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小妹,林春蕊,刘增香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评价非语言性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急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儿科护理,就医结束后由患儿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观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的满意度、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实验组患儿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在急诊儿科护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降低输液重注率,从而减少医患、护患纠纷,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患儿;输液;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22-02

非语言沟通是指借助眼神、表情、手势、服饰、距离及动作等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1-2],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3-4]。而输液是儿科急诊一种较常见且快速的的药物治疗及补液方式,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5]。然而,急诊患儿常常对各类护理操作具有恐惧、排斥和抵抗的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而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影响医患、护患关系。此外还容易给患儿留下心理创伤。本文旨在评价非语言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急诊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年龄3岁~8岁,其中男性58人,女性6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观察评分法对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输液依从性以及患儿重注次数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护理。就诊结束后,患儿家属填写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问卷包括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后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观察评分法[6]包括患儿的表情、语言、行为及哭泣程度,依从性依次分为:完全依从,较好依从,一般依从,依从不好,完全不依从,评分梯度为2分,总分为10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患儿输液完全依从、较好依从及一般依从共占71.7%,而实验组患儿输液完全依从、较好依从及一般依从共占86.7%,实验组患儿输液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占75%,而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占91.7%,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照组患儿输液重注率为21.7%,而实验组患儿输液重注率为8.35,实验组患儿重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3.3%,而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3%,实验组患儿重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患矛盾的焦点。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7]。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掌握一些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外在形象

儿科急诊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包括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3.2 耐心倾听

由于急诊排队等待时间长,或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及疾病的反复。耐心且仔细聆听患儿家长的倾诉,肯定其感受,产生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3.3 眼神

眼神是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蔼、亲切、友善的目光,从而配合治疗。

3.4 面部表情

温和的面部表情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使患儿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3.5 肢体动作

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动作轻柔,避免影响患儿休息。在与患儿交流中,可以通过手势、点头等方式,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

3.6 抚摸

适当的抚摸也是与患儿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抚摸患儿头部,轻拍肩部以示鼓励;适当抚摸患儿腹部,有利于排泄;给咳嗽、咳痰的患儿扣背等。房金凤等人研究表明[6],与使用非语言沟通前相比,使用非语言沟通后静脉输液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度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儿科护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降低输液重注率,从而减少医患、护患纠纷,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任峰.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2.

[2]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6-187.

[3]白翠云,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800-802.

[4]潘学彬.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15-216.

[5]黄小妹,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6-47.

[6]房金凤,非语言沟通对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6):113-114.

论文作者:李小妹,林春蕊,刘增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非语言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小妹,林春蕊,刘增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