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与德育对策_研究生论文

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与德育对策_研究生论文

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特点及其德育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新时期论文,价值观论文,对策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78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教育至1998年年底,我国已独立培养出4.5万余名博士、42万多名硕士。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更为迅速, 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接近二十万人,许多重点大学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数千人,因此加强研究生德育规律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课题。为更直接地了解社会转型期研究生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探索对研究生进行德育的合理内容、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我们在1997年底、1998年初对全国29所院校的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及研究生对德育内容、途径评价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1份,回收率85.7%。调查范围涉及到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的29所高校,涵盖综合、工科、师范、医学、政法、民族、语言、农业、林业等九个大类。

一、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

调查显示,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期中的研究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自我意识强化、注重功利、偏重物质利益等一系列特点。

1.自我意识强化

当代研究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化,他们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的完善。

(1)研究生自我意识强化在读研目的上表现为注重自我的完善。 在表1读研目的选项中,首选“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价值”的高达61.6%;首选“为了振兴祖国”的占19.3%;首选“为了调换环境”的占7.1%;首选“为了改善生活”的占4.7%,以上数据在“适合个人利益之需要”与“应国家利益之需求”之间出现明显差距(73.4%与19.3%),这充分说明研究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以自我为主体的。

(2)研究生自我意识强化还表现为成才意识较浓, 注重自我实现。调查显示,研究生的成才目标明确,强调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作用,趋向于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因此,能否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研究生择业时首要的关注点。在表2 “您在选择工作时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中,“能否发挥专长”以43.0%居首位。即使在总计百分比中,此项也高达75.9%。

表1 您攻读硕(博)士学位的目的

重要程度排序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总计排序

考虑因素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1.为了振兴祖国 19.3 21.1

16.5 56.9 2

2.完善知识结构,61.6 26.85.5 93.9 1

提高自身价值

3.为了调换环境

7.1 17.4

19.2 43.7 4

4.随大溜 1.2

2.36.1 9.6 8

5.为了出国

2.0

4.27.1 13.3 6

6.为了改善生活

4.7 19.6

27.4 51.73〗

7.换专业,将来好挣钱 1.8

2.85.4

10 7

8.其它

2.4

5.9

12.9 21.2 5

表2 您在选择工作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择三、排序)

重要程度排序 第一位 第二位第三位 总计排序

考虑因素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国家需要

7.1

5.07.1

19.2 6

能否发挥专长 43.0 20.9

12.0

75.9 2

工作环境 12.3 20.9

22.2

55.4 3

社会地位

4.2

8.5

14.1

26.8 4

经济收入 23.4 30.3

22.9

76.6 1

工作稳定

4.7

6.38.2

18.9 7

工作地点

3.1

7.1

12.0

22.2 5

其它

2.4

1.01.54.9 8

2.价值判断更加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

调查显示,当代研究生在价值判断标准上正逐渐由过去的抽象理想主义转变为明显的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

(1)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使得研究生在职业选择时对经济条件、 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首先,研究生择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中视“经济收入”为最重要,同时也看重“工作环境”(表2 中选择“经济收入”的高达76.6%,选择“工作环境”的也达到55.4%)。其次,研究生择业时对地区的选择也不同于五六十年代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选择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好、机会多以及物质待遇相对好的大城市、沿海地区或者选择出国。在表4 “您毕业后希望去的地区”的问题答案中,沿海发达地区(97.7%)和北京(70.7%)、上海(45.7%)位于前茅,出国以47.1%居第三位,而人才匮乏的内地和边远地区却仅有19.4%和7.4%的人在择业时会予以考虑。第三, 研究生偏重物质利益还表现在选择工作单位时以“三资企业”为首选,调查中选择该项的研究生有63%,居各选项之首(见表3)。

3.价值观念呈现复杂化和矛盾性的特点

当代研究生社交面广、读书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对于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接触了解较多,加之思想观念的开放性、自主性,使得他们往往采取多重选择的态度,这便容易造成其价值观念的复杂化。

表3 您的择业意向(择三,排序)

重要程度排序 第一位 第二位第三位 总计

排序

考试因素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大专院校 19.117.0 7.3 52.43

科研单位 16.326.2 15.3 57.82

党政机关 16.012.6 13.9 42.54

国有大中型企业 7.1 8.9 10.3 26.36

三资企业 27.419.5 16.1

631

乡镇企业

0.8 2.3 2.8 5.98

自己创业 10.310.1 17.7 37.25

其它

3.3 3.5 7.4 14.27

(1 )以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人生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重的冲击,使得研究生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如表1所示,研究生读研目的主要是为了“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价值”(以93.9%居首位)和“为了振兴祖国”(以56.9%排在第二位),而且从表3中可以看到执著于对知识的求索,立志献身科技、 教育事业是研究生追求向往的理想(选择“科研单位”的57.6%、“大专院校”的52.4%)。然而由于现实生活的冲击,大学教师及科技工作人员相对的清贫又使得重视物质利益的研究生在选择工作时把“经济收入”的因素放在首位(76.6%),于是有更多的研究生愿意到物质待遇相对好的三资企业工作(表3中选择“三资企业”的达63%, 居于各选项之首)。

表4 您毕业后希望去的地区(择三,排序)

重要程度排序第一位第二位 第三位 总计排序

考虑因素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北京 37.1

21.3

12.370.72

上海 14.2

20.7

10.845.74

内地 3.44.8

11.219.45

沿海发达地区 22.6

35.8

39.397.71

边远地区 1.22.04.2 7.47

出国 20.5

11.1

15.547.13

其它 1.24.26.742.16

(2)现实生活的冲击,使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 学业与赚钱之间,产生了人生价值选择的矛盾。由于目前国家规定的研究生生活待遇偏低,在当前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条件下,单靠普通奖学金已难以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多数研究生读研后已自立,少数研究生还有家室之累,迫于生活压力,他们试图选择一种折衷的办法来缓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于是在赚钱与学业关系的处理上,选择“在学期间既要争取赚钱,又不能影响学业”的研究生高达45.1%(见表5), 这反映了当代研究生在人生价值选择中的矛盾心态。

表5 您怎样处理赚钱与学业的关系

集中精力学习,暂 既要争取赚钱,又

顺应形势及时下海,

不考虑赚钱

不能影响学业 混一毕业证即可

百分比(%)

53.1 45.1 1.8

(3)当代研究生在婚恋观上处于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 在婚姻道德取向上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在“婚姻应以感情为重的说法,对吗”选项中选择“赞同”和“基本赞成”的高达93.9%,仅有6.1 %的人“不太赞成”和“反对”(见表6)。在“择偶条件, 最看重的因素”中(见表7),“人品”和“性格”两项分别以84.5%和57.6%居第一、 二位,远远高于其它选项。这说明当代研究生婚恋选择还是以传统的道德婚姻观为主,注重婚姻的感情基础,在择偶条件中更看重对方的内在品性。然而性观念上却明显反映出西方观念的冲击。在“您对恋人间婚前性行为的看法”的调查中,46.2%的研究生表示“可以理解”,回答“不应当”的有31.7%,回答“说不清楚”的有17.7%,仅有4.0 %的研究生认为是“道德堕落”。

表6 您赞同现代婚姻应以感情为重的说法吗?

赞同基本赞成不太赞成反对

百分比(%)

56.7 37.23.6

2.5

表7 在下列择偶条件中,你最看重的是(择三,排序)

重要程度排序第一位第二位 第三位 总计 排序

考虑因素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年龄长相 9.511.7 17.939.1 3

性格17.126.7 13.856.6 2

人品58.119.7

6.784.5 1

健康 3.910.1 13.0 27 6

职业 0.5 0.9

3.0 4.410

才能 5.016.4 16.137.5 4

学识学历 2.5 8.4 16.327.2 5

家庭背景 0.5 1.7

2.8

5 8

经济收入 0.8 2.6

5.3 8.7 7

社会地位 0.1 0.4

1.5

211

住房条件 0.1 0.3

0.7 1.112

工作地点 0.1 0.2

0.7 1.013

其它 1.7 1.1

2.2

5 8

二、影响研究生思想成长的因素分析

在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的思想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为了解这些因素在研究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做了一个由18个选项组成的研究生对影响自己思想成长因素评价的调查。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并经方差最大旋转后,把影响研究生思想成长的18种因素分成了四类,提取了四个公因子,每一个公因子代表相关性较高的同一类因素(见表8)。

表8 影响研究生思想成长的因素的因子分析解

公共因子公因子一 公因子二 公因子三 公因子四 共同度

X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724 .534

X2思想品德教育课.801 .642

X3党团组织活动 .782 .642

X4校训、校风、校纪 .603 .465

X5班集体建设.514 .527

X6导师的言传身教 .623

.423

X7同学朋友间的交流.715

.596

X8父母、亲友的意见.572

.365

X9英雄榜样 .534 .377

X10文体活动 .419 .365

X11课外读物 .776 .651

X12社会工作锻炼 .822 .744

X13社会实践活动 .862 .789

X14宣传舆论 .581 .418

X15形势政策报告 .674 .539

X16人文社科类图书.798.646

X17社会环境 .524 .361

X18业余党校学习 .735 .581

累计方差贡献率(%)

22.633.8

44.2 53.7

第一个公因子代表学校传统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的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党团组织活动、校训校风校纪、班集体建设、英雄榜样、宣传舆论、形势政策报告、业余党校等九个方面。第二个公因子是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对研究生的影响,包括社会工作锻炼、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环境三种因素。第三个公因子是与研究生关系密切的人对他们的影响,包括导师言传身教、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父母亲友的意见。第四个公因子是校园文化对研究生的影响,包括文体活动、课外读物、人文社科类图书。

表9 的信息显示出各类影响因素在研究生思想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交往,对研究生影响最大(选择“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高达79.6%);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锻炼对研究生影响次之;构成校园文化的文体活动、课外图书对研究生的影响也较大,学校传统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思想成长的影响最小,近三分之二的研究生认为“影响一般”、“影响不大”或“无影响”。

表9 影响研究生思想成长的因素(%)

影响很大 影响较大 影响一般 影响不大 无影响

马克思主义

10.4 27.9 33.8 19.4 8.1

学校 理论课

传统 思想品德教6.0 20.1 37.6 24.4 11.9

德育 课

途径 党团组织活动 8.0 22.4 37.0 20.4 12.0

校训校风校纪 8.6 27.4 38.2 17.7 7.9

班集体建设

12.4 34.8 34.6 13.3 4.9

英雄榜样 9.3 32.3 38.1 12.4 2.3

宣传舆论 5.9 28.3 41.5 17.7 6.6

形势政策报告 7.6 26.0 41.0 17.7 7.6

业余党校学习 8.2 25.2 31.1 14.7 20.2

∑8.5 27.2 37.0 17.5 9.1

社会 社会工作锻炼 36.8 41.6 15.0

4.6 1.8

因素 社会实践活动 31.4 40.3 20.8

5.3 2.1

及实 社会环境 32.7 45.6 16.6

3.8 1.3

践活 ∑

33.6 42.5 17.0

4.6 1.8

与自 导师的言传身 40.5 40.5 14.4

2.7 1.7

己关 教

系密 同学朋友之间 36.5 48.4 12.5

1.8 0.7

切的 的交流

人交 父母、亲友的 28.2 45.4 21.7

3.3 0.9

往意见

35.1 44.9 16.2

2.6 1.1

校园 文体活动 10.6 36.5 38.1 12.4 2.3

文化 课外读物 22.3 43.4 25.8

7.3 1.2

人文社科类图 18.1 38.0 31.2 10.6 2.0

17.0 39.3 31.7 10.1 1.8

(注:∑是同一因子内各影响因素百分比的平均数)

三、针对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特点的德育工作对策

1.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研究生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要求研究生的德育目标规格应当分层次

计划体制在大学教育的德育目标上表现为过于单一,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所有学生不分层次地提出过高的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研究生德育应充分考虑研究生个性的发展。当代研究生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在德育中对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因此,研究生德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目标模式,建立新的分层次的研究生德育目标规格。研究生德育目标大致可分为基本要求、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三个层次。基本要求是行动上做到;中间层次要求不但行动上做到,而且行动以理性思考为基础,是自觉的行动;最高层次要求不但行动出于理性,高度自觉,而且能为人表率、能从理论上加以论证与宣传。

2.调整德育内容,突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研究生德育内容要根据德育目标和研究生的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来确定。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要求德育内容结构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带来的新内容,比如法制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则是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中应该坚持和发扬的部分,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因此,我们将根据研究生德育目标体系,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又用发展的观点,动态地研究德育工作的新内容。针对当代研究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自我意识强化、注重功利等个人主义倾向的特点,要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婚恋价值观教育、科学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

3.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开辟多种德育渠道,发挥整体合力

发挥学校各部门和各方面关心、重视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渠道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从而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来达到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文明的校园秩序的目的。学校各部门的德育任务要各有侧重。首先,要抓好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有一定业务能力的干部队伍;其次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使自己的授课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要抓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队伍建设。特别要强调以导师教书育人为核心,把教书育人融合到教学、科研、论文指导的每个环节中去;第四,针对当代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抓好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在对学生给予适当指导的基础上,增强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着重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标签:;  ;  ;  ;  ;  

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与德育对策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