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深层原因分析_银行论文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深层原因分析_银行论文

试析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金融风险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并进行防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各国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并随时有恶化的可能,因为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依然存在,并未得到解决,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今年金融工作的首位。

什么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近两年来理论界所研究的泡沫经济的影响、外债问题、外资流动的监管问题等只是产生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并不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或根本原因。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或根本原因,是本世纪以来各国所形成的金融体制本身,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制度,二是企业之间的债务衍生机制。这两个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严重时,则爆发金融危机。

一、货币制度与金融风险

自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产生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不兑现纸币制度产生以后,带来货币供应体制的较大变化。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不但银行可以铸造发行,民间也可以铸造发行。货币是商品,具有内在价值,企业出售产品换取货币的过程实际上是以一个价值物换取另一个价值物的过程,企业实现新创造的价值的过程不必付出额外的代价。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的条件下,货币本身是无价值的,企业出售产品换取货币的过程不是以一个价值物换取另一个价值物的过程,而是以一个价值物换取一个价值符号的过程,这种价值符号是无价值的,但企业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纸币的发行权集中到了中央银行,不但民间企业,连商业银行都没有纸币发行权。发行权的集中是必要的,因为纸币是无价值货币,谁发行谁就拥有了无偿购买社会财富的权力。但中央银行并不是将纸币无偿投入到流通中,而是用贷款或再贴现方式提供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以再贷款方式提供给企业。从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体制看,是先有贷款后才有存款。中央银行每年根据社会总产品增长的幅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确定新发行的货币数额,以各种方式贷放到各商业银行。各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途径贷放到企业。表面上看来,这种货币供应体制是合理的,银行不能无偿提供货币资金给企业。问题在于,在银行手里,这些货币资金不是资金只是货币,而银行却以资金来对待它。于是货币轻而易举地转化成了资金,企业获取流通货币的过程变成了负债过程。例如,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900亿元,1997年发行1370亿元,1998年发行1500亿元,相应地, 这三年,我国企业对银行负债规模因货币发行原因增加了近4000亿元,年利息负担增加了400亿元。在金属货币制度下, 货币来源于金银矿企业的产品,国家和企业都可以铸造货币投入流通,这笔企业债务就不存在。新增发行货币还只占企业对银行负债的一部分,企业对银行的另一部分负债是商业银行的派生贷款。在纸币制度下,由于银行对货币经营的垄断,在非现金结算机制作用下,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对企业投放的贷款,又转化成企业在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这个派生存款又转化成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派生贷款,派生贷款再转化成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再转化成派生贷款,最终的企业对银行负债的规模是中央银行的发行货币和商业银行的派生贷款两者之和。由于派生存款是贷款的产物,先有贷款后有存款,企业存款的增长并没有减少企业对银行的负债,且企业存款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企业贷款的增长幅度,这样,纸币制度就形成了企业对银行高度负债的格局。从社会企业整体来看,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伴随着企业对银行负债的增加,负债成为先天性的产物,而不是后天才有的。企业从投资到维持日常经营活动都要靠银行负债,企业必须不断地借又不断地去偿还银行债务,在完成生产的不断周转同时,又要完成债务的不断周转。企业每年新增创造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被银行系统以利息方式拿走,降低了企业积累能力和自有资金增长速度,这又使企业难以改变高负债状况。“企业替银行打工”的说法就反映了这种状况。这就是纸币制度的严重缺陷。在中国,银行利息率水平达到企业资产利润率的一半以上,许多企业的经营无利可图,仅完成了成本的回收。稍有一点经营风险企业就失去了承受能力,不可能去改变企业的负债状况。

这样的一种货币供应体制,自然不可避免地增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形成了金融风险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企业之间的债务衍生机制是现代金融体制中的一个新问题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企业之间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最终产品的形成要经过很多生产加工过程,因而要经过很多企业之手。上一个企业的产品变成下个企业的原材料,下一个企业加工出产品又变成再下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如此下去,一个最终产品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十几个、几十个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易过程,并且,中间还衍生出很多分支交易过程。

企业之间的交易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付款比成交要滞后。与企业向消费者个人销售最终消费品不同,企业之间在交易发生时,一般只付少量的定金,大部分资金要待购买产品的企业安装或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才支付,从交易发生到支付有一个负债期。有许多交易活动也不是瞬间完成的。如土地施工、房屋施工,要经历很长时间,这与企业向消费者销售最终产品的方式又不同,也自然有一个负债期。在土地施工交易中,随着土地施工不断进展,土地开发商对土地施工单位负债也不断增加,即使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每个付款期之间和总款项付清之前,都是土地开发商对土地施工单位的负债期。土地开发完成之后,土地开发商对土地施工单位负债未清,便又进入了商品房开发商对土地开发商、房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负债期,这个时期也要持续很长时间。第二个特点是从连续性的交易活动来看,企业之间付款的顺序与交易活动所发生的顺序或生产活动本身的顺序是颠倒过来的。在上面所举的房屋开发的例子中,按生产或交易发生的顺序,应该是土地开发商先付土地原始所有者及土地各施工单位的款,开发出土地后卖给商品房开发商,商品房开发商再付土地开发商和房屋各施工单位的款,建造出商品房,卖给房屋交易商,交易商付房屋开发商的款。但这样做,在最终产品未售出之前,土地开发商、房屋开发商、房屋交易商得事先备有一大笔货币资金存量,这是不经济的。由于生产活动不是一次性,而是连续性多次性的,在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利用付款比成交滞后的特点,对资金滚动使用,回收了上一笔生产交易活动的资金,用来支付下一笔生产交易活动所需的资金。房屋交易商源源不断地卖出房屋商品,回收货币资金,并支付给商品房开发商用于下批商品房预购定金和上批商品房所欠货款。商品房开发商将房屋交易商偿付的货币资金源源不断地转付给土地开发商和设计、房屋施工、监理单位及建材供应商。土地开发商又将商品房开发商转付的货币资金源源不断地再转付给土地原始所有者、土地施工单位、水电施工单位、水电安装和道路修建单位。这样,从多次性生产活动看,付款的顺序与交易的顺序基本上是颠倒过来的。

付款顺序与交易顺序颠倒的原理,与银行存贷款关系颠倒的原理相类似,从个别银行个别业务看,是先有存款后有贷款,但从整个银行体系整个银行业务看,是先有贷款后有存款。宏观的经济格局与微观的经济格局有时是正好相反的。这种付款顺序的颠倒与企业交易活动中付款时间的滞后,有积极与消极两重作用。从积极作用看,它节约了大量社会货币资金,减少了流通费用。前面已经分析,如果按交易发生的顺序付款,土地开发商、商品房开发商、房屋交易商在商品房最终销售之前,各自都要事先准备一笔货币资金存量用于每个交易环节的需要。而现在由于付款方向的变化,前面各个环节的交易支付的一大部分是从最后一个环节发出,依次序推到最初环节的,有一笔货币资金就完成了周转过程。从消极作用看,它加大了关联经济活动的企业之间的支付风险,为债务危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只要关联经济活动的某个环节支付活动出现了障碍,就会造成与这次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所有企业债务都不能结算,这时,企业之间暂时性的资金拖欠就演变成了彼此捆绑在一起的长期性的债务链。如在上述房地产商品生产活动中,当最后一个生产环节房屋交易商支付活动出现了障碍,无法向商品房开发商支付资金,则造成了商品房开发商无法向土地开发商、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建材供应商支付资金,而土地开发商又无法向土地原始所有者、土地施工、水电安装、道路修建单位支付资金,它们之间的债务关系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债务链就形成了。

企业债务链的发展和蔓延是现代金融体制中的一个新问题。企业债务链的形成有企业对银行负债压力加大的外部原因,也有企业债务衍生机制的内部原因。但企业债务链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了企业对银行负债的偿还,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要求,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对银行的负债风险。企业之间产生了坏账,银行对企业也就产生了坏账,企业坏账是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泰国房地产企业的坏账本来只有150多亿美元,而银行金融机构的坏账却高出一倍多, 因为房地产公司的坏账会引起相关产业如钢铁制造和其他建材产业企业的坏账,引起银行坏账的增加。韩国起亚集团的危机使其与它有业务往来的3000家中小企业的经营也陷入困境,从而使韩国银行系统的坏账倍数进一步放大。

三、防范金融风险要从消除企业债务衍生机制入手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减少企业的负债和银行的坏账呢?

发展资本市场无疑是一个很重要方面。但资本市场的货币资金供应量是有限度的,因为它总是只占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而且,既使减少了企业对银行的负债,也不能减少企业之间的相互负债。企业之间的相互负债,除外在的形成因素之外,还有其内在的形成因素。企业之间的相互负债,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债务链,常常把成百上千的企业捆在一起。很多债务关系是难以解开的死结,不是靠简单地注入资金就能解决的。企业之间的债务链反过来加剧了企业对银行的负债和坏账的发生。只有首先从解决企业之间的债务链入手,理顺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消除企业本身的债务衍生机制,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调整企业与银行的债务关系,找到减少企业与银行的债务关系的办法。防范金融风险要从消除企业本身的债务衍生机制入手。

目前企业对债务问题,有很多的解决方法,包括对债务的防范、债权的追收及债务的诉讼,这些方法对解决企业债务和债务链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着局限性。无论是债务防范、债权追收还是债务诉讼,都是企业为减少债权债务发生或发生后能顺利解决而采取的只针对两两企业之间的措施,活动范围局限在一个较小的半径之内。无论是债权人企业,还是债务人企业,它们本身又都是社会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各种长长的债务链上的一环,债务问题并不是它们两两之间能解决的。它们两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解决,有赖于它们被套在其中的社会企业债务链的解决。而解决社会企业债务链,靠单个企业微观自救活动难以凑效,必须靠债务链上的所有企业协同努力,但并没有一个外在的力量能使它们做到这一点。而且,每个企业都有一种自相矛盾的心态,作为债权人,它希望它的债务人企业尽早尽快归还所欠的资金,而作为债务人,它又希望能尽量拖延它的债务不还,将资金留在本企业以扩大经营规模,多获取利润。这样,每个企业实际上也就很难防范逾期债权的产生,更难以追收。既使通过诉讼手段,法院也只对两个企业之间单向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判决,要求债务人企业应该无条件偿还所欠资金给债权人企业,并没有解决债务人企业有没有资金偿还能力的问题。至于破产债务清偿,更是一种杀鸡取蛋的办法,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强行将债务人的营运企业资产偿还给债权人。破产债务清偿,还是对两个企业之间的单向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处理,它虽然以强制手段将债务人企业的资产偿还给债权人企业,却没有解决对债务人企业负债的那些企业,即影响债务人企业资金支付能力的那些企业应该向债务人企业偿还负债的问题。债务防范、债权追收、债务诉讼等方法不可能根本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因此,解决企业债务链问题要有新思路。由于债务链涉及到的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相互联系的企业群体,牵一动而发全身,必须从整体上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单个企业进行微观自救,难以从债务链中得到解脱,需要政府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企业债务链的清理工作。

政府出面从全局的角度来清理企业债务链,是解决企业债务链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政府用何种方式方法来解决企业债务链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政府来解决企业债务链的问题,是要发挥政府既是权威部门又是中介机构的作用,来组织企业之间进行有序的债务结算工作,把企业债权债务置于政府机构监管之下,使企业无法逃避债务的偿还义务。并将企业之间债权债务的清算由目前这种两两企业之间的行为变为企业对政府之间的行为,降低企业之间债权追收债务偿还中的交易成本和对生产力的破坏作用,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这就必须建立一种国家企业交易结算系统。国家企业交易结算系统,是政府举办的对企业交易活动中产生的支付行为进行结算的中介机构。它将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两两债权债务清偿变为企业与国家中介结算机构之间的清偿,从而达到解除企业之间的债务链,促进企业资金顺利回笼、资金周转通畅的目的。在国家中介结算机构的作用下,企业之间的支付手段由货币现金变为国家中介结算机构的结算货币,支付的主动权由货币持有人变为国家中介结算机构,交易当事人之间达成交易之后,其商品的价值也同时得到了实现,因为在国家中介结算机构那里,商品卖方的货币收入已记录在国家中介结算机构的结算账号上,卖方可以接着去购买新的生产资料,并会有人提供给他,因为提供的人会同样从国家中介结算机构那里得到收入的确认。企业如同信用卡的持有人,国家中介结算机构如同银行。不同的是,这种“信用卡”不是先存钱,再限额使用,而是先使用,后结算。这种支付方式,既有物物交换方式下成交即实现价值的优点,又有货币现金交换方式下交易不受对象、数量和时间限制的优点,吸取了物物交换和货币现金交换两种交易方式的长处,又避免了两种交易方式的不足。企业交易中介结算方式尤其解决了在纸币制度下所产生的企业对银行的高负债问题,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在中介结算过程中已得到解决,不需要企业先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垫付,其支付部分仅限于结算差额。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也会通过结算过程得到所需的流通货币。目前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中出现的内部结算中心,可以看作国家企业交易结算系统的萌芽。国家中介结算机构的介入,会使大批企业从债务链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有效地制止了债务链的发展和蔓延,并以此入手,将会产生货币流通和支付方式的一场变革,形成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一种创新,从而对纸币制度的缺陷进行修正,其意义十分深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标签:;  ;  ;  ;  ;  ;  ;  ;  ;  ;  ;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深层原因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