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东源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8
摘要:21世纪,我国的电力发展迅速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近期,智能化的诞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智能化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下带动着其他经济的共同发展。智能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日渐加深,电气工程自动化虽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此时智能化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的效率,为使电力行业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仍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和发展,从而使智能化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应用
1智能化技术概述
智能化技术是一门涵盖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该技术的主要通过计算机编程,达到接受信息,识别信息,自动反应,并且根据计算中心的判断做出相应动作。智能化技术让设备和机器可以模仿人类的思考模式,并可以单独处理一些高危、高难度的工序。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变了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精确度,降低了在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消耗。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设备的应用中,促进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机械设备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无人工序,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以配电网为例,新兴的数字接口调合闸以及智能断路器等技术,实现了二次电缆到数字信号的转变,提高了故障处理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率。
2智能化技术在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优势特征分析
2.1无人操控优势分析
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来说,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其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无人操控,从而满足现代电气工程发展中的各类应用要求。这种智能化的无人操控优势,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控制调节方式,借助下降时间、鲁棒性变化和响应时间三者的联合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操控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无需控制模型优势分析
控制模型是传统自动化系统工作运行的重要基础,受技术水平限制,如在控制模型构建过程中,遭遇一些过于复杂的动态方程,就容易导致控制失准、误动等问题,相应限制了自动化系统的良性发展。如采用智能化技术进行设计,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这一环节的误差影响,提高系统整体的控制性能。
2.3不同数据处理中的一致性优势分析
对于智能化控制器来说,其中输入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估计,就算输入数据的应用频率较低,也具有相应快速的反应速度。但在面对现代电气工程复杂的控制对象时,智能化控制器也不能做到完全的全面化控制,这也是智能化控制器有待加强和优化的一个主要问题。
3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实现全面自动化控制
随着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已不再适合现在发展的需求,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存在诸多的被控对象,以往的控制都是人为的进行,通过控制器将控制的程序与控制的系统操控在一起,人工控制中由于各种设备和人为因素等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对系统的全面监控具有一定的影响,无法实现预计的全面监控局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中,弥补了人工控制的局限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智能化技术采用模糊控制以及专家系统性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常用的具有科学性的控制技术及办法,能够实现全面自动化的有效控制,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全面进步和发展。对于现场总线的监控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于监控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不明确的系统进行控制。对神经网络控制这条新途径进行科学技算时常通过数学应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保证在总线控制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的,精确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保全面实现自动化。
3.2优化设备设计
在不断追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其他与之相关连的设备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需要由多名设计师进行设计制作精密的方案,并进行反复修改不断优化,对于研究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结合现实情况发展,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分析以寻找完美的解决办法。在整个设计环节中要做到环环相扣,没有瑕疵。对于出现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处理,以保证程序中各个设备能够正常运作,加快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全面顺利进行。智能化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设计师的工作负担,设计师通过人工智能与自身专业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而使设计设备的工作得到一定优化,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以及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使电气工程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工作的正常运行。
3.3神经网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通常情况下,神经网络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主要负责定子电流相关电气动态参数的控制,另一个则主要负责转子速度相关的机电系统参数控制。鉴于神经网络系统独特的多层前馈型构造,其应用算法以反向学习算法为主,尤其在电气工程交流电机和驱动系统诊断监测中表现明显。与梯形控制法相比,神经网络反向转波算法在负载转矩和非初始速度控制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可有效减少其定位时间。同时,智能神经网络函数估计器在一致性、抗噪音以及控制准确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3.4模糊逻辑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模糊控制器主要是替代PID控制器进行应用,在数字动态传动系统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实践。模糊控制器主要分为S型和M型两种,二者均具有其相应的规则库(即ifthem模糊规则集)但只有后者可以应用于调速控制。模糊集具体是指G和H,ifX为G、Y为H,则由W=(fX,Y),以上就是S型控制器对应的规则。对于M型控制器来说,知识库、推理机以及模糊化和反模糊化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推理机占据核心地位,可以根据当前的模糊控制行为,得出智能化的推理和决定。知识库则主要由语言控制规则库和数据库构成,前者通常具有其相应的开发方法。
3.5PLC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就当前的电力系统应用发展现状来看,PLC系统多作为辅助系统进行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PLC系统在企业生产协调控制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可实现对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控制。另外,PLC系统在强化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6电力系统在数据采集中的智能应用
电力系统的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的控制环节和动作,智能化技术在控制系统的应用,精简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准确度。控制系统的遥测设备可以在智能化局域网中对设备进行电流、电压、温度、湿度、压力等方面的数据信息。数据采集之后可以通过设备通信系统上传至控制中心,实现了远程实时控制。在控制中心可以通过终端查看显示内容,对观察测量以及数据进行设定和控制,实现了电气化工程的远程实时管理。该系统可以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提取、分析系统中的不正常数据,预判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并提供预防建议,降低了安全隐患。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化是现代电气工程相关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相关部门应全面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重视,从智能化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优势特征入手,结合电气工程建设发展需求,从神经网络系统、模糊逻辑控制、PLC系统等方面,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进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06):102-103.
[2]闫书畅.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96.
论文作者:徐海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电气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控制器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模糊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