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地区高句丽晚期石墓探索--以两石壁墓时代为中心_高句丽论文

集安地区高句丽晚期积石墓的探索——以两座积石壁画墓的时代为中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安论文,石壁论文,晚期论文,两座论文,高句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句丽是汉唐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民族政权。目前的发现与研究表明,高句丽墓葬可分为积石墓与封土墓两大类,积石墓的总体时代早于封土墓。按出现时间早晚的顺序,积石墓又经历了无坛→有坛→阶坛(方坛阶梯)三个发展阶段;在内部构造上,石圹墓的出现早于石室墓,封土墓内部则均为石室结构。作为高句丽早中期都城的所在,集安一带上述两类墓葬均有大量分布。关于二者的流行年代与过渡时段,不少学者都曾有过涉及,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学术认识①。在之前的研究中,笔者曾分别将禹山540号墓(JYM0540,积石圹室墓)与禹山1041号墓(JYM1041,积石石室墓)的时代推定在5世纪前叶与5世纪后叶晚段——5世纪末②,视前者为积石墓向封土墓过渡开始的实例,后者为晚期积石墓的代表,并以这两座墓的年代间隔作为高句丽新旧墓制的过渡时段,同时也对所谓“高句丽早期封土石室墓”的时代作了进一步探讨③。另一方面,学界长期以来普遍以集安将军坟作为高句丽晚期积石墓的代表,但种种迹象表明,该墓的年代下限恐不会晚于5世纪中叶,那么对于编年在5世纪后叶的积石墓的探寻便成为当务之急。除禹山1041号墓之外,尽管云丽将折天井墓(JSM1298)的时代推定为5世纪后叶早段,将其归入了高句丽晚期积石墓的行列④,但总体上晚期积石墓的考察仍然显得较为薄弱。本文则试图通过对集安山城下1405号墓(JSM1405)与山城下1408号墓(JSM1408)这两座积石石室壁画墓时代的讨论,结合相关墓葬,进一步寻找高句丽晚期积石墓的实例。

      

      图一 山城下1405号墓与1408号墓平、剖图

      1.1408号墓2.1405号墓

      一、山城下1405号墓与1408号墓的时代

      山城下1405号墓与山城下1408号墓位于集安山城下墓区,丸都山城南墙外侧山脚下,间距不过30米,1993年集安博物馆对洞沟古墓群进行维修时,发现二墓绘有壁画⑤。

      山城下1408号墓为基坛积石石室墓,基坛石以经过修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两层,中部构筑石室,其上以乱石包封成丘状。埋葬主体由墓道、前室、甬道与后室构成,前室呈小长方形,四壁上方内收成四阿藻井;后室近方形,藻井为四层平行叠涩上砌筑两层抹角叠涩的结构,平行叠涩石转角结合部可见小抹角石。墓室所用石材均经过加工,表面抹灰后绘壁画,现已全部剥落,碎片上尚可见色彩与墨线,但壁画内容不可辨。调查报告认为该墓时代约为5世纪中叶。(图一,1)

      山城下1405号墓为阶坛积石石室墓,东北两面可见三级阶坛,第一级阶坛边长18米。一、二级阶坛采用修琢整齐的花岗岩石条砌筑,层层内收叠砌,第三级阶坛采用石灰岩石条砌筑,墓室构筑于第二级阶坛平面中部。埋葬主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略呈长方形,四壁上部略内收,藻井为一层平行叠涩上三层抹角叠涩的结构(原报告作平行叠涩与抹角叠涩各两层)。墓室四壁石材修琢工整,表面抹白灰,上绘壁画,现已全部脱落,从残存的白灰碎片表面可见色彩与墨线,但壁画内容已不可辨。调查报告认为该墓时代约为5世纪末。(图一,2)此前已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上述这两座墓的形制特征,认为二者的时代均可到5世纪末,是积石墓中时代最晚的,其中1405号墓稍晚于1408号墓⑥。

      集安地区已发现的与山城下1408号墓同型的扁方前室二室壁画墓还有牟头娄墓⑦、下解放31号墓⑧与长川1号墓⑨,按墓葬形制的演变可分为四式:

      Ⅰ式:牟头娄墓。前室四壁内收较大,四阿藻井,顶盖石较小。后室四壁内倾,四阿形藻井上方为平行叠涩与抹角叠涩各两层的结构。(图二,2)

      Ⅱ式:山城下1408号墓。前室四壁内倾缩小,四阿藻井,顶盖石增大。后室四壁上部略内倾,藻井为四层平行叠涩上砌筑两层抹角叠涩的结构,平行叠涩石转角结合部可见小抹角石。(图二,3)

      Ⅲ式:下解放31号墓。前室四壁内倾进一步缩小,倾线斜直,四阿藻井,藻井中部有一石枋将前室顶部分为两区。后室四壁上部略内倾,藻井为三层平行叠涩上再筑两层抹角叠涩的结构。(图二,4)

      Ⅳ式:长川1号墓。前室四壁近直,藻井为三层平行叠涩,每层平行叠涩石四角下均承托小抹角石。后室四壁竖直,藻井为规整的五层平行叠涩(实为四层)。第五层叠涩因顶盖石底面中央凿作方形凹槽而形成,凹槽底部刻两道十字相交的对角线,交点为后室最高点。(图二,5)

      演变趋势:前、后室墓壁渐趋竖直,藻井的四阿形构造随之逐渐消失;后室藻井叠涩层数逐步减小;墓室所用石材逐渐大型化、规整化。

      Ⅰ式的牟头娄墓前室发现有长篇墓志铭,目前学界对墓志的研究结论尚存不少分歧,以笔者的管见,该墓墓主牟头娄身故的时间约在高句丽长寿王前期,即5世纪前叶晚段⑩。Ⅲ式的下解放31号墓的整体形态与朝鲜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岩里壁画墓(11)非常相似,后者的时代约为5世纪后叶晚段。该墓前室顶部分区的做法目前虽在集安地区属孤例,但在朝鲜境内的高句丽横长前室二室壁画墓(如天王地神塚(12)、龙冈大塚(13)、肝城里莲花塚(14)等)中却颇为常见,这些墓葬的时代范围约在5世纪后叶晚段至6世纪初(15),那么下解放31号墓的时代约在5世纪后叶晚段比较妥当。关于Ⅳ式的长川1号墓,发掘报告已经根据壁画特征,推定其上限年代不早于5世纪末,已得其实。一般认为,高句丽墓葬的壁画由早及晚存在一个从人物风俗主题向四神主题的转变,壁画绘制方式也由四壁表面抹灰后作画转变为在石壁上直接作画。长川1号墓壁画与编年为5世纪末6世纪初的三室墓(16)壁画相比,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同:第一,前者已无墓主(夫妇)的家内生活场景;第二,前者的青龙形象虽与后者一脉相承,但较后者显得灵动;第三,后者的壁画绘于白灰面上,而前者的壁画虽也绘于白灰面上,但在后室发现被废弃不用的直接在石壁上绘画的痕迹。因此笔者以为,长川1号墓的时代当晚于三室墓,约为6世纪前叶。综合以上认识,属Ⅱ式的山城下1408号墓的时代可能约为5世纪后叶早段。

      需要注意的是,牟头娄墓的形制与朝鲜南浦市德兴里壁画墓(17)(图二,1)非常相似,但与后者相比,牟头娄墓后室藻井出现了抹角叠涩结构,时代当稍晚。德兴里壁画墓的墓志铭显示其时代为408年,而集安地区又尚未发现时代早于牟头娄墓的同型墓葬,那么在目前看来,集安地区这类扁方前室二室墓的祖型很可能来源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

      抛开墓葬形制的差异,山城下1405号墓与山城下1408号墓相比,在构造上最显著的特点有二,其一是筑墓石材体量更大,加工趋于精细,其二是主室藻井为一层平行叠涩上三层抹角叠涩的配置。用材上的大型化与规整化,以及藻井层级特别是平行叠涩层数的减少,是当时石材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亦与上述扁方前室二室墓的演变趋势相符,因此山城下1405号墓的时代显然要晚于1408号墓。

      

      图二 集安地区扁方前室二室墓的编年与渊源

      1.朝鲜德兴里壁画墓(408年) 2.牟头娄墓 3.山城下1408号墓 4.下解放31号墓 5.长川1号墓

      从目前的调查与发掘情况看,作为封土石室墓的集安五盔坟4号墓、5号墓(18)具有与山城下1405号墓相似的藻井结构。所不同的是,五盔坟4号墓的藻井为一层平行叠涩(即原报告所谓“梁枋”)上两层抹角叠涩的配置;五盔坟5号墓的藻井也为三层,第一层平行叠涩(“梁枋”)上施一层抹角叠涩,第三层顶石平行叠涩于第二层抹角石之上。壁画绘法上,山城下1405号墓绘于白灰面上,五盔坟4、5号墓则直接绘于石材表面。学界普遍将五盔坟4、5号墓视为集安地区高句丽最晚期壁画墓的代表,时代大致定在北朝晚期(19)。笔者曾以此二墓壁画中四神图像形态与位置的变化,及其与平壤周边高句丽壁画墓中四神形象的比较研究为出发点,将五盔坟4号墓的时代推定为6世纪前叶晚段至中叶,五盔坟5号墓推定为6世纪中叶至后叶早段(20)。根据上述高句丽墓葬石材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壁画绘制方式的不同,可得出山城下1405号墓的时代当早于五盔坟4、5号墓的判断,再考虑到该墓不论从用材、壁画绘制方式还是藻井层数都与长川1号墓相似,因此时代可能约为6世纪前叶早段。(图三)

      二、关于高句丽新旧墓制过渡的新认识

      山城下1405号墓与1408号墓时代的推定,对于研究高句丽墓葬由积石墓向封土墓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上文已经提到,此前笔者认为高句丽积石墓的下限年代为5世纪末,而本文对于山城下1405号墓的年代学研究则表明,其下限年代可能进一步晚到6世纪前叶早段。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高句丽积石墓向封土墓的过渡才最终完成。

      学界已经公认阶坛(方坛阶梯)石室墓为积石墓的最成熟形态,而山城下1408号墓则是石室墓外部形态的另一种类型——基坛积石的实例。阶坛与基坛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级数较多,且上一级方坛较下一级内收幅度较大,一般可达1米以上;后者则级数较少,且多为方坛的叠砌,上下层方坛的收分一般在30厘米之内。以山城下1408号墓为代表的基坛积石石室墓,实际上是在阶坛积石石室墓基础上派生发展出来的新的积石墓形态。另一方面,从目前的发现看,高句丽封土石室墓的外部形态也可分为基坛封土与无基坛封土两大类。集安一带的基坛封土石室墓以五盔坟4、5号墓为代表,平壤一带有传东明王陵(21)、土浦里大塚(22)、湖南里四神塚(23)等,其中后者为推定的高句丽晚期王陵,前者也是集安地区封土墓中等级最高的,显示出这种墓葬类型或与墓葬的等级存在一定关联。上述基坛封土石室墓的时代以传东明王陵为最早,约在5世纪后叶晚段(24)。由于山城下1408号墓时代为5世纪后叶早段,那么这无疑为寻找基坛封土石室墓外部形态的源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图三 山城下1405号墓的编年

      1.山城下1405号墓 2.五盔坟4号墓 3.五盔坟4号墓

      参考过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对于山城下1405号墓与1408号墓的断代结论,笔者对于集安地区高句丽新旧墓制的过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一,以阶坛土石混封圹室墓——禹山540号墓的出现为标志,高句丽新旧墓制的过渡始于5世纪前叶早段。第二,牟头娄墓为目前集安一带最早的无基坛封土石室墓,时代约为5世纪前叶晚段,其形制受到德兴里壁画墓的强烈影响,系借鉴周边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产物。第三,自5世纪中叶开始,由禹山540号墓演进而来的麻线沟1号墓呈现出外部封堆由土石混封变为封土,内部构造上耳室加大为侧室,圹室演进至石室的特征,当为集安地区本土起源的无基坛封土石室墓的肇始。第四,新旧墓制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封土墓出现后,积石墓仍然继续流行,下限年代可到6世纪前叶早段,并在5世纪后叶早段派生出新的分支——基坛积石石室墓,这类墓葬在5世纪后叶晚段又衍生出基坛封土石室墓,至此封土石室墓的两大类型已全部出现。

      以上文本通过对集安山城下1405号墓与1408号墓形制的排比,确认二者为高句丽晚期积石墓,并从断代结论出发,将高句丽积石墓的下限年代下延至6世纪前叶早点,并提出基坛封土墓的外部形态来源于基坛积石墓的观点,补充和修正了部分关于高句丽新旧墓制过渡阶段的认识。然而,就目前高句丽墓葬的整体研究现状而言,对于封土墓的研究深入程度要大过于积石墓,具体到二者过渡的过程与内涵,也至少还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

      其一,积石墓禹山540号墓埋葬主体部为圹室结构,无顶盖石,而与其同一谱系的封土墓麻线沟1号墓墓室藻井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穹窿顶结构,二者的形制之间似存在一定的缺环,因此寻找除王陵之外的早期积石石室墓,对于理清此阶段埋葬主体部由相对低矮的圹室向相对高大的墓室的演进过程会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积石圹室墓的存续时间也尚无定论,专题研究阙如;其二,虽然山城下1408号墓为基坛积石墓已无疑问,但却仅是孤例,从基坛积石墓向基坛封土墓的过渡也很可能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但是囿于材料,基坛积石墓流行的时段还不明朗。在继续挖掘既有材料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今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①a.李殿福.集安高句丽墓研究.考古学报,1980,(2).

      b.魏存成.高句丽遗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203.

      c.韦正.集安高句丽壁画墓葬之研究.考古学4—2号,首尔京畿考古学会,2005:39~57.

      ②a.赵俊杰,马健.集安禹山两座高句丽时期积石墓的时代及相关问题.考古,2012,(5).

      b.赵俊杰.集安禹山41号高句丽壁画墓的时代.考古与文物,2014,(1).

      ③赵俊杰,马健.试论集安地区高句丽新旧墓制的过渡时段.东南文化,2012,(1).

      ④云丽.集安高句丽“折天井墓”的时代.博物馆研究,2012,(1).

      ⑤高远大.维修中发现的两座高句丽积石石室壁画墓.博物馆研究,2000,(1).

      ⑥同①b:198.

      ⑦(日)池内宏,梅原末治.「通沟·卷下第六章」.日满文化协会,1940.该墓墓主存在“冉牟”与“牟头娄”两说,笔者同意后者。

      ⑧方起东,刘萱堂.集安下解放第31号高句丽壁画墓.北方文物,2003,(3).

      ⑨吉林省文物工作队,集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集安长川一号壁画墓.东北考古与历史,1982,(1).

      ⑩赵俊杰.再论高句丽“冉牟墓”的若干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1)(朝)李昌言.东岩里壁画墓发掘报告.朝鲜考古研究,1988,(2).

      (12)a.(日)关野贞.「平安南道大同郡顺川郡龙冈郡古迹调查报告」(「大正五年度古迹调查报告」朝鲜总督府,1917年:724~727.)

      b.关野贞.「平壤附近における高句丽时代の坟墓及绘画·后篇」(「朝鲜の建筑と艺术」岩波书店,1941年:419~423.)

      (13)a.朝鲜总督府.朝鲜古迹图谱·二.1915:图五一○~五二六.

      b.同(12)b:391,392.

      (14)a.同(13)a:图五八二~六○○.

      b..同(12)b:388~391.

      (15)赵俊杰.4-7世纪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封土石室墓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6)a.同⑦.

      b.集安县文物保管所,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集安洞沟三室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1,(2).对于三室墓的时代,学界基本已达成共识。

      (17)(朝)社会科学院考古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1.

      (18)吉林省博物馆.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和五号墓清理略记.考古,1964,(2).

      (19)a.李殿福.集安高句丽墓研究.考古学报,1980,(2).

      b.同①b:194~197.

      (20)赵俊杰.高句丽平壤期王陵考略.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8~154.

      (21)(朝)金日成综合大学.东明王陵及附近的高句丽遗迹.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社,1976.

      (22)同(12)a:697~704.

      (23)a.(12)a.:705~718、723.

      b.同(12)b:415~418.

      (24)同(20).

标签:;  ;  ;  ;  

吉安地区高句丽晚期石墓探索--以两石壁墓时代为中心_高句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