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妇幼保健院 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与儿童”(CTC)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营养教育、饮食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吴忠市两所条件相似的幼儿园为本次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中98名大班儿童为传授组,由幼儿园所指定的老师对大班儿童进行营养教育,176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采用CTC模式进行营养教育,让传授组儿童向辐射组儿童传播营养知识和合理饮食方法,对照组82例大班儿童为传授组,187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均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问卷方法,对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变化以及对营养和食物的态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干预教育结束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对于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以及对营养和食物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儿童对营养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和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和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与儿童”(CTC)模式是一种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非常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儿童与儿童”模式;学龄前;营养教育;饮食习惯
学龄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儿童已逐渐形成自我做主的模式,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强,是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1]。如不加与干预,会对儿童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合理营养和饮食习惯是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儿童与儿童”(CTC)模式是一种儿童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新颖而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该模式以儿童为中心,调动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以儿童为主体向周围人群展开营养教育,而幼儿园老师和保健医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只是帮助儿童了解在这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营养问题及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并帮助制定计划,监督实施,并对他们的实施结果进行总结评价[2]。目前国内对于学龄前儿童实施CTC模式较为少见,其临床成效较少。本研究对学龄前儿童实施CTC模,进一步探讨该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营养教育中实施效果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吴忠市两所条件相近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设计,一所幼儿园设为干预组(总计274例),另一所设为对照组(共269例)。干预组中98名大班儿童为传授组,由幼儿园所指定的老师对其进行营养教育,176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采用CTC模式,让传授组儿童向辐射组儿童传播营养知识和合理饮食方法,对照组82例大班儿童为传授组,187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均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本研究共涉及学龄前儿童543例,坚持实施完该实验者536例,有效率为98.71%。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干预前后基线资料收集,问卷内容包括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的变化、对营养和饮食的态度、饮食行为等,健康教育前后问卷内容应保持一致。关于儿童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由家长负责询问,孩子进行回答;饮食习惯、对营养及饮食的态度有家长依据孩子的表现进行填写。
1.3干预措施及质量控制 对干预组学龄前儿童发放由研究组依据学龄前儿童特点自行编制的CTC营养健康教育手册,传授组儿童由所指定的老师对其进行营养教育以及饮食行为指导,采取互动方式进行授课,每周1课时,共计8课时,共2个月。每次授课结束后,由传授组儿童对辐射组儿童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传播。授课形式和内容可采用知识竞赛、现场演讲、讲故事、制作营养小报、做游戏、表演等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以及营养健康教育手册有专人发放,并向幼儿家长详细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和要求,对回收的问卷仔细检查、核对,对于所收集的数据采取双录入,避免出现遗漏,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采用t 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
两组儿童在干预前对营养和饮食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对营养和饮食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知识、态度、行为评分
2.2干预前后儿童对营养和饮食知识知晓率
营养和饮食知识知晓率以60%作为及格线。干预前,传授组和对照传授组知识知晓率分别56.42%和48.75%,辐射组和对照辐射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7.86%和48.25%,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传授组和对照传授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67%、76.25%,辐射组和对照辐射组知晓率分别为80.46%、59.72%,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干预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对早晚要吃好、饭前要洗手、饭后漱口对牙齿好、喝饮料或冷饮以及吃油炸食物对身体不利、饮食应清淡、每天喝奶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等知识点知晓率显著提高。
2.3干预前后对饮食和营养态度的变化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对饮食和营养态度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对饮食和营养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和干预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饮食和营养态度的变化
2.4干预前后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 干预前,干预组(98/270例)和对照组90/266例)不良饮食行为(挑食、不喜欢饭菜倒掉、边吃边玩、吃饭饭桌不干净等)发生率分别为36.3%、33.8%,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发生率分别为24.8%(67/270)、31.6%(84/266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CTC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营养教育,促使幼儿掌握基本营养知识、形成良好饮食习惯以及端正对营养和饮食的态度,所取得效果有目共睹。由于年龄限制,学龄前儿童营养教育具有一些特殊性,CTC模式根据儿童特殊性,制定适合儿童的营养教育模式,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做游戏、故事表演、绘制营养小报、知识竞赛等方法,让儿童从玩耍中获得收益,使营养教育更贴近儿童生活,容易被其接受和掌握。本研究中不难得出,采用CTC模式干预组不论在营养饮食知识掌握方面还是在饮食行为、营养与饮食态度方面均优于未进行任何干预组儿童。可见,该模式在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以及所取得效果,同时该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益高、传播性广,影响范围大等优点[3],通过对部分儿童采用CTC模式,将其所掌握的知识传播给自己的同伴、家长以及周围人群,使广大人群均收益。该模式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儿童兴趣制定教育方法,便于其更好掌握,开辟了一种新形营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星明,施榕,金志娟. 上海市1 ~ 6 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4): 387-389.
[2]王宏星,谭雪芳,张海蓉. 同伴教育在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与饮食现状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60-1862.
[3]余小鸣,段爱旭,陈慧平,等.“儿童与儿童”模式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3): 222-224.
论文作者:张丽君,张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儿童论文; 营养论文; 饮食论文; 模式论文; 知识论文; 态度论文; 学龄前儿童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