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提问中既包含关于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思想内?方面的问题,重在启发学生对形式与内?的双层思考,由此完成“言”与“意”的合一。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们了解其中的词义、修辞手法、文章概要等浮于“表面”的知识,之后再探析其中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古代文学的主要理念和光辉传统,并树立起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是学生积极学习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是生活好而工作的基础,也是实践和创新的基础。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优越的条件。第一,语文是知识、文化、经验的信息载体,人们可以以此充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实践本质和人的智慧、人的主体能力的丰富和深化;第二,语文的思维、交际属性,最能促进人的意识、思维、个性、品德的快速成熟,使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力、智力、创造力得以不断的更新和再生;第三,语文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最能引发人的创造本质的飞跃,提高人的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人向实践、创新的方向迅速发展;第四,语文是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的基础,最能促进人的政治、经济、意识、文化、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最有利于人的自我实践、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内容、文字,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人、事、景、物,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评头品足,论说是非。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种种假说、种种解释,透过分析、比较,特别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评论,从而寻求正确的结论。学生闪发出的创造性火花,教师要倍加爱护,对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笔”,更要热情赞扬、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就可得到有效的培育。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的良好作用。
论文作者:朱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