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杨莉,张可可,吴卫东,傅敬忠,张园园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332000

摘要:目的 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 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 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Study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rombosis during the PICC

YANG Li,ZHANG Ke-ke,WU Wei-dong,FU Jing-zhong,ZHANG Yuan-yuan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rombosis during the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Method:The clinical data about 138 tumor patients underwent the PICC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in our hospital was reviewed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rate,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rombosis. Result:During the follow-up visit,a total of 4 thrombosis cases were occurred(2.90%);after the drug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3 cases were relieved with the retention of PICC;one case was relieved with the extubation of PICC,placement of medical mesh,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Conclusion:The tumor diseases,high D-Dimer contents,chemotherapy and indwelling mode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rombosis during the PICC. The specific drug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are good to prevent or reduce the venous thrombosis. It shall be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tumor patients;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thrombosis;related factors;prevention measures

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临床上多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血栓形成[1-2]。当患者确诊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必要时转血管外科治疗。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置管前评估术后引发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置管,术后予以利伐沙斑或华法林口服,严密观察患者常规指标和症状表现,及时预防和发现血栓的形成[3]。因此,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主要有肿瘤疾病因素、化疗、高D-二聚体水平、置管类型等,早期血栓风险评估、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是预防形成血栓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60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1.6±4.8)岁;发生4例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2.4±4.7)岁;患者均采用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2例PICC置管后第1天出现术肢肿胀,2例置管后出现穿刺点疼痛、肿胀,彩超显示静脉血栓形成。入选标准:①患者均为肿瘤患者并行化学药物治疗;②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无药物过敏体质;④患者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⑤无精神异常者;⑥无凝血功能紊乱者;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药物过敏体质者;③未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④精神异常者;⑤临床资料缺失或失访者;⑥凝血功能紊乱者。

1.2 方法

给予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低分子肝素0.2mL,皮下注射,每日两次,治疗7天后,改用口服华法令2.5mg,每日1次。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潘生丁25mg,每日1次;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宣教 置管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向其发放关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小册子。②心理护理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患者由于对PICC置管的恐惧及不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通过心理疏导、转移等方法缓解其负性心理;③风险评估 分析化疗患者静脉血管条件,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④置管技术 护理人员熟练PICC置管操作技术,减少因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指抬高术肢20-30摄氏度,促进血液回流。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术肢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⑤药物处理 置管后常规给予华法林(INR维持在1.8-2.5)口服[4],直至拔管。使用华法林必须动态监测血凝,以防出血。⑥随访 术后长期随访,了解术肢有无疼痛、肿胀等,及时发现静脉血栓发生并处理。术后进行健康宣讲,指导患者饮食及运动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引入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血栓发生及处理 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

2.2 PICC置换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PICC置换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定期化疗、长期输液,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可引起浅静脉炎、皮肤受损等,长期反复外周静脉输液可致浅静脉毁损,造成输液困难。建立可靠的中心静脉通路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5-6],该技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始普及。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继发的肺栓塞、心脏栓塞等恶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ICC置管能够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环境,也更易于拔管,但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也较高,需要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晚期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置管后更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7-8]。我们的经验是置管后华法林口服,有效地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效果良好。确诊静脉血栓后应给予溶栓,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严密监测凝血功能、生命体征等情况,必要时转血管外科治疗。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率几率较高。PICC置管穿刺技术若反复操作,可引起血管内膜受损,化疗药物的高刺激性会引起血管内膜受损。PICC置管在不良活动影响下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9-10]。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胶原成分暴露,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增加。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形成的危害,将其介绍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不良后果,通过由于对PICC置管技术的不了解,术前应通过详细认真的介绍,术中通过转移、疏导的方法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其配合治疗依从性。给予血栓侧肢体护理,采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肢;指导患者松拳、握拳等运动,减轻术肢肿胀程度[11-12];按摩双手大拇指和鱼际肌,避免造成血栓脱落等。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肿胀变化,并结合患者凝血功能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穿刺前血管选择与穿刺后专业维护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置管前评估患者术后引发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PICC置管,及时预防和发现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桂芳,张娟.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77.

[2]张丽,陆箴琦.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20):108-112.

[3]杨莉,胡敏,张园园.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究[J].当代医学,2016,22(33):107-108.

[4]温玉玲.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江西医药,2017,52(05):450-452.

[5]原娜,王磊,焦英华,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7,23(07):646-648.

[6]刁淑华,易小青,练慧萍,等.早期干预对血液科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预后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12):78-80.

[7] 张银萍,崔焱,钱志慧,等.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4):434-437.

[8]陈敏军,刘丽兰,何卫国.老年患者PICC管静脉血栓形成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州医药,2014,45(05):49-51.

[9]张金辉,叶军.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2):252-253.

[10]张艳,李园园,杨华平,等.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防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14(04):421-424.

[11] 吕秋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36-37+39.

[12]汪洋,孙英杰.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04):635-637.

论文作者:杨莉,张可可,吴卫东,傅敬忠,张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杨莉,张可可,吴卫东,傅敬忠,张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