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与内涵_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论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与内涵_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论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和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内涵论文,意义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管理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经历一个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如果说本世纪初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是管理理论的第一阶段,着重点在于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工人采用“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那么,30年代以马斯洛、赫茨伯格、勒温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则是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着重点在于研究工人的需要、动机和人际关系,从社会学意义上采用满足一般社会需求的激励管理方式。而80年代以来,当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型、技术型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日益增加,企业管理组织结构逐步扁平化,新的形势迫切需要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和变革,于是应运而生诞生了新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的第三个阶段,以威廉·大内、狄尔和肯尼迪、彼得斯和沃特曼等人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理论着眼于把人理解为文化学意义上的人,从而采用以人为中心的不断强化企业凝聚力的整体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作为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的基本特征: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建企业价值观;2.企业文化的中心是形成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3.企业文化的主要管理方式是实施软性管理;4.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是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以增强群体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论自80年代中后期被引入到我国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和本质,还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到,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狭义化,把企业文化误认为类同于企业的一般文艺娱乐活动。二是扩泛化,把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所有企业管理: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三是表象化,热衷于作表面文章,追时髦,赶任务,搞花架子。四是空置化,企业文化的操作机构没有实际的基础,仅是企业党政工团的编外任务,而企业的行政领导不介入,或者不重视,没能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没有把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企业管理重视为一种能够有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因此,树立企业文化的战略意识,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观念,强调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进行企业文化的战略实施,是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和进行科学管理以赢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战略可以简称为“ CC ”战略, 来自于英文 Corporate Culture。与目前流行的CIS战略和CS战略有所不同, 企业文化战略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它的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就其所包含的内容来说,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战略分析

企业文化战略分析就是辨识、鉴别和评价与企业文化战略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它是企业文化战略的首要阶段,也是明确战略决策意识和进行战略决策的前提条件,一般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1.企业文化战略的内外环境分析。

任何企业都不是处于真空之中的,而是面对着既定的内外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生产关系。就外部环境而言,包括宏观经济因素、人口和社会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行业竞争因素等。就内部环境而言,包括企业组织形态、产权结构形式、企业决策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职工整体素质、综合市场竞争力、科研开发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等。要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战略,就必须对这些因素作出科学的实证性的分析和研究,区别哪些因素是基本要素,哪些因素是次要要素,哪些因素是一般要素,以此为依据,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文化战略设定基本框架和努力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企业文化实施上的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为下一步的战略形成提供战略基础。

2.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诊断是对企业文化现有状态进行的诊视和评估。由于各个企业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经营性质和特点、人员结构、组织形式等,再加上企业员工自身行为观念、价值准则、文化素质的差异,导致每种企业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不进行企业文化诊断,就难以了解各自企业文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泛泛地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就可能出现南辕北辙、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也难以保证企业文化战略的实际成效。

通过企业文化诊断,可以确定现有企业文化的各种类型。一般而言,这些类型包括:①民主型的企业文化;②政治型的企业文化;③专制型的企业文化;④法理型的企业文化;⑤伦理型的企业文化;⑥自主型的企业文化;⑦混合型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类型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不同情形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企业文化战略制定

企业文化战略制定是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也是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战略制定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

1.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战略思想。

由于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共同价值准则和精神观念,对企业职工有着强烈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具有无形的导向、凝聚和约束功能,因此,正确、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战略思想对于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说,弘扬时代精神,振奋民族意识,体现职工主人翁思想,坚持集体主义价值标准,将是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思想的主旋律。

2.确定企业文化战略模式。

由于各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企业发展的阶段有所差别,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企业文化的战略模式也各有千秋。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战略模式包括这样几种:①先导型的,全力以赴追求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领导性,如抢先型、改革型、风险型的战略模式;②探索型的,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敢于独树一帜,与众不同;③稳定型的,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步步为营,稳打稳扎;④追随型的,并不抢先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而是当出现成功的经验时立即进行模仿或加以改进;⑤惰性型的,奉行稳妥主义,不冒风险,安于现状;⑥多元型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模式,坚持实用态度,或综合进行,或任其发展,哪种有用就采用哪种模式。

3.划分企业文化战略阶段。

由于不同的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企业文化的进程有先有后,就是同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进程有快有慢,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自己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以利于企业文化战略的持续进行。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战略阶段包括:①初创阶段;②上升阶段;③成熟阶段;④衰退阶段;⑤变革阶段。

4.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方案。

为了达到企业文化战略的目标,应当依据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分析与预测,制定出科学、最优和满意的企业文化战略方案。方案的制订可以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划分为总体战略方案和各部门、各单位、各下属的分体战略,或者是全领域战略和局部领域战略。制订方案要贯彻可行性准则,既要把握方案的时机是否成熟,又要注意该方案在实践中能否行得通,同时还要兼顾必要的应变方案。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估方案,选出理想的最佳方案或理想的综合方案。

5.明确企业文化战略重点。

所谓企业文化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者自身发展薄弱而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环节和部分。抓住战略重点,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就是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战略重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重点在于培养企业精神、企业意识、企业道德,有的重点在于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制度,有的重点在于树立厂风厂貌、端正经营风尚、提高企业素质,等等。因此,抓准了战略重点,不仅有助于企业文化战略的重点突破,而且也会由此而找到了企业走上振兴之路的关键枢纽。

6.选择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战略策略。

企业文化战略策略是实现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手段和技巧。企业应当根据战略环境的不同情况,选择别具一格和新颖独特的战略策略,以达成战略目标和推行战略行动。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战略策略所遵循的原则包括:①针对性,必须针对实现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的需要;②灵活性,要因时因事因地随机应变,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多端的特征;③适当性,要讲求实效恰到好处,不过分追新和夸张或搞形式;④多元性,各种策略技巧相互配套,有机结合,谋求最佳配合和整体优势。

第三,企业文化战略实施

企业在选择了正确的企业文化战略之后,就应当转入有效的战略实施,以保证战略的成功和实效。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战略实施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1.建立战略实施的计划体系。即通过把战略方案的长期目标分解为各种短期计划、行动方案和操作程序,使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明确各自的责任体系和任务网络,以保证各种实施活动与企业文化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的相互一致。

2.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机构,通过相互协调、相互信任和合理授权,以保证企业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3.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和财务支持,这既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物质基础。

4.努力创造有利于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通过一定的教育和灌输方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全体职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战略的实质。

第四,企业文化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就是将信息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和预定的战略计划进行比较,以检测两者的偏差程度,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完成。

企业文化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

1.战略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就企业文化战略的评价指标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种:①企业精神;②企业哲学;③企业价值观;④企业目标;⑤企业素质;⑥企业制度;⑦企业行为;⑧企业形象;⑨企业家文化。就企业文化战略的评价级度而言,可以选用品位级度,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也可以选用质量级度,分为优质、中质、低质。

2.实际成效。企业文化战略实施成果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达到目标程度的综合反映。如要切实掌握准确的成果资料和数据,必须建立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时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测定企业文化战略活动的真实特性,提供企业文化战略发展趋势的定性信息。

3.绩效评价。就是用取得的成果与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出现正偏差,即超过预定的目标,就是好结果;如果出现微偏差,即与预定的目标基本相等,也属好结果;如果出现负偏差,即远没达到预定目标,就是不好的结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纠偏调整。

企业文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战略上看,可以划分为“软战略”和“硬战略”,从管理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软手段”和“硬手段”,但是从现代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潮流上看,二者的有机结合并逐渐倾向于柔性管理,将成为未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主要趋势。国外专家预言:“企业文化将是21世纪的管理主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因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在走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要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机制,其管理不仅依靠权力、制度、产权关系和经济杠杆,而且还要依靠思想信念、道德威信、价值规范和文化素质,只有经济形式和文化底蕴的整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并重,硬件管理和软件约束的默契,企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才是企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当前的企业改革中既要重视产权重组和管理重组,也要重视以文化重组为主的企业重组方案,切实树立企业文化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到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与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中融入企业文化战略因素,使之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同时在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时要注重系统整体性、发展过程性、创新独特性等方面。其中,大力发挥企业家的主导作用是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着力点,因为无论是在企业文化战略的倡导和决策方面,还是在企业文化战略的推行和创新方面,优秀的企业家总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标签:;  ;  ;  ;  

论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与内涵_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