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数字图书馆试验概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政府、企业和高校对数字图书馆一直给予广泛关注和支持,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开发项目。下面从研究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对日本数字图书馆的试验情况作简要介绍。
1 政府机构组织的电子图书馆项目
1.1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与能通产省信息技术促进会(IPA)合作进行的电子图书馆项目。从1994年至1996年,实施了三个项目。
1.1.1 试验性电子图书馆项目
该项目属于试验性电子图书馆系统,由通产省立项,信息技术促进会(IPA)、日本国会图书馆(NDL)负责研制,这是为了解决电子图书馆建设过程必要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1994—1997年完成,1995年建成信息基础设施中心(CII),1995年在CII开始了项目实验,完成了子项目实验,以支持与维护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全国联合目录网络(NUC)”。联合目录网络在日本首次统一了公共格式JAPAN/MARC,整合了全国分散的图书馆书目信息数据库,使这些书目信息数据库系统化,以形成电子图书馆的基础。系统化的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设在全国信息基础设施中心(CII),各成员馆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到所需书目信息。截至1998年底,已有包括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内的43个公共图书馆参加这个网络,联合书目信息已达1200多万条。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解决技术上问题:(1)书目信息识别和集成的方法;(2)索引文档的生成方法;(3)更友好的用户界面;(4)馆际互借系统等。目前日本还没有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而有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的作为学术、情报中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这也是国会图书馆实施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之一;第二,电子图书馆实践实验。
该实验分三个阶段:(1)资料数字化。数字对象包括书目、全文、图像等,还有缩微胶片。在为一阶段做成的图像数据达1000多万幅,有珍善本、明治时期发行的图书和经济政治类期刊、论文,二战前后的经济类图书等。同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CD-R中,组成CD-ROM转换器;(2)数据库建设。主要是构建书目、全文、图像信息数据库和建立检索信息数据库的功能,可提供的功能有数据库之间的连接、适合显示屏大小的图像表示、便于浏览的简易图像显示;(3)信息检索阶段。主要是开发适合各种信息数据库的检索系统,包括书目、全文、图像信息检索系统。用户在通过Mosaic、Netscape、Navigator等WWW客户软件存取这些数据库。为了实现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目标,该系统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从用户角度考虑,实验更方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信息的技术;(2)信息积累和管理技术:(3)系统构造和操作支持技术。
1.1.2 “儿童图书”电子图书馆(ELCB)
该项目已于1996年至1998年完成,开发了“儿童图书”电子图书馆的系统结构,建成编制有13万多条儿童图书书目记录的数据库。8300种儿童图书被数字化,提高交互式信息检索功能,无须键入或指屏(现有130种题录可用此功能)。图书被数字化后,以400dpi的位映像图像(TIFF格式)和彩色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磁盘组(disk array)中。同时已开发出了信息检索系统,用于连接数字化文本。另外,还开发了几个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1.1.3 “亚洲信息供应系统(AISS)”
该系统由日本国会图书馆研制,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它将日本国会图书馆自1948年后所存的十种亚洲语言文字(中、朝、印度、阿拉伯、泰、土耳其语、波斯、越南、缅甸)的卡片目录以数字化图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书目数据库约6000种连续出版物题名,包括部分刊物的目次页,全文本影像数据库含2000题名约47万页。9万张卡片目录已被数字化扫描成TIFF格式的黑白位映像图像,存储在高速磁盘组中。
1.2 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电子图书馆系统
该系统由文部省立项,日本学术情报中心(NACSIS)负责研制。该中心成立于1986年,在促进日本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编目、快速馆际互借、数据库联机检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电子图书馆系统于1994年12月至1997年4月在Internet上公开试用。这是日本下一代信息服务系统的原型系统。1995年2月在日本高校试验运行。
为推动信息快速传递,中心建成了连接全日本主要学术机构的“科学信息网”(INSnet)。1997年4月开通电子图书馆服务(NACSIS—Electronic Library Service)系统。电子图书馆服务(ELS)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将日本学术团体出版物及部分会议录中论文数字化存储后,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内容涉及人文、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和医学。另外ELS存储有编目信息,用户既可查询书目信息和浏览图像,也可将这些所获信息在终端上打印出来。到1999年10月,共有95个学会的206种期刊能够提供NACSIS-ELS服务。
此外,NACSIS还研究开发了“CyberMagazine”数字图书馆系统。可提供的服务有近期目次服务(E-CC)、多媒体文献传递服务、自动化定题情报服务(SDI),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可在工作站或终端上获取信息。
2 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活动
2.1 奈良科技大学(NAIST)的研发活动
该校成立于1991年,拥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图书馆馆藏也很少。该校认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图书馆应收集和提供以学术期刊为中心的学术资料信息,不应像现有的大学图书馆那样收集所有的图书资料,也没有必要长期保存它们。同时根据学校学科面窄、馆藏印刷型资料少的特点,学校规划建设日本第一座真正的电子图书馆,即1992年开始实施的“Mandala电子图书馆计划”,1993年3月该系统开始运行,这是目前日本唯一的已经运行的大学数字化图书馆。“Mandala”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1)信息输入系统;(2)信息存取系统;(3)检索系统;(4)数字化映像系统;(5)业务支持系统。功能如下:(1)收集最新信息,为用户服务;(2)提供从以图书期刊等资料为中心的到缩微胶片、录像、电视报道、照片等的数字化信息;(3)为用户提供共同研讨问题的场所;(4)为学校用户提供新到资料的电子化SDI服务;(5)外界用户可以通过Mandala系统存取NAIST信息;(6)用户可在校园内任一个工作站上存取Mandala电子图书馆资源;(7)可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料进行创作等。该系统已于1996年开始运行。
2.2 图书馆情报大学(ULIS)的研发活动
图书馆情报大学是日本国立图书馆情报学的专科性大学,在日本电子图书馆试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94年8月该大学举办了第一次电子图书馆研讨会,后又多次举办,吸引了许多日本大企业研发人员参与。1995年,图书馆情报大学成立了“数字图书馆学会”,并出版发行会刊《数字图书馆》。在1995年和1997年又两次举办了“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和实践的国际研讨会”(ISDL),在1997年的会议期间展示了日立、NACSIS、纪伊国屋书店等开发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产品,这次会议的名称也由ISDL改为“网络文化社会中的图书馆国际研讨”,数字图书馆的研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图书馆情报大学举办的数字图书馆专题研讨会和有关的国际会议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方面的信息、思想、技术成果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推动了日本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此外,图书馆情报大学也开展了一些研究活动。如“SOPA”浏览器,这是一种ULIS图书馆OPAC的更先进的书目查询系统,能够显示出每本书的图像,包括厚度和开本。1999年2月,学校引进了“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够自动将Internet有关图书情报学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3 大学和企业合作开发的数字图书馆项目
Ariadne是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发的著名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正式名称是“网络环境中信息与文献的先进检索系统”,最早由日本京都大学的尾真教授于1990年提出。1992年富士通公司参与进来,与“电子图书馆研究会”合作开发该系统,这个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对日本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客户机端采用Mosaic2.0客户软件,用户可通过菜单或按键进入电子图书馆指南,服务器端执行各种检索操作,包括书目信息检索、目次页检索、自由文本检索等。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特色:(1)数据库信息有文本、声音、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2)通过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高速传输多媒体数据,使用户可远程存取电子图书馆信息资源;(3)提供多种检索技术,如书目和全文用的关键词检索技术、自然语言检索等。(4)提供多种有效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多种功能,如同时阅读多种文献、查字典、做标记、日语与英语关键词的对照翻译等。
4 企业开发的数字图书馆项目
“电子图书馆数据库”(ELNET)是企业界开发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是1998年日本电通公司、日本发展银NTT等73家公司和机构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日文数据库系统。ELNET从报刊选编信息,并分为产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学六个数据库,它的突出特点是数据库内有全文数字化图像,并存储在光盘系统中,用户可以用标准的命令联机检索,提供的服务主要有:(1)联机信息检索和传真机服务;(2)远程PC机用户可以联机查检ELNET主数据库中的书目信息,当用户检索到所需信息后可立即订购存储在大容量光盘中的文献全文,这时系统将自动地把全文发送到用户的传真机上。
日立公司研究开发的Conucopia系统与上述不同,它适用于用户对网络信息的检索、收集、分类、存储和传输,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它实质上是网络用户使用的虚拟图书馆系统。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来看,依照研究和开发的对象可将日本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大体分为三大类型:(1)以藏品发展为中心。开发主体是日本学术情报中心(NACSIS)及日本国会图书馆(NDL):(2)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开发主体是在通产省(MITI)所属信息技术促进会(IPA)及日本信息技术开发中心(JIPDEC)的领导下,由学术团体和图书馆进行研究开发,有兴趣的计算机公司也进行了研究;(3)以用户及社会需求为中心。开发主体是一些大学、研究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