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讨论文_陈芳篪

基层文化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讨论文_陈芳篪

四川省宣汉县文化馆(宣汉县美术馆)

【摘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文化馆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本文先阐述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然后对其保护与传承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收集、整理各类文献,将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存,是基层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所在。当然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开展非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与宣传工作,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第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第二,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能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还可以通过传播手段,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展现中国这一世界大国的文化风采。

二、基层文化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1、明确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内容

基层文化馆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必须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普查与申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先进行调查,利用文字、录像等方式对其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构建完整的档案与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在整理与撰写资料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申报。第二,抢救与保护。对于即将频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针对其实情,开展针对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根据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数据,通过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举办表演、开展展览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第三,传承和发展。对于传承工作而言,需要基层文化馆开展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着手,实现最终的传承目的。对于发展工作而言,需要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科学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2、扩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第一,基层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要扩大宣传范围,以此来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让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正确与全面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其保护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可以通过广播、网络、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宣传平台。第二,扩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示工作,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三,利用各媒体渠道,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扩大其宣传范围。还可以利用好各平台,将优秀的非遗内容融入到公众的生活中,构建良好的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3、建立健全和长效的保护机制

建立健全和长效的保护机制,是有效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始终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基层文化馆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让全社会都形成自觉的保护意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目的。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工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制定和出台有效的政策法规,建设保护工作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保护传人、分级保护体系;对非遗保护名录进行科学编制;对非遗音像制品、相关图书进行拍摄与制作等。

4、培养与建设非遗传承队伍

培养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队伍,是科学、有效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前提,当然也是综合性试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培养与建设非遗保护与传承队伍呢,基层文化馆可以利用课堂讲授、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分级对于保护工程相关的管理、专业及非遗传承人员等进行教育培训。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民间文化保护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要努力培养出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意义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护工作专业队伍,保证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效性。

5、开展非遗利用与传承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看似无太大关联,其实不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利用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创新是保护的最终目的。因此,基层文化馆需要全面开展非遗挖掘、普查与建档工作,完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管理工作,申报国家、省级、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确保我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得以代代相传。当然,想要确保非遗传承人不出现中断的现象,就需要有意识的去壮大保护传承力量,提供给非遗传承人相应的学习与培训机会,构建高素质非遗保护工作人才队伍,确保频临灭亡的非遗没有消亡的机会,发挥好其过渡作用。此外,还可以开展非遗各类型的展览,主要创作内容为传统手工技艺精品,记录全国各地的非遗作品及传承人精神面貌,充分展现非遗传统技艺的无限魅力。

【总结】

毋庸置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基层文化馆需要意识到自身的保护与传承职责及作用,从明确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内容、构建良好保护氛围、长效机制、专业队伍及利用与传承五个方面着手,真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使之更好的传承下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萍.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研究——基于文化产业开发的视角[J]. 艺术研究. 2017(01).

[2]蒋茜.浅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特征[J].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01).

论文作者:陈芳篪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基层文化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讨论文_陈芳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