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血压心理护理论文_

浅析高血压心理护理论文_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此耗费的医疗费用也极为惊人。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的护理,这样常常导致治疗上的失败,所以必须使患者认识到心理护理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心理直接相关,高血压病是与人们的心理因素密切和直接相关的。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问题分析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病人能有效地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在高血压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掌握了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后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使病人病情稳定,早日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1.高血压

1.1高血压的背景含义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分布广泛的慢性病,在美国,其患病数超过5000万,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患病人数占11.88%,全国大约有9000万高血压病人。如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此耗费的医疗费用也极为惊人。那高血压到底是什么病呢?高血压这一名词在医学领域又众多的解释,但就目前医学研究界对它的定义称它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即成人收缩压应≤140mmHg(18.6kPa) 成人舒张压应≤90mmHg(12kPa)。然而对于这个难题,众多专家越来越明显的发现高血压病病人能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两者相结合的作用缓解高血压症状,甚至达到康复的效果。

1.2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老化,血管壁渐渐失去常性,而多年沉淀的脂肪会让血液变的越来越粘稠,血压也会自然而然地升高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患上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身体功能的自然老化与衰退造成的。机体因素主要是患者过于肥胖、脂肪过多,运动量少,同时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大于五十岁、肥胖、饮食过咸造成钠离子摄入过多、过度抽烟饮酒、常面临压力的人群都比较容易罹患高血压。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呢?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果我们能够了解高血压的原因,那么很有可能在根本上预防高血压的形成。

1.2.1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遗传因素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就是有家族史和遗传背景的,大约1/3的病人有遗传病史.所谓的遗传就是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一样,到底是那些基因导致了异常,这个还在研究中.近些年来也有些学者发现了母系高血压,也就是说外婆、母亲、女儿都有高血压。但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有遗传倾向的。

1.2.2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环境因素

体重与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4倍,而随着体重的减轻,血压往往会随之下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而如果膳食中富含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等,则可预防血压的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事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比体力劳动者高,说明高血压病在长期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更易发生;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女用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然而在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精神神经因素,精神长期紧张、抑郁、焦虑,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血管运动中枢失调,交感神经兴性升高而导致外周小动脉收缩,外围阻力升高而血压升高,所以,精神因素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另外,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或并发症。这些疾病都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且这些疾病药物治疗时如不配合饮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2.高血压心理护理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改变,影响健康的疾病种类,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与过去已有所不同。人类平均寿命已有明显的增长,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高血压病在老年中的患病率及由高血压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患病比例已呈上长升趋势。正由于疾病和死因结构的变化,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我们对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重视。

2.1高血压心理护理的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从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干休所收治的且确诊为高血压的离退休老干部为实施心理护理的对象,平均年龄77岁。干休所老干部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惆怅、忧郁的心情由于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病认识的不足,疾病突如其来,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对病情估计比较悲观,对治疗疗效不确切,对治愈不抱希望。部分患者入院后,由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很容易胡思乱想,抑郁成疾,长期以来这种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宣泄,极易诱发各种心理冲突,表现为抑郁性格。恐惧、焦虑的情绪患者入院时,措手不及的病痛、陌生的环境,同时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缺乏、对周围人的不信任、对治疗效果的怀疑。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产生。

老干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创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应该配合患者家属,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这样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特别对精神恍惚、有忧郁、恐惧情绪的患者更要注意其生活环境。很多时候不适的环境可能会成为不良情绪的诱导因素。与此同时要细致、耐心的陪伴照顾患者,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用患者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与其沟通,使其压抑在心头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宣泄,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减少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影响

2.2高血压心理护理的研究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2~92岁,平均年龄(59.2±14.6)岁。患者的选择均为意识清晰,思维正常,依从性高,无耳聋、痴呆及精神疾患,并能很好的进行语言交流。将100例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除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外同时辅以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心理护理,2周为一个疗程。血压采用相同环境下间隔10分钟3次所测血压均值。血压下降幅度以治疗前后血压差值表示。

2.3高血压心理护理的研究分类及步骤

在整个高血压心理护理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理状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抑郁的护理, 对抑郁病人应利用各种方式促使病人倾诉,或主动找病人谈心,交朋友。要使病人精神平衡,就必须通过适当的场合,向一定的人诉苦恼后,心里才会感到轻松,利用谈心、提问等方式让病人把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帮病人搞好家庭关系,多给病人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来摆脱疾病的困扰,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二、焦虑的护理, 经护理诊断为焦虑引起的反应后,护士即握住病人的手和蔼相问,耐心安慰、解释,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其摆脱焦虑情绪。事后帮助病人分析焦虑的原因,对病人进行疏导,帮助病人用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去克服幼稚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解除焦虑的目的。三、强迫症状护理, 护士应用和病人屈膝谈心的方式,引导其恢复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还可对忘性大的患者告之其亲属提醒或使用备忘录等。四、人际关系敏感护理,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最初的信任格局之中,让病人体会到互相信任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可使病人从中得到社会和他人的信任与自信。五、敌对情绪护理, 注意调整病人的情绪,帮助病人解决困难和问题,利用病人间的交叉影响,改变思维角度,通过病人间的较多接触,改变其原来的思维,避免任何对病人身心上的刺激,尽可能使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使病人情趣稳定,血压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血压心理护理的临床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分析恐惧、焦虑 高血压病常合并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病程长,以致病人顾虑较多,情绪消沉。有的病人由于对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的担心,而出现感情脆弱、易伤感。所以当病因血压高而入院时,有的对病情估计较悲观,心理表现为非常紧张,血压稍有波动都很在意,如处理不当则引起恐惧、焦虑、多疑、忧郁等不良表现。情绪不稳定 高血压患者在心理上常表现为无价值感或孤独感,对病情估计多较悲观,心理负担重,病人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心、重视。有的老年人变得幼稚、刻板、固执。 药物的依赖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重,常以为某种药物对自己的效果好,采取不配合态度,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只服治疗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的改良等。对无症状高血压的漠视 有些患者血压极高时无任何症状表现,故而采取漠视态度,不服药物或随意漏服。

3.1 护理指导

针对病人自身特点,通过诱导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让病人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指导病人服药、定时复查。并积极鼓励病人进行生活方式改良。(1)教育病人要养成有利于高血压治疗的生活习惯。(2)应当控制体重,控制热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50%~60%,少食多餐,每日4餐,避免暴食暴饮。(3)坚持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在5g以下,其血压可明显降低。有文献记载成年男性食盐摄入量每增加1g/天,其血压的收缩压平均升高0.21kPa,舒张压升高0.11kPa,可见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4)注意食品搭配,保证营养需求,少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山芋、芹菜、韭菜或少量蜂蜜,保持大便通畅,既可保证营养需求,又可促进胃肠蠕动,起到协助降压效果。(5)戒掉不良嗜好,如戒烟、戒酒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儿茶酚胺分泌,使机体小动脉调节机制维持正常,维持正常血压,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戒烟、戒酒。

3.2用药指导

3.2.1坚持合理用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药、加药。有的病人听到别人用某种药好,便生搬硬套地仿效之,忽视自己的体质及疾病与他人的差异,还有人片面的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制定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物或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

3.2.2 循序渐进用药原则

从单一的小剂量降压药开始,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根据血压值适当增减剂量或加另一类降压药。对血压较高的病人,其血压应逐步降低,防止用药过猛引起血压骤降等不良反应。为保证病人合理用药及根据血压随时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必须教会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如服药中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测量血压,如所测血压偏高,应及时就医或增服降压药。应注意饮食对药效的影响,如服利血平时,酸性饮料能增强此类药物的吸收。因此护士应协助病人服药并对其饮食进行指导,可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综上所述,治疗高血压病不能只局限在药物调节,应从病因着手,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心理因素,耐心为病人做好心理咨询及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压力,正确认识疾病,从心理失衡到心理平衡,使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达到治疗目的,从而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

3.3高血压心理护理

很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对于高血压的不了解,要培养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高血压对人体损害的长期性、危害性等。使患者不再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抱有恐惧的心理。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抗疾病,使患者对治疗控制高血压不再怀疑。对于刚开始病情的反复不要患得患失,要对治疗控制保持信心。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高血压疾病的特点,让患者认识到控制血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3.1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在接待初入院的患者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控制好心理情绪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患者入院时多情绪紧张、焦虑,护士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其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时监控,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这些负面情绪,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基础保证。暴躁、易怒的情绪由于高血压患者要受到饮食习惯、环境、遵医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随心所欲,容易激生患者暴躁、易怒的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多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易控制,病情容易反复,短期内治疗效果可能不太理想,更易激发患者暴躁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禁忌事宜,使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这更是不良情绪产生的直接因素。

3.3.2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高血压患者来也十分重要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住院患者,护士应耐心、亲切、周到,尤其对老年患者更要不厌其烦,使病人感到被重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患者情绪不佳时,护士要宽容、真诚相待。同时护士要掌握与患者的交谈技巧(如:交谈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同情等。)主动接近病人,与病人多交谈,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及信任感。

其次,病房要保持清洁、整齐、舒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普通病房可配备电视机,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可在病房走廊墙壁上开辟宣传栏,普及高血压病的知识。包括: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素、并发症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等等。保持良好的情绪,高血压病人出现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增加治疗的困难。好心情可以解除生理的疲惫与痛苦,让病人情绪稳定,接受治疗。因此,可根据病人各自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及精神状态,提供轻松愉快的方式,如:读书看报、组织病人讲课等都会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3.3.3加强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高血压及相关知识

对医学知识缺乏的患者,护士运用沟通技巧,通俗易懂的语言,护士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患者可能直接听取护士传授知识和有益的劝告。同时,消除对药物依赖性心理 药物可降低血压,但同时血压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生活方式、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药物只是降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应向病人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加强与慢性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自身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心理治疗指导患者的一些技巧指导患者做一些可以缓解不良心理情绪的技巧,如缓慢而平静的呼吸以放松全身肌肉,或者做几次深呼吸。让患者在受到刺激时,有意识的采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情绪,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的体能、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及精神状态,提供轻松愉快地放松方式,如患者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棋牌类游戏、有氧运动、看书读报等等,都可以对忧郁、紧张的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4.对于高血压心理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初入院时,主动热情地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这样更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惧、害怕的心理;对于有忧郁情绪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实行适当的疏导,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抗疾病;对于有暴躁情绪的患者,要注意谈话的技巧性,耐心的解释工作,心平气和的与其交谈,以免激怒患者,无法做好良好的沟通,不利于治疗。笔者所在干休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年龄普遍较高,同时治疗疗程长、病情容易反复、药物使用效果不明显,极易出现心理障碍,临床应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医护人员在医疗保健技巧上要注重更新专业知识,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决策,更新护理理念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5.结论

对于上述高血压病人护理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是突出的,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在高血压患者情绪归转,躯体症状改善及促进疾病有重要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过程中辅以健康信念模式等心理护理,可有效、显著的控制血压,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  ;  ;  ;  ;  ;  ;  ;  

浅析高血压心理护理论文_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