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企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研讨会论文,全国首届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委员会、广西工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企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1997年8月26—28日在广西柳州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本次会议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主题,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实施“两个根本转变”、“科技兴企”和可持续发展这三大战略,以可持续发展的新面貌跨进21世纪。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考察企业等形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深入的研讨。
(一)关于深化企业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张卓元所长在开幕式上的书面学术报告认为,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在经济增长率保持10%或接近10%的同时,物价上涨幅度迅速下降,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率从1994年的21.7%和1995年的14.8%降为1996年的6.1%和1997年上半年的1.8%,相当完满地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这主要是政府于1993年6 月下旬开始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收紧货币和财政,实施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1993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或紧缩经济有几个不同的特点:一是政策的连续性,不是经济尚未着陆迫于地方与企业的压力又放松银根,让经济起飞和重新过热;二是着重采取微调的方法,以避免经济的突然大力紧缩而大落;三是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结合。那种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而微观经济状况不好”的观点是缺乏依据的:第一,国有企业只是整个微观经济的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只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1/3;第二,国有企业也不是都不好,不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应当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是以总体上微观经济形势也好为基础和前提的。
对国有企业改革,张卓元认为,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投入,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严格管理制度,改善经营管理,特别要注意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预计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到本世纪末,我国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能够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将走出困境。
扬州大学杨文华博士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作了研究。他认为国有企业制度经过近20年的演变,寻求“存活”的空间和路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其结论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寻求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仅要重视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更要努力着手进行国有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改造。当前为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市场是这种制度环境变迁的正确取向。
山东省社科院刘淑琪研究员通过对日本企业的治理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方面的借鉴意见:(1 )加强企业激励与制约机制的配套性和执行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包括董事)的监督范围;企业内部监督与企业外部监督都要在国家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对经营者的奖励与惩罚要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2 )加强企业经营者选用的竞争性。对已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企业,应尽快推行聘任制;对尚未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可采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政府应成立相应机构,通过考试、测评等措施,客观公正地进行资格认定。把企业家产生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使企业家经过市场机制竞争产生。(3)加强市场机制检验功能的效用。 强化市场经济观念,促进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
(二)关于创建绿色企业与可持续发展
中南财经大学刘思华教授认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制转轨的目标模式,不仅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而且要建立与现代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创建绿色企业是21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必然选择。他提出创建绿色企业的八条对策:(1)大力开发绿色技术与产品,开拓和占领绿色市场;(2)实行清洁生产,由单纯的尾端污染控制转向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3 )贯彻科技兴国、科技兴企战略,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4)保证一定的环境保护投资;(5)提高绿色标志意识,积极申请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6)推行绿色营销战略, 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7)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 (8)开展“环保先进企业”和“花园式”企业的创建活动。
中南政法学院马瑞婧认为,创建绿色企业必须走绿色营销之路。具体措施: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定绿色营销计划;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制定适宜的绿色价格;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新体系。
(三)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博导王元璋教授认为,富余人员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富余人员的存在,增加了工资总额,增大了生产成本,扩大了非生产性机构,限制了技术装备费用的投入,降低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造成了企业劳动生产力的低下。
代表们一致认为,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本意来看,还是从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广西工学院赖增牧教授指出,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都是由人所掌握和控制,企业竞争来自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辽宁大学蒋志学教授认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为前提,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全体劳动者素质要由体力型向文化型、科技型转变,管理人员素质要由权力型向智能型转变。而要强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应抓好制定规划、加速培养和强化管理等环节。
(四)关于规范企业行为与可持续发展
河南财政学院杜智勇论述了良好的企业行为方式与不良的企业行为方式的特征。他认为,良好的企业行为是由科学管理行为、品质保证行为、争创名牌行为、人力资源投资行为、科技开发行为、开拓市场行为和制度创新行为等组成;与之相反的便是不良的企业行为,对于不良的企业行为就要求从外部对它进行规范。
杭州大学沈满洪副教授认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注意从经济激励的角度规范企业行为,特别是用经济手段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他在比较了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这两种环境经济手段的异同和利弊后,提出了环境经济手段的选择思路:一是在现有的经济手段中选择一种最佳手段;二是在现有的经济手段中进行优化组合;三是进行环境经济手段的制度创新。
广西工学院李炼副教授则从环境保护法制化的角度论述了对企业行为的规范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绿色质量管理制度、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等对策。
(五)关于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大学蒋志学教授系统地分析了制约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的巨大压力,人口素质低和科技水平低,企业管理粗放,企业布局分散,行业结构趋同。
同济大学彭俊副教授通过对江汉平原乡镇企业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对策:(1)深化改革, 创造现代企业发展机制;(2)规模经济,推动城镇体系的建设;(3)调整结构,开拓乡镇企业发展新途径;(4)完善服务,建设乡镇企业社会支持体系。
中国社科院技经所李京文所长指出,广西乡镇企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他认为,中国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异常丰富的,从乡镇企业本身来说,有产业、技术、规模选择问题及管理制度问题;从乡镇企业的制约因素来说,有资源环境、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产品流动等问题。他结合广西的实际对这些制约因素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对策。