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晓辉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内科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形成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认为和变态反应有直接关联。社区内科湿疹已成为一种多发病。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某社区医院2012-2015年内收治的70例内科湿疹患者分组进行利湿、凉血、解毒、疏风等治疗,采用内服方式。结果:好转率为10%,痊愈率高达84.2%,有94.3%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对内科湿疹患者进行中医内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湿疹;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41-01
湿疹(Eczema)是人们皮肤上发生炎症的一种表现或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由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造成的[1]。因此,可以说湿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病情也非常容易出现反复。根据病人患有湿疹的程度的不同,在医学上可以将湿疹分为重度湿疹(也称急性湿疹)、中度湿疹、轻度湿疹(也称慢性湿疹)。因此,为探讨通过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效果,以2012~2015该院门诊治疗湿疹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显示
某社区医院于2012~2015年四年内共收治湿疹患者70例,其中女性患者有30例(42.9%),男性患者有40例(57.1%)。分析湿疹发病的年龄段可知,老年发病率较低,发病率较高的群体为幼儿;其中有42例(60.0%)湿疹患者分布在24天~1周岁的年龄段内,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4例(5.7%)患者分布在2~5岁的年龄段内;14例(20.0%)患者分布在29~39岁的年龄段内;10例(14.3%)患者分布在55~62岁的年龄段内。全部患者具有10天~2.5年的病程历史。患者发病部位分别如下所述:70例患者中有43例(61.4%)在头面部发病;17例患者(24.3%)发病于全身;10例(14.3%)患者发病于下肢。其中在头面部发病的患者人数最多。
1.2、治疗方法
治疗的主要方法为利湿、凉血、解毒以及疏风,采用内服方式。药方如下:6g蛇床子,6g甘草,6g杏仁,9g苦参,9g桑皮,12g生地黄,12g滑石,9g白鲜皮,15g栀子花,6g花粉,15g金银花,水蒸服用,每日三次。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在中医治理的基础上,应对患者进行饮食调理。治疗为期一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所有患者的好转率为10%,痊愈率为84.3%,达到了94.3%的总体有效率。
3.讨论
3.1 引发湿疹的原因及不同程度发病表现
通过对该次实验中患有湿疹的病人的观察,不难发现患有湿疹的原因既有病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一些原因。内在的患病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病人自身的体质为过敏性的,不论是在新陈代谢还是在消化方面都会出现紊乱的现象。二是由于病人在生活工作中长期的处于强压力、紧张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工作上经常过于疲劳。三是因为患者体质经常会出现多汗等病理,皮肤也较为干燥。这些都是导致病人患湿疹病内在原因。外在原因主要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根据病人平时使用的化妆品,同时接触一些化学成分较多的清洁剂等。第二方面是由于病人在处理伤口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等程序,导致伤口细菌感染。第三方面是是因为有的病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处在一个寒冷潮湿的地方。这些外在因素也是引发病人患有湿疹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3.1.1重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在医学中重度湿疹也被叫做急性湿疹,在该次临床实验中,重度湿疹的患者在患有湿疹时其症状并不是一次性直接表现出来的。在初患的阶段,这9例患者只是皮肤上有颜色的变化,并且逐渐开始发红。在发展阶段,他们皮肤的不同部位就已经开始出现丘疹、糜烂等病症,这些病症出现没有任何规律可寻,其中有的患者皮肤上呈现出片状或者扩散的特点。到最后严重的阶段时,这种水疱、糜烂等会感染到全身的部位。
3.1.2中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中度湿疹(也叫做亚急性湿疹),通过对该次临床实验的中度患者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病症没有重度患者那么严重,但是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少量的水疱和渗液等症状,其中有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了鳞屑的病症,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丘疹和少量的水疱等症状,然而这些患者的皮肤并没有出现糜烂症状。从观察中可以得知,中度患者会患有湿疹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重度患者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不当,从而引发中度患者病症的转化,但是这些患者的皮肤受损的程度并没有重度患者的严重。
3.1.3轻度湿疹的发病表现 轻度湿疹也是医学中常说的慢性湿疹。在该次临床试验中,轻度湿疹的患者病症主要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其发病周期无规律性可寻,瘙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这些例轻度湿疹患者的患病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由于在患有急性湿疹时对湿疹部位处理的不及时或者处理方法出现问题会引发轻度湿疹的发病,在该次临床实验的11例轻度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病症是这个原因引起的。第二种是由于患者在患重度或中度湿疹时,由于治疗时间过长而无法痊愈或者在治疗后没有妥善的控制病情而引起,而该次实验的轻度患者中有8例患者患病的原因在于此。
3.2 治疗依据及方法
该次临床实验,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了不同药量的治疗方法,持续了3个疗程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的知识和现代中医学的观点。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法,选用了龙胆草、车前子等12味药物。在治疗后有重度患者中的55.6%,治疗效果显著的重度患者的33.3%。在中度湿疹患者治疗时,花粉、丹皮和生地的配量是与实验前拟定的药方相同,在治疗后,其中康复的占中度湿疹患者的64.7%,治疗效果显著,占中度湿疹患者的35.3%,没有无效患者。对于轻度湿疹的治疗,同样根据中医辩证治疗法,选用了当归、白芍、地肤子等12味药物,然而在治疗后,轻度患者中有72.7%康复,27.3%治疗效果显著,没有无效患者。可见,持续服用该次临床实验的药方对治疗患者有很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何士兵.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3,21(11):118-119.
论文作者:师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湿疹论文; 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原因论文; 病人论文; 病症论文; 中医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