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论文

试析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论文

试析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

甘齐宁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就是用于判定人民军队建设水平在本世纪中叶全面达到世界一流的依据。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实践探索中,必须强化这一实践标准的基础性、统领性认识,能动把握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具体目标、方法、路径及检验,切实运用于指导规范军队各项建设实践。

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实践价值

关于军队建设的标准,是人们基于军事实践形成的预想性的、可感知的、可比较的具体特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通过引领、标志、检验新时代人民军队发展建设实践而产生其重大历史影响。

根据通径分析方法的要求,从中选取24个驱动因子,经过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最终确定7个驱动因子:城市化率、教育投入、GDP、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总投资、水果总产量。文中的统计分析由SPSS16.0完成,通径模型的建立由Amos6.0完成。

一是对比衡量我军建设发展水平。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蕴含关于世界一流军队的认知。而这一认知的实践价值,在于既摒弃纯哲学和纯学术的逻辑演绎,又跨越鼓吹“战争检验”的实证陷阱,放眼本世纪中叶的发展预期,提供一个判断人民军队能够在与强敌对抗中占据主动的依据。因此,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必须内在地综合体现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特征,客观反映“全面建成”的实质、过程和价值,从而在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基本原理与凸显当代价值相一致的原则作用下,推动全面建成的实践保持目标设定、过程规划、方法选择、成效检验上的高度统一。

二是集中体现我军建设发展特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不仅是关于“建成世界一流”这一军事实践目标的认知反映,同时也是对人民军队这一军事实践客体的认知反映。一方面,是体现人民军队发展水平的历史性特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语境,实际上承认“当下的人民军队”与本世纪中叶世界一流军队存在差距。因此,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必然在内容上体现军队建设从现在至本世纪中叶发展变化的前后差异。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军独特优势的本质性特征。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是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必然在功能上涵盖中国特色军事制度发展变革的路线、方针、原则等规定性要求,确保我军建设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方向。

2.3 做好动物疾病检查针对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诸多类疾病,事先做出相关的检疫制度,并通过严格遵循检疫制度进行日常操作,定期对动物进行疾病的检查,做好消毒处理,对动物予以相应的疫苗注射,从根本上提高动物抗疾病能力;做好对进出程序的严格规范,避免在动物进出过程中感染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多发季节,加强动物检疫力度,做好疾病检查工作。

将平均含水率为32.53%的物料按照试验设置的薄层厚度平铺在托盘上;当DHG-9240A型热风干燥试验装置中的温度和风速达到恒定时,将托盘放置于干燥室中;在干燥过程中定时测定物料的含水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参照国家小麦籽粒入库储藏标准,将干燥最终干基含水率确定在11.5%~12.5%的范围内。每个处理重复进行3次, 取其平均值。

二、确立标准必须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处于军事实践与军事认识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合点,既集中反映人们对世界一流军队的军事认知,又能动地影响人们从事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军事实践。因此,确立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是实现军事实践与军事认识相互转化的关键,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保持立场、观点、方法高度一致,确保标准确立的严谨性和彻底性。

其次,把握变革实质立标准。军队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变革的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是完善军队组织和改进作战方法的物质前提。因此,认识和把握军事运动系统的发展规律,需要综合衡量社会发展给军事运动系统带来的要素优化、结构优化、功能优化,既要掌握军事主体、军事工具、军事方法的发展,还要洞悉敌我对抗条件的发展变化趋势,这样才能相对合理地预见未来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特征。

首先,聚焦强军制胜立标准。关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必须通过对军事运动系统的综合分析,着眼牢牢掌握未来军事对抗中的主动权,综合分析军事主体、军事客体、军事工具、军事方法等要素的变革发展,开展关于优化军事运动系统的科学预见。这要求在标准的选定中,不仅要能够有效指导可控性因素的自我完善,还要关注“军事客体”这一非受控性要素,合理选定优化军事运动系统的突破口,才能确保其有效性。

再次,聚焦展示优势立标准。从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需求看,标准的核心作用在于准确标定对潜在对手的比较优势。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可见性,是可观察并衡量的外部特征,从而为达成世界一流的事实检验提供前提;二是因应性,这种表现是世界一流军队独有的、必然的,既是具备优势性作战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三是直观性,可据其直接达成关于世界一流军队的认定,不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或其他事实和特征的补充论证。

我国的职教体系主要是从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来的,具有明显的高等教育痕迹,可以称为高等教育的“简缩版”。由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和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完全不同,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一直在改变,但改来改去,职业教育的参与者都感觉缺少点儿什么。究其原因,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一直没有跳出高等教育的教育思维。高职教育必须淡化过细的专业设置理念,以现代的“专业群+从业方向”取代现在的专业设置方式,构建“拓基础、强根基、淡专业、重运用、灵考核”的现代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尊重认识规律立标准。强化关于标准确立的纲领性、严肃性、艰巨性认识,把对本世纪中叶的世界军事变革的预见建立在合逻辑性与合历史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辩证把握人民军队所处的历史方位、建设水平、发展方向,主动捕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出现的新生因素,形成合理的军事理论预见和军事实践预见。另一方面,破除“一劳永逸”思想,避免追求“大跃进”式的机械指标,防止用想当然的、纯概念的、脱离实际的臆想指导军队建设。

三、一种基于军事运动系统分析的标准体系

社会发展对军事运动系统的影响,不仅作用于其四大要素——军事主体、军事工具、军事客体、军事方法,同时也作用于各要素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从而使军事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变化。从历史上看,恰恰是这些体现于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变化成为了军事变革的标志性特征。因此,军事运动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社会文明发展作出的响应,即可以视为一种考察军队发展的参照标准。

其中,军事主体与军事工具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于两者相互关系之中,而在研究他们共同作用于军事客体、军事方法时可不做区分。因为主体只能通过工具影响客体,且主体对方法的运用必然以工具为前提。于是社会历史发展给军事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所带来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相应地,这些变化的关系所涵盖的范畴可视为社会发展对军事系统的作用域。

三是系统规制我军建设发展实践。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在明确世界一流军队指征的同时,也在实际上规定了全面建成的基本样态及实现路径,从而对人民军队建设发挥目标引领和整体规划的作用。一方面,只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真理性被广泛接受,必将在全军上下自觉地转化为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目标、方法、措施,从而广泛地、带根本性地推动军队建设实践。另一方面,作为检验尺度的标准将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排他性,破除或搁置一系列与其矛盾或无关的理念、思维、做法,从而通盘牵引各项建设同步展开、协调推进、相互配合。实际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对建成实践产生引领性、规范性、制约性的影响,否则将使这一概念本身陷入空洞、僵化、盲动的误区,失去存在意义。

工具—客体作用域,即指(军事主体操作)军事工具对军事客体作用或反作用的关系,这部分体现了武器装备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的升级换代。

本组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龄1~60岁,平均(16±12)岁,其中颈部5例、腹腔肠系膜3例、肝脏1例、脾脏3例、胸部前纵隔2例、手腕骨1例。均以局部发现肿块就诊,除1例合并感染外,其余病例均无疼痛。1例手腕稍有不适。

方法—客体作用域,即指军事方法中超越具体的人员和武器而体现主客体间实质差异的部分,通常表现为武装力量体制的相对适应。

主体—方法作用域,即指军事主体(运用军事工具)对军事方法的运用,这部分反映了军事理论(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完善。

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的学习并不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强。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数学算是一个比较难的学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而老师又不可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提问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

这四种关系(作用域),提供了观察军事系统功能发展变革的观察维度,分别体现着军事发展对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用于考察本世纪中叶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程度,即构成一种从四个维度综合衡量的标准体系。其中:

关于普及排印本古今字的辨析使用,应该根据词频统计,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等的收词情况,采取从俗的原则选用今字,而不能继续使用原字或古字。

1.工具—客体标准:武器装备体系健全

狭义上的武器是直接作用于军事客体的军事工具。我们在考察军事运动系统发展时所指的武器,实际上是指以武器为核心的武器装备体系,作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体系健全”,这个体系的范畴则更为广泛。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中小学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包括预算编制、支付审批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的漏洞较多,同时,财务管理相关的监督体制也未建立。

首先,是指能够对作战对象产生有效作用的武器装备,既包括进攻性武器,也包括针对特定进攻手段的防御性武器。其次,武器装备还包括保障、维护前述武器,确保其有效发挥作用的方法手段。再次,不具直接物质性破坏能力,但可以影响对手决心、意识、行动的心理、信息对抗系统等装备,已逐步成为武器谱系的重要部分。最后,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战场条件的建设、作战环境的感知手段等,也必须与时代相适应。

总之,贯穿于这一领域的矛盾就是敌我双方的对抗,信息化战争同时提高双方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在单纯追求杀伤性的武器发展之路走到尽头之时,精确打击、定点投送等理念揭开了武器发展适应时代变革的真面目,即对施加于作战对手“有效影响”的追求。从武器装备的整体看,“体系健全”是保持军队效能性的客观要求。既要能对特定对手实施多重进攻,又要对对手的多样进攻实施有效防护,还要能够有效消除敌人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不能在任何能力上存在突出短板。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王局子村现有160多名在读小学生,在中汽公益联盟捐资修缮前该校教室简陋、桌椅破旧、操场坑坑洼洼、围墙破旧倒塌、无加热饮水机等设备;中汽公益联盟本次为王局子小学共捐资26万余元,对整体校园及教室内部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并为孩子们购置了饮水设备、教室电脑监控设备以及四季校服。

我们说军事主体对军事工具的适应性,就是军事人员的素质问题,这里的素质本就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作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衡量标准之一,“军事人员素质过硬”是指在本世纪中叶军事主体与军事工具结合应达到高度完善的程度,其内容也具有多重层次。

2.主体—工具标准:军事人员素质过硬

首先,个体运用武器装备的素质过硬,这里主要是对高技术武器的掌握和运用。其次,相互配合实施行动的素质过硬,这里强调在未来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中,全部作战单元密切配合发挥作用。最后,个体能动认知军事价值,这种价值认知涵盖从体系对抗的岗位要求,到具体行动对政治、经济、社会的直接及后续影响,并依据准确的认识、适当的权限自主有效地实施相关行动。此外,还包括一些融合运用军民技术、迅速掌握新武器装备等素质要求。

医疗与教学是现代医院的基本任务,与之相应的医疗管理、教学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4,5]。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和医疗市场的变化,教学管理人员也需不断拓宽思路、与时俱进[6]。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仅是附属医院培养医学人才的职能所在,更是医院教育管理研究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7]。

总之,所谓的素质过硬,不仅仅是作为兵员的人的素质提升和武器装备技术提高的共同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作为军事人员的社会成员素质的整体要求。新的时代特点是,个人运用武器实施军事打击效果显著提高,同时人在运用武器的过程中与军事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联系愈发密切,军事人员能力素质对信息化条件下社会关系的适应性水平,将集中反映当前一个时期军事变革的实际效果。

3.方法—客体标准:武装力量体制先进

4.主体—方法标准:军事文化先进融合

作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检验标准,“武装力量体制先进”的考察内容也是丰富的。比如,合理的国防动员体制,利于全社会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合理转化;科学的军事人才管理体制,能够大批量地运用高素质人才,并极大激发其作为军事人员的活力;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不仅能够提供适应各种战争的武器装备,还能使武器数量总体保持相对于作战对手的众多性;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互动,各军事组织保持严格的纪律,确保军事行动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可见,武装力量体制先进是一个不容许存在明显短板的综合性表现,其本质是军事组织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问题。所谓的“武装力量体制先进”,即是指在关于军事问题的组织体制上形成适应本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人与人关系的日趋紧密,在制约军事组织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其自身的社会性问题正逐步表现出与其专业性问题同等重要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正确认识军事职业特性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这一作用域涵盖极广,可以综合视为社会环境按照军事方法的要求和改造军事客体的需要,为军事系统所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撑的总和。因此,这一部分发展变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响应更为突出和广泛。通常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重点观察体现于上层建筑之中的军事变革特征,用以衡量这一作用域的发展程度,由此凸显了考察武装力量体制“先进性”的作用。

这一观察维度就是军事主体运用军事工具对军事方法产生影响的范畴,实际上军事主体关于军事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军事理论,而军事工具关于军事方法的运用则主要是指军事科技。从社会环境与军事系统的影响作用看,将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共同视为军事文化,用于指代这一作用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反映,更具实践指导价值。

主体—工具作用域,即指军事主体与军事工具相互影响的部分,本质是人与武器的结合,其突出反映是在社会发展中军事人员的素质变化。

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功能看,在主体—方法作用域体现出本世纪中叶的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军事工具方面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接带动军事技术出现跨越式发展。其次,军事主体瞄准信息社会的特点谋划进攻或防御,从而对军事方法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军事理论。最后,就是军事科技与军事理论的相互影响,新的军事理论以同时代的新技术为支撑才能展现出基本的科学性,新技术需要以新理论为指导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于是得以再产生新的理论与技术。

由此可见,“先进融合”体现世界一流军队军事文化的标准特征,既在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上保持相对领先,又能通过两者融合从而保持进一步的发展领先。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军事技术发展关注比较多,而在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方面成果相对薄弱。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结构性地影响和改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改变国际间的交往方式和对抗方式,这给军事理论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在世界格局酝酿重构、国际联系趋向紧密、军事对抗激烈严酷的情况下,军事文化先进融合的价值表现在于保持“威慑性”,这也将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标记军事变革成效的重要特征。

四、结合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践深化标准认知

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需要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因而,认识和检验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也必然伴随现代化进程经历由初步到成熟、由笼统到具体、由弹性到刚性的渐进过程,动态地引领人民军队建设发展达到全新层次。

(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本质在于强军谋胜与敢打必胜相统一,使其标准必须聚焦战斗力跃升

世界一流军队建成与否的判断,不可能单纯依靠战争检验进行,因为这不仅在现实中不可行,同时也在价值上与强军止战的目标相悖。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构想,是基于对战争在相当长的一个未来时期的社会历史功能的认知。

在政治功能上,未来战争仍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最高斗争形式;在经济功能上,未来战争将通过维护和巩固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权彰显价值;在军事功能上,未来战争将是维护国家军事安全必要手段;在革命功能上,未来战争将在制止和消除非正义战争中发挥作用;在教育功能上,未来战争仍将具有教育与激励民众的效果。同时,充分肯定战争的社会历史功能,并不是主张“战争万能论”,而是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坚持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立场,用正义战争打败非正义战争。

因此,深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认识,就是要强化其指征性功能,通过研析掌握未来战争敌我对抗矛盾规律,准确反映具备对抗强敌的能力特征,为判定本世纪中叶人民军队战斗力水平提供可靠判定依据,从而为决策拒止非正义战争提供合理、有力的支撑。

维护系统是面向管理员(通常是语料库建设团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语料库技术水平的用户,即科研人员)的系统,以便于维护和管理整个语料库的内容。主要功能有文献文本和图像的查询、增删,文献和图像元信息及语法标注的编辑等。此外,该语料库维护系统还拟实现对敦煌文献文本语料的部分自动勘校功能。由于语料库创建时遵循开放性原则,从而增强了该语料库的数据维护性。用户在使用检索系统和输出系统时,可将其使用体验反馈给语料库管理员,以实现语料库的即时维护和管理。

(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基础在于军事实力与战争潜力相统一,使其标准必须反映生产力发展

把国防放在整个社会物质生产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因此,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必须具备运用国家建设成果、保持战略优势、形成强大战斗力的战略引导功能。

3) 高风险区域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口航道进口D3~D13位置附近和靠近外高桥码头附近,航道航行的中段时期风险水平一般,但局部还是有变化的。

放眼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基础与需求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在建设条件上,国家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从经济实力、技术装备、军心士气等方面为全面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力提供雄厚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目标上,必须适应未来战争体系对抗的全面考验,切实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从而给军事创新提出诸多要求。

反映本世纪中叶深刻变化的社会生产,给深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认识提出了鲜明的时代性要求。合理完善标准的关键,在于把握在新时代中发展了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先进要素,创新并验证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制胜机理,从中发现引领武器装备变革、作战方式变革、组织体制变革、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的标志性特征,为人民军队全面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提供关键引领。

(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关键在于实现人与武器相统一,使其标准必须体现军事人员素质提升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既承认人的作用,也承认武器的作用,但不是二元论,而是强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这一规律也必然在未来战争中充分体现,即单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虽不能决定战争的一切,但其给战争带来的深刻变化终将给军事人员素质打下时代烙印。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将出现许多新特点、新规律,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新途径、新方法。首先,能动地做好战争准备对赢得战争的意义空前增大;其次,需要大量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发挥能动作用;再次,信息化战争的战争指导需要更具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和创造性;最后,信息化战争中对人的战斗精神的依赖使官兵的作战热情、顽强意志和英雄气概等精神因素依然不可或缺。

从图4冬、夏季的负荷曲线可知,热电一天24小时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热电负荷大致相当,最高负荷冬季出现在10时至15时之间,热、电负荷均在2000 kW左右,夏季出现在10时至17时之间,热电负荷分别为2200和3650 kW;在21时至第二天7时之间为明显的谷段,且起伏较小,比较平稳。冬季的最低负热荷约1000 kW,电负荷为600 kW;夏季的最低电热负荷均在600 kW左右;因此在空调和采暖季节,只要选择合适的发电容量,系统将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因此,完善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体系,必须要重视考察人这一决定性因素。通过考察“参与战争的人”在新时代的发展,衡量人对信息武器、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认知和适应程度,从而才能本质地评价未来军队建设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价值在于战力建构与止战维和相统一,使其标准必须具有世界性影响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核心是确保军队战斗力适用于本世纪中叶的战争实践,但这种对军队战斗力的追求的目的并不是求战争胜,反而是止战维和。

从现实价值看,强大军事实力可以有效消除敌对势力投机军事冒险。从主观意愿看,战争的危险往往来自双方力量对比的差距,常常是由于战争发动一方感到自己能从战争中获利。可见,遏制战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敌对方能够预见到战争给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不可接受或远大于战争收益。从发展价值看,强大军事实力是中国平等参与国际治理的必要保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不仅不可避免地要涉足经济全球化中错综复杂的物质经济利益矛盾冲突,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实施的遏制战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决不能把军事安全系于他们,企盼他人的安全保证或和平善意,只能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确保我国在全球各地的利益不受野蛮侵害。

赢得和平就必须准备战争的辩证法则,不仅揭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重大意义,也对检验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提出了通用性、传播性的要求。一方面,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决心和行动,是可以公开宣示的,无须进行战略或战术上的隐蔽;另一方面,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达成与检验,不能是主观臆断、自说自话的,必须基于可验证的军事现实、符合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全面建成”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现实状态。

(五)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途径在于建设重点与检验尺度相统一,使其标准必须随实践逐步完善

关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的认知,准确性来源于实践、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其真理性反映也在实践。这要求,一方面,必须坚持运用标准的自觉性、彻底性、一贯性,绝不能把严肃的构想和科学的规划束之高阁而在实践中另搞一套,使标准成为仅供观赏的玩物、装饰门面的摆设、争名夺利的工具。另一方面,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唯指标论”,固守片面的、僵化的、机械的标准认知而影响建设实践,造成对世界一流军队的具体追求与全面建成的实现价值相脱节。

确保建军标准与检验标准的高度统一,基本前提是确保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要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心态,预防初见成效后的固步自封,妥善处理好标准认知中存在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对与绝对的矛盾,紧紧伴随实践发展、依据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世界一流军队内涵的认知,不断修正完善检验“全面建成”的标准参照,以此为依据自觉地、彻底地运用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实践指引。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标签:;  ;  ;  ;  

试析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