸中毒,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本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原因还可能包括产妇体力衰竭、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羊水过多、妊高征、剖宫产、镇静剂使用过多或麻醉过深等。本组6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对单一,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的比率最高,达72.1%。

贫血、低蛋白、水肿、双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麻醉剂的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有上述相关高危情况的产妇胎儿娩出后即可考虑用缩宫素。在无用药禁忌证情况下可考虑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片肛塞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必要时可给予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子宫捆绑式压迫及止血药物等处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由于大约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h,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组56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占82.0%。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除婚前教育、孕期保健、高危因素筛查、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积极治疗外,还应密切观察产程,认真、及时处理每个环节,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观察表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自然经阴道分娩产妇,通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自然分娩好处宣传,控制剖宫产率,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加强健康教育,包括产妇孕前教育、减少妇女流产次数,可以降低胎盘异常情况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科大夫过硬的技术水平,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加强产前监护。对有产后出血史及多次宫内操作史的产妇,应做好输液、输血准备;生产过程中防止胎儿娩出过快,避免软产道损伤;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术后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或血肿,如有应及时缝合,胎儿娩出后,不要按摩宫底,待有胎盘剥离征象时再牵拉胎盘娩出;产后2h仍应在产房严密观察;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压出子宫腔内积血促使子宫收缩;协助产妇早期哺乳,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总之,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重视产前检查,对预防产后出血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其四大病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正常的阴道产。掌握产后出血临床特点,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及护理,正确评估出血量,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避免产妇因为产后出血导致险情,就一定要明确产后出血的情况,并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就要马上对产妇进行护理和救治,避免产妇因出血而死亡。

参考文献:

[1]钟淑萍.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8(2):30-31.

[2]李翠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16,7(8):197-198.

[3]朱玉珍.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6,16(5):168.

[4]付少琼.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24(25):38-39.

论文作者:毛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体会论文_毛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