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教学的几点理解论文_陈少略

初中语文文体教学的几点理解论文_陈少略

陆丰市湖东中学 广东 汕尾 516600

摘 要:文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门必备技艺,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体教学 初中语文 理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语文老师的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找出文章中心句或关键句,从中领会课文的主旨思想,最后以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分析文章的结构等而收官,这是课改后的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对于文章的体裁即“文体”,基本上是一带而过或基本不提。而课改前的教学模式,则更为着重于“文体”的教学,通过“文体”教学,层层深入去理解文意,最后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从教近二十年来,经历了上述的两种教学模式,综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个人认为,在这两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视“文体”教学是为更好的选择,下面是个人关于初中语文文体教学中的几点理解。

一、“文体”是文本的生成基础

自《诗三百》伊始,我们的文学创作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时光,而历代文人骚客在创作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循“体”而为。不管是诸子百家,亦或唐诗宋词,它们都生成于一定的规章之下,乃至传承至今。而当我们在阅读其中的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各种文体知识去理解、赏析,从而达到赏心悦目、开启灵智的目的。如诗歌音乐般的韵律、动感的节奏;散文的灵动而不失神韵;小说扣人心弦的跌宕情节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文体是文本的生成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某个意图,而达成不同的意图,往往会采用最佳的文体,一如我们中国的美食,都是合适的食材与烹饪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表达意图的载体,文本的产生便是建立在其选取的文体之上。如:表达观点用议论文,介绍事物用说明文,抒发感情用散文,诸如此类,让我们有的放矢、运用自如,最完美地表情达意。

二、文体的理解有助于文本的阅读

孙双金老师说过: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位。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猫》一课,它既是一篇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散文。从记叙文的角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事这几方面去阅读理解文本。学生借助这一文体特点阅读后,便能弄清楚文本内容的梗概:作者在某个时段在家里养了三只猫的故事,并进一步了解并揭示文章主旨;而从散文这一文体入手,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散文,运用不同的内容,共同表达某一种情感,即人们常说的“形散神聚”。同样,学生在阅读文本后会慢慢发现:不同的内容——养三只猫的经过,某一情感——对猫,也是对弱者的同情,对生命平等的呼吁。所以说,明确了文体,以文体特点切入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所蕴含的意旨,进而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文体对课外阅读的指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初中学业考试的变革,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阅读更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当下的语文科课内阅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语文考试的需求。像初中的语文学科学业考试,不单有课外的现代文阅读,原来属于选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如今也纳入到必考题里,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如何让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掌握好相关的“文体”知识便显得尤其重要。有了这个入门的基础,面对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学生阅读的时候便可以对号入座,轻松地进入文本,进而全面解读文本,最终抓住文章的所言所指。例如,学生阅读的文章是一篇小说,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搜索到小说这一文体的相关信息:小说,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其结构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了这些知识框架,能让学生阅读的目的明确、思路清晰,阅读的效率也就变高了。

四、文体在写作中的作用

我们常说,听说读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几种能力,特别是读和写。读在上面已经讲到,这里再说一说写。众所周知,写作在语文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在学业考试中,其分值几近半壁江山,120分的总分,作文就占了50分之多。如何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还需要正确地审题。跟大家所理解的审题稍有不同,这里讲的审题,其一是正确理解文题的要求,其二是对文体的正确选择与熟练运用。通过审题,在确认了文体之后,再选择恰当的材料,一篇文章就能顺势而生。这样做的好处是综合考虑而来的,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虽然写出来的文章其质量有高低之分,但却能体现其优越性来。对于优等生而言,文体既定,考究的是材料的使用与结构的安排;而相对于一般的学生,定好了文体,即使其选择的内容不出彩,但基调明确,能符合文题要求,高分不奢求,及格的分数还是可以期待的。一旦学生习惯了这种方式,在后续的学习中,能持之以恒,不断熟练,其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常言道:学以致用,我们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实践中的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个人始终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体知识这一块,应当好好利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好这一“利器”,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会简单有效,我们的学生也学得有趣,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孙双金《教师要做文本与学生的知音》.《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论文作者:陈少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文体教学的几点理解论文_陈少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