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
高洁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2014年12月起,教育部在江苏、广西等地开展了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完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探索师范类专业认证模式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师范认证全面开展做好了铺垫。2017年11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决定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明确师范类专业建立统一认证体系,实行三级监测认证,制定了认证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确立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由此,全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成为当前高校教师教育建设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不仅是高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教育队伍质量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国家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2月,国务院制定《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为贯彻这一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于同年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行动计划;要求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出台《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同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形成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等目标,为培养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对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开展三级专业认证提出指引性要求。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则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具体要求。
上述国家与部委层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将当前教师教育建设与发展推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节点,充分说明国家对发展教师教育的重要引领及迫切要求。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宗旨为教师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家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在此背景下实施开展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必然成为落实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始于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新学制的建立而产生,至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围绕师范性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不少贡献。由于受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长期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90年代后许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当前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滞后的环节。
第一,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总纲,具有统领作用。培养目标应紧扣“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认证要求,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培养,要适应社会需求。根据认证要求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及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能够服务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北京及全国各地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并将培养目标五年后预期分为师德优秀、擅长教学、素养综合、全面育人和终身发展五个方面进行细化。
优选苗:目前虾苗市场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选择口碑好的品牌虾苗,为养殖成功提供了保障。一般增氧能力在0.75千瓦/亩以上的塘,一代苗放苗密度控制在4万尾/亩左右,能有效利用水体资源,减少后期病害发生,从而获得较大的养殖收益。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师范学科立足于良好的音乐教师教育传统,遵循首都师范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在新时代国家对教师教育发展政策引领下,不断突破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定位,制定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例如在参加2016、2018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综合技能展示活动中,连续两届获得团体第一名及多个单项奖的好成绩,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音乐教育教学成果,有力证实了首师大音乐教育在全国同领域的重要地位。当前,在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引领下,首师大音乐学院严格遵照师范认证要求,将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落实到本科音乐学师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学分结构和课程体系之中,着重落实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并将支撑关系具体化,启动实施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在认证专业自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密对照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合作与实践、支持条件、质量保障与学生发展等八个维度进行总结与改进,围绕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进行改进,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存问题,助推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提高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核心
专业认证是专门性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的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专业现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是我国政府颁布的首个分级分类专业认证办法,包括中学、小学、学前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认证标准。一级定位于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二级定位于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三级定位于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以评促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成为认证工作实施的重要考评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毕业要求(即产出导向)是教学设计和达成评价的根本依据,持续改进机制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认证的核心目标。认证要求要以师范生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素养与培养质量,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追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于教学改革,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专业自评报告需重点完成八个板块内容:即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与学生发展。各板块均需从达标情况、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三个维度进行论证,每部分内容均需以具体数据事实和支撑材料为基础完成。专业认证着重考察五个度:即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此外,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均需作用于学生,完成毕业要求,并在毕业五年后实现培养目标预期,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
实践证明,在应用中水设施后,水资源的使用量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在给排水工程中,公共区域的大部分优质排污水成为了中水的水资源。如今,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始使用中水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在布局市政排水时,要将中水污水处理设施考虑在内。
在专业认证中我们需要着重思考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师资队伍是否围绕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建立了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管理,而师范认证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并依照毕业要求进行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可以说专业认证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为专业教学有目的的实施提供路径和方法,为教学工作的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学改革指出方向,为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指明道路。
四、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与探索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科的建立。半个多世纪的音乐教师教育发展历程,造就了姚思源、曹理、王安国、郑莉、蔡梦等在全国有代表性的一批音乐教育专家,他们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与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做出了卓著贡献,积淀下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科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向国家和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输送了一批批音乐教学人才。
第二,毕业要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又是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根据认证要求“一践行三学会”四个核心、八个关键点,我们将毕业要求分解为二十多项具体指标点,可教学、可落实、可评价,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教师能够从指标点中找到本课程承担的责任,知道如何组织教学,如何通过考核评价判定达成情况;学生能从指标点中了解自己应具有的能力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能力;同时完成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图。
我家门口的鞋柜台上,立着一个银色的小闹钟。它有一张大大的玻璃圆脸,时刻直播着时针、分针、秒针三兄弟的跑步比赛。一双细长的小腿,斜撑着整个身体。后脑勺有四个黑色按钮,头上有两个浑圆大银耳,中间竖着一把小铁锤,到了设定的时间就会用力地左右摇摆,敲打在两个耳朵上,发出“叮叮叮……”的巨大声响,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拉回现实,催我起床“开工”去。
反思当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尚存诸多问题,比如在培养目标定位与内涵以及毕业要求方面不够明确,与当前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师资配置、质量保障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空间,滞后于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能力低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个短板。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教学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学及教学法等课程重教师理论讲解轻学生实践体验,难以对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学生难以深入体验教学实践中。因此,进一步确立并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紧扣师范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助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诸多变化和革新,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对优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了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为进一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确定了四十余所试点学校,对音乐教育学科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推进作用。
犬是本病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幼犬的易感性最高。成年犬一般只出现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常不可见临床症状。本病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感染,感染犬和康复带毒犬是传染源。病犬从尿液粪便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饮水,饲料,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对60例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进行详细的统计,发现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品种性别以及免疫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血清CA19-9、CA15-3、CEA、NES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3.33%(32/60)、68.33%(41/60)、78.33%(47/60)、75.00%(45/60),特异性分别为88.33%(53/60)、91.67%(55/60)、86.67%(52/60)、90.00%(54/6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52/60)、93.33%(56/60),见表3。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在高等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音乐教育要以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的音乐教师,要求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技能和音乐理论基础,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当前,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为己任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基地,只有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同步,紧密对接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求的优质音乐教育人才,才能有力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三,课程是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体系是达成培养目标、支撑毕业要求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部分,整个课程体系能够支撑全部毕业要求,每门课程皆有其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达成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跟踪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最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中学教师。围绕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教师教育五类课程群。五大课程群分别划分为基础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主修),形成二二分段的进阶式课程结构。同时,我院非常重视音乐表演艺术实践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学院拥有二十余所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满足了四个年级学生教育教学观摩、教育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持续贯穿的“全程实践”需求。
2018年实施修订的音乐学师范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对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能力素养要求,对以往分散的、重复的、低效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凝练,落实了包含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音乐教学实践、音乐表演、合唱与指挥在内的五大系列的专业必修课程群以及包含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创作、音乐学理论、音乐教学实践、音乐表演、合唱指挥的六大专业选修系列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各自系列课程,多数课程采取分模块教学方式,由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共同承担。师范生除了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声乐、钢琴主副项外,还要学习第二乐器、舞蹈编创、合唱指挥、音乐教育技术、微课说课及音乐教学法等相关课程,既符合教育部五项全能比赛对师范生的要求,也符合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要求。
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主要基于教学大纲,根据认证要求,针对教学大纲作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将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求并加以细分,二是对课程内容重组以支撑课程目标,三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四是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考核方式。作为课程负责人,教师要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式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必须深入思考课程并实实在在负起责任,领悟师范人才培养标准和定位,才能达成课程目标,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这正是落实认证标准要求的关键所在。
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强,从根本上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首师大音乐学院领导带领全体教师经过多方研讨制定2018音乐学师范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一年的课程实践运转,在师范认证指引下实施2019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新标准、新理念和新要求落实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从根本上对接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2019年5月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9北京院长论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当代发展与人才培养”会议上,来自全国高校音乐学院近三十位参会院长就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以及共同面临的师范认证、一流专业建设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蔡梦院长围绕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主题,从理论认知与行动实践两个维度,对如何一体化建构音乐学专业与音乐学学科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介绍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在本科师范专业与艺术硕士音乐教育方向两个层面设置课程的理念与举措。当天晚上,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金帆音乐厅”隆重上演“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师生音乐会”,是对音乐学院教学成果与专业水平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展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与要求下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必然将多年来持续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落到实处,推向新的高度。
其中J=3, γs为球坐标空间球面RT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 函数,θ,t)和φj(r,φ,θ,t)分别为j阶扰动界面和j阶流体扰动速度势函数. 速度势函数φ(r,φ,θ,t)满足Laplace方程(1)以及边界条件▽φ|r→+∞=0. 按照初始条件, s1,1,1=-1和s0,0,0=r0. 在Fourier谐波扰动幅值中的相合系数sj,n,m(j,n,m=1, 2, 3)和γs为关注的待求量.
高洁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标签:师范类专业论文; 专业认证论文; 普通高校论文; 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音乐论文; 视域论文; 基础教育发展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