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改造与保护论文_胡强强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510000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旧城区的改造中,如何延续旧城区的历史风貌,保存原有建筑特色,是旧城区改造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其改造中,既要改善破旧的城区状况,满足居住环境,又要保护好原有城市文化气息、历史风貌、文化习俗,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区;保护与改造

1.城市规划中旧城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城更新改造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城市中的旧城区是指具有一定历史年代,无论是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还是位于边远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老乡镇,存在着布局混乱拥挤、工厂和居住混杂、交通不畅、房屋质量差、缺少各类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公共基础设施陈旧或不完善、邻里关系缺失、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而在当前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旧城区的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旧城改造安排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日程上,在城市老化地区有计划地实施集约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

2.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改造措施

2.1针对旧工业区的改造

针对旧工业区应坚持恢复生态为目的。城市中的旧工业区往往存着污染严重的问题,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现代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广钢新城的改造为例,广钢新城通过再次的功能定位和土地梳理,吸引了多家房企投资建设,完善公建配套,成为了“特色宜居新区、专业交易中心”的广钢新城,其改造规划策略如下:

2.1.1整合三村一场,连片改造,一次性解决城中村和旧厂改造问题,提升地区整体价值,从而达到了以下几个关键目标:功能格局的统筹安排;广钢中央公园与花地河联系景观廊道的大同;村融资用地与广钢地块的整合,便于整体打包出让;路网、设施、绿地空间的区域统筹。

2.1.2广钢是广州近现代工业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连片的工业文化遗产是广州市最重要文化资源之一,规划对广钢现有的建、构筑物进行详细摸查与评估,对现状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改造与再利用。

2.1.3按20.7万居住人口规模,高标准地配套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另外,设置4个综合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200床综合医院、1000床养老院、广钢工业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污水厂片区“变废为宝”,打造环保科教区,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提升周边地区土地价值。

2.2针对旧居民区的改造

对旧的居民区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旧居民区的住房常常存在着房屋严重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2.1旧居区的拆迁问题

旧居民区的拆迁可以根据居民的原有房屋面积进行一对一的相关比例补给配套新房屋。在旧房拆迁和新房建成的过渡时期,可以建造简易的出租房供居民短暂性的居住。我国的房屋拆迁政策日趋完善,越来越人性化和合理化,对居民的拆迁补贴也落到了实处。坚持完善拆迁政策,可以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的发展减少很多阻碍。

2.2.2居民区的配套设施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居民住宅小区中新旧单体楼宇混合,且人员居住密集,外墙、内部结构和公共设施都非常老化陈旧。加上居民区的房屋产权性质复杂,房屋类型不一,质量差异大,居民区道路硬化、排水设施、路灯照明等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绿化问题也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必须要重视旧居民区配套设施的改造问题,由于老旧居民区多以本地人为主,所以在场地空间改造中首先应先融入地区文化特色;其次要结合旧居民区的实际状况,引进各类生活配套设施,在裸露地面种植植被,提高居民区的绿化率;另外,还可以将“互联网+”融入到旧居民区改造中,全面嵌入智能终端,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3针对旧城区道路的提升

2.3.1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

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是对道路景观的整体提升,不但包括道路环境、道路节点、人行系统及停车系统,还包括建筑立面、广告牌以及拆迁违章建筑等。为了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需要建立改造提升项目库,在改造范围、改造内容、改造面积、改造时间上做出具体界定。

2.3.2城市重要道路交叉口提升

城区改造中对城市重要道路交叉口的节点景观、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主要通过强化标志、提升功能、塑造场所三种核心手段,将节点建设的意义扩大到了整个城市的范围。

3.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措施

3.1改造与保护相结合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改造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旧城的改造是在全城范围内实行的,相当于“面”,而历史文化和景观的保护是在某一处实行的,相当于“点”所以必须处理好“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在改造之前,应对旧城中的建筑进行考查,对于存在一定价值的古建筑或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遵循“保护为主,改造再利用为辅”的原则。尽量保存这些历史建筑物外立面的风格特点。对于建筑物的内部,可根据建筑现有条件,再结合新的使用要求进行功能和形式的适当调整和改造。对于一些有再利用价值的历史建筑,可按照现代化的使用要求进行修缮,如安装一些水电等设施,达到保护再利用的目的。另外,历史建筑的传统美和价值还需要依靠一定的视觉空间来体现。因此,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同时,还需对与历史文化遗址风格特点相一致的周围建筑进行保护,以保证有历史人文价值原建筑的完整性。

3.2发掘旧城区历史文化价值,凸显保护改造地方特色

旧城区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可激发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教育的直观体验,从中可以了解到城市文化遗产、建筑、街道和空间的发展及兴衰过程,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旧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能发掘地区潜在的魅力,增加群众的社会凝聚力以及自豪感;同时,历史文化遗产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广州荔枝湾项目在改造中,荔枝湾的建筑、街道组成旧的肌理,承载着本土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景观。而由于荔湾旧城的街区结构与岭南现代城市景观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有效对着两者的关系,改造规划提出挖掘可展现地区形态特征和人文景观特色的内容,如复建“海山仙馆”,恢复“荔枝湾涌”风貌,在原有的景观旧址上重塑岭南现代城市的景观结构,突出了荔枝湾的特色,其景观效果如下图所示。

结束语: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需要政府和全民的参与,因此在今后城市旧城区的改造与保护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借鉴国内外关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不遗余力的指导实践,促进历史古迹和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杨卿.“新陈代谢”的动力:城市更新——现今旧城区改造与保护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

[2]郭红霞.旧城区改造的保护与再利用思考[J].城市规划.2012.

[3]黄玉霞.城市新城区开发案例分析--广钢新城AF040417地块、AF040418地块项目案例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6.

论文作者:胡强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简析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改造与保护论文_胡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